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DCF雙路方案治療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4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經病理確診為胃癌,結合超聲胃鏡、腹部增強CT掃描等影像學檢查分期為Ⅳ期(AJCC分期),腹部超聲或CT證實腹水存在,腹水中查見癌細胞或經腹水常規(guī)及生化檢查支持為癌性腹水的初始患者60例。年齡35~70歲,預計生存期≥3個月,KPS評分≥80,血液學及相關檢查結果顯示無化療禁忌證。隨機分組,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53歲,腺癌14例、粘液腺癌3例、印戒細胞癌2例、未分化癌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2歲,腺癌29例、粘液腺癌5例、印戒細胞癌4例、未分化癌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 方 法 對照組全部靜脈給藥,用藥方案為DCF方案,具體給藥方法:多西他賽75mg/m2靜滴d1+順鉑75mg/m2靜滴d1+氟尿嘧啶750mg/m2靜滴d1~5,3周重復,共3周期,療后評價近期療效,若有效且患者能耐受,可繼續(xù)原方案化療,直至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試驗組采用腹腔灌注化療+靜脈化療兩路途徑,具體給藥方法:多西他賽75mg/m2靜滴d1+順鉑25mg/m2腹腔灌注d1,3,5+氟尿嘧啶1250mg/m2腹腔灌注d1,3,5,3周重復,共3周期,療后評價近期療效,若有效且能耐受,可繼續(xù)采用DCF方案行全身化療(全部靜脈給藥),直至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腹腔灌注化療方法:在超聲引導下行腹腔穿刺術、腹水引流、置管,化療前引流腹水,將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經恒溫箱加熱至40~42℃,然后加入順鉑20mg/m2+氟尿嘧啶1000mg/m2+地塞米松10mg+利多卡因200mg。若腹水已全部引流晚或第2~3周化療時腹水完全控制,可將0.9%氯化鈉注射液調整為2000~2500ml,腹腔灌注后囑患者變換體位以利化療藥物在腹腔內均勻分布?;熯^程中,給予對癥、支持等治療(大劑量順鉑時給予標準的水化、利尿治療)。療中、療中注意檢查血象、肝功、腎功、電解質。
3 療效評價 腹水控制評價:用B超檢測方法檢測腹水量,療效參照 WHO病灶客觀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腹水消失,并持續(xù)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腹水明顯減少50%以上,持續(xù)4周以上;穩(wěn)定(SD),腹水減少不足50%,或增加小于25%,至少持續(xù)4周以上;進展(PD),腹水增加25%以上,癥狀加重;總有效率以CR+PR計算。近期療效評價:可測量腫瘤病灶,按 WHO評價標準評價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總有效率以CR+PR+SD計算。生存情況評價:以中位疾病進展時間(TTP)和中位生存時間(MST)來評價;疾病進展時間(TTP)指從化療開始至有客觀證據表明疾病進展的時間;中位生存時間(MST)指累及生存率為0.5時所對應的時間,表示有且只有50%的個體可以活過這個時間。不良反應按WHO抗癌藥物毒性反應分度標準評價,分為0~IV度。
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1 實際完成情況 所有60例患者均完成隨機對照所計劃的3周期化療,此后兩組患者若無禁忌均給予DCF方案全身化療。最終完成3周期的患者30例,完成4周期的患者6例,完成6周期的患者18例,完成8周期的患者4例,完成10周期的患者2例。
2 腹水控制比較 見表1。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有效率分別為40%、75%,試驗組的腹水控制明顯好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腹水控制比較
3 近期療效比較 見表2。對照組和觀察組各自完成3周期化療后,全面評價療效,有效率分別為30%和6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4 生存期比較 見表3。觀察組中位疾病進展時間、中位生存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生存時間比較
5 毒副反應比較 見表4?;熎陂g,對照組患者消化道反應Ⅰ~Ⅱ度13例、Ⅲ度6例、無Ⅳ度,骨髓抑制為Ⅰ~Ⅱ度10例、Ⅲ度7例、Ⅳ度2例。觀察組患者消化道反應Ⅰ~Ⅱ度26例、Ⅲ11例、無Ⅳ度,骨髓抑制為Ⅰ~Ⅱ度22例、Ⅲ度11例、Ⅳ度4例。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兩組患者化療期間毒副反應比較
在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首位,晚期胃癌常出現腹膜轉移,繼而導致腹水形成。癌性腹水的形成多是晚期腫瘤侵犯胃壁漿膜層所至,破壞小血管,同時出現淋巴管的廣泛轉移和淋巴管堵塞,滲出明顯增加。腹水中多含有大量的脫落癌細胞,造成腹膜種植轉移,并進一步加重腹水的形成,而此時患者多數伴有腹腔淋巴結、腹膜、卵巢和腹腔內彌漫性轉移及大網膜種植等[1]。故合并腹水的晚期胃癌預后較差,生存期短。但截至目前,胃癌的化療仍無標準方案[2]。目前,以鉑類、氟尿嘧啶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仍是晚期胃癌化療的主要選擇。為尋找更有效的方案,國外多為學者進行大量的臨床試驗,采用DCF方案(多西他賽+順鉑+5-氟尿嘧啶)一線治療晚期胃癌,與鉑類+氟尿嘧啶類的參考方案相比,有生存優(yōu)勢,顯著提高了緩解率、中位疾病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且毒副反應可控,維持了生活適量[3]。
對于合并腹水的晚期胃癌患者,由于腹膜-血漿屏障的存在,通過腹腔灌注化療,灌入腹腔的化療藥物能維持持久的高濃度,且能直接殺傷癌細胞。而且研究證明,腹腔灌入的化療藥物經門靜脈吸收,可提供門靜脈的藥物濃度,也有利于控制肝內轉移瘤,然而,進入血循環(huán)的藥量比較小[4],會影響全身療效。因此,晚期胃癌合并腹水的治療,全身化療聯(lián)合腹腔灌注化療已得到大家的共識[5],但目前尚無標準的治療模式和方案。本研究采用DCF雙途徑方案化療,腹腔熱灌注順鉑及氟尿嘧啶,靜脈點滴多西他賽,然后序貫DCF方案全身化療,能有效的控制腹水并獲得較高的生存,且全身毒副反應不重。與標準DCF方案相比,提高了腹水控制率、中位疾病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
[1] 趙波濤.卡培他濱加腹腔化療治療37例晚期胃癌的臨床觀察[J].江西醫(yī)藥,2007,42(12):1142-1143.
[2] 孫 燕,馬勝林.晚期胃癌藥物治療策略和展望[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5):395-398.
[3] Ajani JA.Docetaxel for gastric and esohpageal carcinomas[J].Oncology,2002,16(6s):89-96.
[4] 白守民,薛衛(wèi)平,劉宜敏,等.腹腔灌注化療及射頻熱療治療晚期腹腔腫瘤的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8(2):299.
[5] 吳清藝,楚建設.順鉑腹腔內滴灌聯(lián)合全身化療治療晚期胃癌[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7,7(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