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濟芳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樂教師必須要將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轉變,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從中對音樂有著深刻的感受理解,從而能夠取得音樂課堂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需求
音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對教材,所以音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選擇符合學生需求,并且學生又樂于接受的內容進行教學。通常都是選擇一些活潑動聽、健康向上的歌曲,包括低、中年級課外歌曲《小蜜蜂》、《過新年》、《勞動最光榮》以及高年級的《同一首歌》、《我的祖國》、《在老師身邊》等等。這些歌曲學生都非常熟悉,也是他們比較喜歡的歌曲。很多孩子只要一聽到這個音樂就顯得比較興奮。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稍微進行引導,這樣學生還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想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經常為自己喜歡的歌曲畫插圖,給喜歡的歌曲編舞等等,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欣賞這些歌曲。在歌曲的演唱方面,教師應該采取靈活豐富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音樂學習的潛能。其實,在音樂教學中教學生識譜是比較困難的一項學習任務,機械地由識譜到唱歌,很難激發(fā)出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應該先教學生唱歌。讓學生反復傾聽歌曲,對歌曲有個整體的印象,即使還沒有開始學習唱歌,很多學生就已經能夠跟著音樂輕輕地哼唱,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之后的識譜學習也就相對簡單很多。
二、創(chuàng)造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表演
音樂教學中,所創(chuàng)造的情景,都是由老師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學生合作所創(chuàng)設出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的。設置這種場景,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教材中的音樂氛圍,老師與學生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進行溝通交流。表演與音樂是息息相關的,在音樂教學中,學生也都偏愛根據音樂進行表演。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學習音樂歌曲的時候適當啟發(fā)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同時對于記憶歌詞也大有幫助。在啟發(fā)學生進行音樂表演的時候,首先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表演,然后再根據學生的表演編排出一整套較為連貫的動作教給學生,需要時可以進行個別輔導。下面觀看的學生常常會被其中漂亮優(yōu)美的動作所吸引,不由響起熱烈的掌聲,同時也紛紛想要上臺展現自己的舞蹈魅力。這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愉悅的氛圍,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表演能力,加深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增加了。
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
每個人所具有的音樂美感,其實是屬于一種社會意識。賞心悅目、悅耳動聽的音樂才能夠給學生帶來美感。所以,音樂教師一定要熟悉教材的內容,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要能夠牢牢把握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向學生展示教材的歌詞、旋律以及力度等方面的美感。教師還應該以優(yōu)美飽含情感的演唱、彈奏,生動活潑、充滿趣味的課堂講解,再利用一些直觀而又形象的教學道具,讓學生能夠對音樂產生興趣,細細地品味音樂的美,從而提高學生音樂鑒賞、音樂表現以及音樂創(chuàng)造方面的能力。在具體的音樂教學實踐中,學生獲得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能夠為音樂所感動,在音樂中得到快樂和滿足,這都將幫助學生健康而又全面的發(fā)展,對于素質的全面提升也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培養(yǎng)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這需要有多方的支持,不僅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還要有社會、教師的努力。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不同的需求來靈活地制定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愉悅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充滿趣味的課堂中獲得音樂的啟發(fā)和創(chuàng)造。對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個性,要給于充分的肯定。
由此,教師對于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應該主要以情感為主,用唱歌游戲等等方法,讓學生多聽多動,加強對于音域的理解,體驗其中的情感,最終提高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