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徐峰
臨近中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初中三年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給廣大師生的復習迎考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就英語學科而言,既要學完9B四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又要復習5冊所有初三內容,還要進行專項及綜合能力訓練,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想要復習到位就顯得非常困難,所以,在復習階段教師的指導和建議就顯得非常重要。有經驗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復習提出科學建議和方法指導,使得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效率,獲得較好的復習效果,從而成功地應對中考。
一、初三英語復習課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xiàn)在大部分教師已經意識到復習課不僅要鞏固已學的知識,防止遺忘,而且又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形成相應的認知結構,使知識溫故而知新。但是復習課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使復習教學課在實踐中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照本宣科嚴重,教學行為滯后
復習要以教材為主,抓住知識點,可不少教師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內容又講了一遍,課后題又讓學生做了一遍;把復習課上成單純的知識回憶課,課堂上只是把學生過去所學知識再回憶一遍,將復習變成了舊知識的重教。
(二)講授內容過多,缺乏方法指導
初三復習時間緊、任務重,不少教師為了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過多地關注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特別是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作業(yè)和輔導上用同一個標準衡量不同的學生,結果造成班級兩極分化現(xiàn)象日趨嚴重。
(三)復習以練代講,課程理念落后
有的教師不顧學情,拋開課本,肆意拔高,大講特講,把在復習中要求講練結合、精講精練片面地理解為以練為主、以練代講,從而忽視了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本身的理解和鉆研,把復習課當成了練習課。
(四)試卷講評過細,目標達成困難
初三復習階段學生要經常做一些試題,這既是為了鞏固復習內容,也是為了應試而做準備。但是,很多教師為了保證試卷講評效果,按照試卷的題型順序逐題講評,這種面面俱到的試卷講評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消極被動地聽,從而削弱了學生知識的落實,遏制了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問題式復習法的模式
(一)問題式復習法模式的內涵
針對上述影響初三英語復習的問題,筆者提出問題式復習法模式。即通過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轉變教學方式,主動地讓學生掌握好學習方法,才能提升實際復習效果。
(二)問題式復習法模式的操作方法
下面以復習牛津英語8B Unit1 Reading到Unit4 Grammar為例,探討問題式復習法模式的操作方法:
1.多視角質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能否提出高質量的問題,直接決定著課堂復習的效果。課前,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異質結合原則,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合作小組。課堂教學中,教師則應針對每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與課堂教學目標導入問題,教師導學、各小組協(xié)作學習(小組內部質疑、小組與小組之間相互質疑、師生之間質疑)。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愉快、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復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多種潛能,培養(yǎng)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法與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復習8B Unit 1 的Reading部分時,首先教師以呈現(xiàn)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全面回憶課文內容和其中細節(jié),隨后提出問題:“If you are a computer game designer, what will you want the players to learn except English and geography? What kind of people do you want to play your computer game? Why?”學生們通過思考這兩個問題,不僅能夠回憶所學過的與學科有關的詞匯,而且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反思自己平時的游戲行為,可說是一舉多得。
2.深層次質疑——拓展復習深度和廣度
從這些年的英語中考試題中,不難發(fā)現(xiàn),試題都源于教材但又都高于教材的內容,因此僅滿足于課本知識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初三的復習是為了能讓學生更持久地記憶、更靈活地運用、更全面思考,所以要把有許多點構成的不同條線延伸拓展。作為教師這時要敢于突破教材固有結構的束縛,不拘泥于課本內容,深層次地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體系,深化已學的內容,使復習超越教材,達到一定的廣度與深度,最終促進學生發(fā)展。例如:在復習8B Unit1的Reading部分時,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討論陽光鎮(zhèn)的人、物和污染的情況。由于是復習課,學生們很容易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到相應的答案。這時教師針對三個小組分別提問:“Why have many people moved out to other area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rk in Sunshine Town? Do you think there are lots of fish in the river? Why?”通過這幾個問題,學生們開始深入思考環(huán)境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既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又增強了學生關心環(huán)境、熱愛自己生活的意識。
3.引發(fā)新質疑——引導學生成為創(chuàng)造者
教學的最終結果絕不應當是用所傳授的知識完全消滅問題,而應當是在初步解決已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fā)更多、更廣泛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出現(xiàn)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能夠使教學活動無止境地進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還在于它能最終把學生引上創(chuàng)造之路,進而成為創(chuàng)造者。因此,教師要再創(chuàng)新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例如:在復習8B Unit 4的 Grammar 部分時,可以首先呈現(xiàn)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的例句,然后請學生分別用一般將來時、現(xiàn)在完成時和帶有情態(tài)動詞的被動語態(tài)造句,之后和學生一起總結被動語態(tài)的句型結構。這時教師給出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被動語態(tài)的例句,提問:“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 Can you turn the following into the passive voice?”通過總結的被動語態(tài)的規(guī)律和深入思考后,相信大多數(shù)學生能很快說出正確答案;此后教師再提問:“Can you turn the sentence into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You can talk to your classmates.”經過思考和討論后,學生經過教師的適當點撥也能自主解決此類問題。在復習課上通過創(chuàng)設新的情景,不僅能夠使學生鞏固舊知識,還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初三英語復習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復習方法也應人而異。在實際教學中,廣大英語教師只要能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復習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分析,注重方法得當、訓練到位、功夫持久,摒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結合考試大綱的相關要求和自己學生的特點,經過三輪強化復習和適應訓練后,學生一定會到達“以不變應萬變”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二中;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初級中學)
責編/齊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