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娜
在2011版的《課程標準》中,知識和技能目標描述的順序與原版的課程標準不同,技能描述在前,知識描述在后。從母語習得的角度看,兒童一般都是先習得語言的技能,即會運用語言去交際,語言知識即使有所習得也是隱性的知識。這樣的變化,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有利于語法教學的改進。特別是小學英語教學,先教會學生用英語說話似乎更符合本階段學習的規(guī)律,因為會說話的人不一定就能明確地說出語法規(guī)則,而會講述語法規(guī)則的人卻不一定能夠用外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傳遞信息。
同時,修訂后的課標中對二級語法目標的變化使得語言知識部分的教學目標要求更加清晰明確,同時特別強調“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法項目的意義和用法”和“在實際運用中體會語法項目的表意功能”,這些內容都強調了語法項目的運用而非語法規(guī)則的講解。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怎樣認識語法教學即語言技能與語言知識之間的關系,和在實際教學中如何處理。
基于這樣的理論學習,我在教授語法課時大膽進行經歷與嘗試,在教授新起點教材五年級下冊,形容詞比較級時,我設計了以下任務:
任務一:觀察書中圖片,讀出句子。
任務二:在班級同學中相互比較身高等外貌特征。
任務三:用形容詞比較級完成句子填空。
任務四:用形容詞比較級的句子描寫自己的好朋友。
提示單詞和句型:
一、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則。
二、句型結構:be+形容詞的比較級+than…
活動過程:
一、看圖,跟錄音模仿語音語調,表達清晰,語調自然。
二、學生們相互比較外貌特征,并用形容詞比較級準確的表達出來,感知形容詞比較級的意義。例如:Mary is taller than me. Marys hair is longer than mine.
三、基于上個活動的熟練和準確程度,教師出示簡單的句子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形容詞比較級的使用和句型結構。例如:Tim is taller than me. Stevens ruler is longer than mine.
四、學生在四人小組中運用形容詞比較級句型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五、Homework:用形容詞比較級句型描寫自己的好朋友。
按照這樣的備課思路和活動設計,我走進了第一個班級,開始了本學期第一節(jié)語法知識教學。我按照設計的活動過程,按部就班的引導學生學習有關比較級的語法知識。一節(jié)課下來,我分明感覺到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不是很高。對于比較班級同學外貌特征的活動,本應該人人都積極參與,勇于表達,因為這些信息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目了然。然而效果卻恰恰相反。
于是,我認真思考問題的原因:首先,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我只注重了活動形式與教學任務的銜接,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活動原則——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其次,在備課程的過程中,我只注重了教學程序的完整性,而忽略了細節(jié)實施的順序。如果能調整其中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不提前出示語法規(guī)則,而是讓學生們自己在學習中試著歸納總結,這樣既可以將復雜的語法知識簡單化,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于是我將教學過程做了以下調整:
活動過程:
一、學生們相互比較外貌特征,并用形容詞比較級準確的表達出來,感知形容詞比較級的意義。例如:Mary is taller than me. Marys hair is longer than mine.
二、歸納總結形容詞比較級的變化規(guī)則和句型結構:be+形容詞的比較級+than…
三、基于上個活動的熟練和準確程度,教師出示簡單的句子填空練習,幫助學生理性的認識和理解形容詞比較級的使用和句型結構。例如:Tim is taller than me. Stevensruler is longer than mine.
四、學生在四人小組中運用形容詞比較級句型介紹自己的好朋友。
五、Homework:用形容詞比較級句型描寫自己的好朋友。
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嘗試著將教學步驟做了簡單的調整,走進了第二個班級。
上課之初,我將他們班級的一對雙胞胎兄弟叫到前面,帶領同學們“找不同”。
在這個游戲中,我逐漸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怎樣運用形容詞比較級描述事物特征。在學生們基本理解此項語法意義之后,我?guī)ьI學生歸納總結有關形容詞比較級的語言知識。此時,學生們都在聚精會神的思考之后,高高舉起手,迫不及待的想要將自己總結的規(guī)律分享給大家。有的同學說的不完整,或者不精確時,更有急于幫忙改正的同學,課堂氛圍十分熱烈。接下來在學生們完成書面練習的過程中,幾乎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在介紹好朋友的活動中,同學們更喜歡找外表有特點的同學做好朋友了,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這些平日里對于他們認識很多年的同學,在這四十分鐘里似乎都能發(fā)現彼此更多的特點,從而用英語表達出來變得更有趣味。
這一節(jié)課下來,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眼睛里充滿了求知和探索。于是,我要反思的不僅是上一節(jié)課的失誤,還有這一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我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調整了這節(jié)課的任務和操練活動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按照聽、讀、說、寫的順序對形容詞比較級進行了全方位的訓練。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將語法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自己能夠輕松地歸納總結其中的原理及規(guī)律,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形容詞比較級的句型,自然而然地將復雜的、抽象的理論簡單化、形象化。而我把說和寫放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是因為修訂后的《課程標準》里提到: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他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專項的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從而提高表達的流利性和準確性。
總之,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更加明確和具體,語言表述的更加清晰、簡練和條理化。我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英語課程改革對社會的意義,對國家的意義,對學生的意義,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作為一線英語教師,通過學習和鉆研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我對語言知識教學的理念有了更明確、更系統(tǒng)的認識。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更加深入地學習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探索更精湛的教學方法,為我的學生們奉獻更加精彩的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長春市第一實驗中海小學)
責編/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