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露[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鄭州 450001]
一談及女性,我們就會在西方女性主義的訴求中審視到女性地位的尷尬和不平等,社會性別的限定更增加了女性的壓抑感,但女人是不是生來就是如此,西蒙·波伏娃說過:“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其實是變成的?!雹龠@點我們可以從《詩經(jīng)》中的待嫁女性身上找到這種或隱或顯的印證,對于愛情的雙方,女人和男人都可以自由地追尋所愛?!半S著愛情的產(chǎn)生,便出現(xiàn)了男女情愛詩,《詩經(jīng)》中所保存的情愛詩篇,便是這源遠流長的男女情愛詩的一部分,而且是我們迄今能見到的最古老的一部分。”②最古老,便是我們研究它的重要原因。
經(jīng)過分析,女性在待嫁前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剛剛初長成的少女對懵懂愛情的向往;一類是處于熱戀中的少女,對未來情郎的渴盼;另一類則是即將走進婚姻殿堂,日思夜想自己的“夫君”,對婚后美好生活滿心期待。
一、自然盼戀 初長成的少女是待嫁女性中的第一類,這些女性身上表現(xiàn)的沖動是最真摯的情感表達。作為千古圣人的孔子曾經(jīng)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笨梢?,在《詩經(jīng)》中女性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對愛情大膽的渴求、對相戀的憧憬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那么的真摯淳樸、豪爽率真。這些初長成的二八少女身上所流露的愛意,也深深地感染著現(xiàn)代女性。
先來看《召南· 有梅》:“ 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有梅,頃筐 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边@是描寫一群少女在采摘梅子時動情歌唱的場面,她們大膽吐露自己已然成熟,有求愛情的熱切心聲,熱鬧的場面仿佛都能聽到女孩子們焦急的呼喊,幾分無奈,幾分焦灼不安。梅子紛紛落下,枝頭僅剩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啊,快快趁大好時光向我求婚;繼而又是,追求我的小伙子啊,今天快快來和我訂婚?。≡娭忻恳徽碌拈_頭都是少女借梅子熟落起興,比喻貼切,順暢,非常生活化,桃、梅等水果,吃就吃個新鮮,娶就來娶個少女,人言可畏,速嫁啊速嫁!
三章中共用八個變化的字,使全詩的意境逐層遞進,將青春歡樂的氣氛表達得愈來愈熱烈,少女見樹上成熟的梅子顆顆落下,因而也想到自己的美好花季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亮艷消退,心中不免焦急,呼喚情郎快來求婚,熱烈而坦率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全詩毫無顧忌的言語,使一個可愛、潑辣、大膽、充滿靈性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③
再來看《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這是一首情竇初開的少女對自己思慕的未來情人的戲謔之辭。詩的大意是:傻小子,你想我嗎?你想我,就該提起衣裳,涉過溱水,來到我身邊。你不想我,難道就沒有別的男子想我嗎?傻小子,你可真傻呀!這位妙齡少女自說自樂,自娛自悅。她是一個既開朗豪爽又心思縝密、既俏皮潑辣又深情曲致、既單純坦率又堅強勇敢的年輕少女形象。她豐富立體的個性形象具有典型性,是處于綱常禮教剛剛確立、貞教觀還未滲透入生活各個層面的人類少年時期,在新舊社會制度交替中要求命運自己做主的待嫁女性代表。這個洋溢著健康、開朗個性的姑娘在愛情問題上是態(tài)度鮮明、鋒芒畢露的,絕不同于后來在封建禮教束縛下完全內(nèi)化個體情感世界的女性。而如此潑辣的口吻、如此俏皮的戲謔,反映的恰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原始氣息和當?shù)氐拇緲忝耧L。
通過以上這兩位初長成少女形象的解讀,我們看到,一方面,西周女性單一的生活形式,使她們習慣于以坦誠直接、簡單自然的態(tài)度表達愛憎喜惡;另一方面,勞動人民的經(jīng)濟地位和勞動生活決定了這些戀歌的健康、樂觀的情調(diào)?!吨芏Y·春官·媒氏》中說:“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币驗槎绿鞖鉂u暖,可以在戶外活動,縮居一冬之后,男女青年身心都得到舒展,花草萌發(fā),引起人們對美的追求;自然的背景,提供了勞動者戀愛的美好環(huán)境。④她們的言行舉止均沾染并真正遵循了大自然正直如木、純凈如水、熱情似火的精神,自覺地尊重生命的內(nèi)在要求、維護本初性靈的完整、追求愛情真諦的本義。
二、大膽熱戀 相戀,熱戀,《詩經(jīng)》中置身于戀愛中的女性,又會有著如何的表白和憧憬呢?“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戀愛中的女子于愛火熊熊燃燒時會不顧一切地表白,她們?nèi)顼w蛾撲火,燃盡生命中的所有只為那一瞬間的美麗。那么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古之熱戀中的女子會怎樣?
看《王風·大車》:“大車檻檻,毳衣如。豈不爾思,畏子不敢。大車 ,毳衣如 。豈不爾思,畏子不奔。 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 日?!边@是一首大膽的戀歌,全詩以一個女子的口吻,直接表示對中意男子的熱烈愛戀,已經(jīng)到了想和自己的戀人一起私奔的程度?!半y道我不思念你?怕你私奔不敢動?;钪邮覂刹煌?,死后要埋一墳中。如果你還不信我,太陽作證在天空!”這是首肝腸寸斷、催人淚下的愛情悲歌。女子深深地愛戀著一個小伙子,對于這份思念,她心如刀絞。此詩揭示了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心理,是生死不渝的愛情交響曲。而此時她最急切想知道的是對方的態(tài)度和心思,女子表現(xiàn)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愛人的懷抱。當戀愛的火焰燃燒時,一切都是那么的義無反顧。
西周時有如此看重感情并說出“ 則異室,死則同穴”這樣的話的女子,她的愛變得有些癡狂了。處于戀愛時期的女子,她的狂熱和直白,讓當今女性為之而傾倒,當然這與封建時期的被禁錮和自我禁錮相比,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超前性。
當然,其中的相戀都是那么的轟轟烈烈,頗有幾絲悲壯感,再看這首《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何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何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何不喜!”這是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女子懷念情人的纏綿繾綣。⑤此詩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情緒,全詩三章十二句,每章開頭兩句都是寫景。詩中描寫了一個早春或深秋的一天,凄風寒涼,電閃雷鳴,大雨瀟瀟,使整個天空一片昏暗,連籠子里的雞也被這場無情雨澆得煩躁不安,嘰嘰喳喳叫個不止!此時,有位佳人獨守閨中,等待著她的戀人,寂寞、孤獨、春心大亂,她煩躁不安,一會兒看著窗外的暴雨,生怕她的情哥哥因天氣緣故不來赴約;一會兒低頭嘆息,嗟郎君不夠意思,一點風雨就退而失約!
正在少女一籌莫展、萬般無奈之際,她的情哥哥突然從遠方冒雨向她奔來!頃刻,佳人忘記了所有的煩惱、一切的怨恨,轉(zhuǎn)嗔為喜,興奮與歡欣一覽無遺!哥哥哎,我的情哥哥!你若再不來,你妹妹我將魂歸西天!先前是那么抑郁苦悶,后來是那么歡喜!見到情人,煩躁的心境一變而平靜了;見到情人,就像重病豁然而愈了。這富于戲劇性的變化,生動地表現(xiàn)了熱戀中的感情起伏。
我們看到戀愛中的女子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和對情人的熱切思念,大都洋溢著一派歡快的情調(diào),其中對女孩子身上的種種特殊感受,非苦戀癡情,不能有此錯覺。戀歌中的執(zhí)著和大膽是此類女性的亮點。
三、癡情盼婚 前兩類女性對愛情和戀人都有著直白的表達,那么即將走進婚姻殿堂的女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呢?其實在先秦時期的女性對婚姻是很重視的,《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雹藁谶@種認識,上古時代整個社會也對男女婚姻都很重視。這一點至少也可以從女子盼婚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中體察到。《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有彌濟盈。有 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 否。人涉 否,須我友?!?/p>
此詩完全可以從末一章著眼來看:一個女子岸邊待渡,人皆涉而我獨否,因我須待友至而行。此“友”若按鄭氏玄說大概可理解為此女子的未婚夫吧。鄭箋云:“我獨不涉,喻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其實應該是守禮重情的女子吧),非得禮義,昏姻不成?!比缓笤倏粗虚g句,濟水雖滿卻也沒有淹沒車軸,而雌雉鳴叫是在呼喚配偶。此句以雉鳴暗示女子渴求出嫁。“哥如有心來娶妹,莫等冰封早過河。船夫搖搖把船擺,船夫招手喚人渡河,別人過河我卻不過。別人過河我不過,因為我在等待我的心上人?!雹?/p>
這位姑娘站在河邊等待未婚夫到來的好祈盼,其中既有深切的期盼,又有堅定的信心,詩從匏可渡河起興,堅信未婚夫是無論遇到什么艱難險阻都一定要來的,然后就眼前景象展開畫面,旭日東升,大雁和鳴,美麗姑娘在隔河相望,怎么還不來啊,趁著這冰河未合之時!景色美麗,愛情很美麗,女子的形象就尤其美麗,而留下的想象更是美麗。可以看出這位女子是多么盼望走進婚姻的殿堂??!
再看《齊風·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cè)A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p>
這是一首待嫁女子在出嫁前,熱切等待自己的夫君親自來迎娶的心境變化,雖然三章內(nèi)容差不多,但是新娘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著—庭—堂,層層遞進,馬上就要進入大殿,自己內(nèi)心的滿足感和對夫君的厚愛以及對婚后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不言而喻的。她緊隨著迎親車輛踏進婆家大門的那一刻,其熱鬧的場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場的左鄰右舍、親朋好友,誰不想一睹新娘的風采,然而新娘對著這稠密涌動的人群似乎漠不關(guān)心,視而不見,“映進她眼簾的唯有恭候在屏風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腆,使她羞于說出他字,但從‘俟我’二字卻能品味出她對他的綿綿情意和幸福感?!雹?/p>
總之,研究《詩經(jīng)》時代待嫁女性的地位不僅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生活有著深刻意義,而且也為我們女性主義認識今天的女性具有一定的意義。一方面,《詩經(jīng)》中的待嫁女性無論在戀愛還是婚姻中,都具有一定的自由性與自主性,擁有著后代女性不可比及的地位,而這些在《詩經(jīng)》中得到了證實;另一方面,《詩經(jīng)》時代對女性來說是一個復雜的時代,此時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男子開始成為社會的中心,“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封建倫理的束縛,都給女性帶來了沉重的枷鎖,使得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男人的附屬”⑨。波伏娃也說過,一個女人是“變成”的,但總是在一種文化強制下成為一個女人。⑩這為當今女性主義打破社會性別建構(gòu)提供了原始的文化環(huán)境。
在《詩經(jīng)》古老的愛情詩里,待嫁女性在憧憬婚戀生活時表露的大膽直率令人震撼,她們身上流露的執(zhí)著與熱烈,都為我們當代女性看清什么是女性,打開了一扇最原始之門,那里有“為愛而歌、為愛而癡”的相戀,也有“為愛而狂野、為愛而飛舞于九天”的相愛。所以這些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待嫁女性形象將為女性主義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①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帕胥利譯,溫提子出版社1973年版,第301頁。
② 趙明:《先秦大文學史》,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頁。
③⑦ 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頁,第50頁。
④ 張晶晶:《詩經(jīng)中婚姻愛情詩的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西安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第139頁。
⑤ 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頁。
⑥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47頁。
⑧ 洪之淵:《〈齊風·著〉鄭箋獻疑》,《溫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第112頁。
⑨ 蘇倩:《從〈詩經(jīng)〉婚戀詩看女性的地位》,《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7期,第262頁。
⑩ 朱迪斯·巴斯特:《性別麻煩》,宋素鳳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版,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