阮曉燕
(江蘇省南京市考棚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6)
面對21世紀的學校體育,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的新一代人才是我們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為進一步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踐行陽光體育,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實到實處,我校在體育工作中實施快樂體育,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和樂趣,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我健康、我快樂是實施的主題,在實施的過程中,氛圍濃烈,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特色。我們意識到快樂體育的實施必將對學生、學校和學生的家庭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因此選擇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實驗,使學校體育走入家庭,走上社會,與家庭和社會緊密相連,發(fā)揮體育多種功能,實現(xiàn)多元目標,以人為本,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實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體驗體育、享受體育的目的,為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1)實驗法:以本校全體學生及學生家庭為本次研究的實驗樣本,從1~6級各班隨機抽樣各25人,共計500人為抽樣的樣本。(2)文獻法:通過收集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作為本次研究的理論依據(jù)。(3)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問卷、談話、觀察、實驗等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和分析,為研究提供依據(jù)。共向學生發(fā)放問卷500份,家長問卷500份,回收學生問卷500份,家長問卷500份,有效率100%,由此可見本次調查是真實可信的。(4)個案調查法:選擇個案,跟蹤調查分析,了解研究的成效。
(1)快樂體育的界定:心理得到滿足快樂就是快樂體育,重視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樂趣,在立足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充分感受到參與、掌握、理解以及創(chuàng)新運動的激情,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參加運動的積極性。(2)快樂體育的哲學基礎。尊重學生,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調動與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從而增強學生體質,使體育能力得到培養(yǎng)就是“快樂體育”的實質。(3)快樂體育的心理學基礎。心理學講:由認知和情知兩部分組成人的心理系統(tǒng)。在各種活動進行時,人的心理兩大系統(tǒng)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所以只有讓學生參與其中,體驗到辛苦所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學練的動機。(4)快樂體育的生理學基礎。現(xiàn)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不同勝利反應也不同。當外界刺激促使原有的動力定型獲得維持、擴大、發(fā)展時,腦垂體、腎上腺、血糖、都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隨之新陳代謝也會加快,使整個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水平提升。這種狀態(tài)下,人的大腦皮層極易興奮,各種機制相應建立,體力水平也有所增強,運動技能和體育知識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幅度上升,在這種條件下進行體育運動,才有運動的意義,體質也會得到增強。(5)快樂體育的教育學基礎。近幾年來,現(xiàn)代教育理念關于學生的個性和諧自由發(fā)展的研究,也直接影響到“快樂體育”思想與實踐??v觀中外教育發(fā)展史,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關于“樂學”理論的論述,直接構成了“快樂體育”教育思想的基礎。
(1)體育教學:體育課堂教學是實施快樂體育的主要途徑之一,以追求讓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并能充分體驗運動的內在挑戰(zhàn)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過程為基點,通過以快樂為主導,把單調的技術技能教學內容,以快樂學練為主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把健身、游戲、拓展融為一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體育運動中的“苦和累”轉化為=情感上的樂,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心理快感和成就感,喚起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他們“以苦為樂,樂在其中”,主動、愉快地學習,體會成功的快樂。(2)課外體育:改革過去的課外體育模式,結合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實施開放式的體育活動,形成豐富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娛樂性和合作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自帶體育器材參與活動,使課外體育活動真正成為學生體育鍛煉的樂園,學生們不僅身心得到鍛煉,個性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3)體育園地:體育場地設施是實施快樂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操場上建有把器材性、健身性、實用性、教育性、娛樂性與趣味性,健體與育心、求知、陶美相結合的“快樂體育園地”,園地由十四組以汽車輪胎制作的體育活動器械組成,這些器械有固定和可以移動的,器械設施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運動場地成樂園,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快樂運動融入生活每一天。(4)家庭體育:深入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快樂健康的體育方式理念,家庭是第一位,依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機能指標特點,制定家庭體育活動方案,來供學生家長參考,教師把該年齡段學生的各種指標印發(fā)給每一個學生,帶回家去,讓家長對照標準,幫助孩子完成體育練習的目標。并要求家長把孩子在家庭體育練習的鍛煉效果和完成情況及效果及時反饋給教師。(5)體育節(jié)活動:實施快樂體育對學校的運動會進行改革,變運動會為體育節(jié),改變過去的運動會基本上是“少數(shù)人干,多數(shù)人看”的狀況。進行富有健身性、創(chuàng)造性、表演性、競技性、娛樂性、觀賞性、綜合性等的體育項目比賽和活動。邀請學生家長到校參加親子運動會,與自己的孩子共同參加體育比賽。
(1)活躍了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鞓敷w育的實施營造歡愉、生動、活潑、和諧的學校體育氛圍,學生主動地、愉快地進行體育鍛煉,形成學??鞓敷w育的特色。(2)拓展了學校體育的輻射功能。為了增進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可以讓學生的家庭成員參與其中,消除來自家庭和社會對學生體育興趣負面影響的產(chǎn)生,全方位的推廣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從而顯現(xiàn)學校體育的輻射效應與教育功能。(3)促進了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的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成長所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需要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學校、家庭、社會是體育與健康實施的三條主要途徑,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是學校體育的延續(xù)和補充,無論從體育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學校體育的開展,快樂體育的實施無疑密切了學校和家庭的聯(lián)絡。使學校體育走入家庭,走上社會,與家庭和社會緊密相連,產(chǎn)生一定的社會效益。(4)提高了家庭對體育的參與度。人自出生即與家庭息息相關,家庭和學校都是兒童學習和成長的地方,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共同承擔著培育學生身心健康的責任,體育節(jié)的親子比賽家長參與其中,共同體驗運動所獨有的樂趣,享受運動的快樂。(5)充分發(fā)揮了家庭體育的作用。無論從體育的可持續(xù)行發(fā)展戰(zhàn)略,還是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家庭體育在其中與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協(xié)調一致、相互配合、優(yōu)勢互補、形成合力,營照出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
(1)“人類最大的快樂莫過于做自己喜歡的事”。學校實施快樂體育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我,親身感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快樂運動融入生活每一天。(2)快樂體育的實施喚起學生了的自主性、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在體驗進步或成功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形成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素質,建立起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學會與人合作和競爭意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3)學校在實施快樂體育的過程中,把體育作為一個新的起點,與家庭和社會共同產(chǎn)生影響,達到學校體育向終身體育轉化的目的。(4)在快樂體育的實施中,學生及家庭體驗到了體育所帶來的快樂,對體育的價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體驗到體育活動有助于學業(yè)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最終是終生收益。
(1)學校實施快樂體育,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因而在快樂體育的實施過程中,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和發(fā)展出發(fā),讓他們更充分的去體驗和感受體育帶給他們及家庭的樂趣。(2)體育運動能夠塑照健康體魄,培養(yǎng)樂觀態(tài)度。在兒童最具可塑性的時期,學校和家庭要盡量讓他們張揚個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索他們從未經(jīng)歷過的領域,使孩子的身心在運動中得到充分的舒展。(3)學校體育向家庭和社會輻射,是當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要走向,也是發(fā)揮體育多種功能,實現(xiàn)多元目標的有效方略。作為體育教師要從學校實際出發(fā),通過快樂體育的實施,加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聯(lián)系,使學校體育更好地走入家庭、走向社會,從而實現(xiàn)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體驗體育、享受體育的目的。
[1]呂樹庭,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林詩鵑.論終身體育[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