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男,張 芹
近些年來,薄膜制備技術(shù)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這也吸引著許多物理學(xué)者的目光,進而對人工復(fù)合鐵電雙層膜、多層膜以及超晶格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因此鐵電薄膜漸漸深入到微電子等諸多領(lǐng)域中。至今,理論與實驗研究者已經(jīng)對鐵電雙層膜以及多層膜的居里溫度、介電常數(shù)以及自發(fā)極化等諸多的物理性質(zhì)都進行了的研究。
迄今為止,鐵電薄膜的結(jié)構(gòu)變得更加多樣化,我們要研究的鐵電雙層膜具有這樣的特點:(1)具有表面過渡層;(2)夾持在兩個標(biāo)準(zhǔn)的金屬平行板電極之間;(3)構(gòu)成薄膜的兩層鐵電材料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層的厚度為L1,第二層的厚度為L2,所以我們得到雙層膜的總厚度是L=L1+L2,如圖1。
圖1 含有界面耦合過渡層的鐵電雙層膜的幾何結(jié)構(gòu)
現(xiàn)在我們假設(shè)鐵電層1和2均是具有二級相變的鐵電材料且均處于單疇的狀態(tài),鐵電材料層1和2的極化強度分別為P1和P2而且它們的極化方向都垂直于薄膜表面并且都沿著圖1中z軸的正方向。在與薄膜表面平行的平面內(nèi)1層和2層薄膜的極化性質(zhì)都是均勻的,但自發(fā)極化和薄膜表面垂直的方向,即z軸方向上不是均勻的,是發(fā)生變化的。
由于鐵電材料層1和2之間過渡層的存在引起了在垂直于薄膜的z方向上體系的極化分布具有不均勻性。當(dāng)體系的狀態(tài)處于非均勻時,它的自由能密度以及自發(fā)極化必定是位置的函數(shù)。由于構(gòu)成鐵電雙層膜的兩種鐵電材料都具有二級相變,所以鐵電雙層膜單位面積的總的自由能密度能表示成:
其中,F(xiàn)1是鐵電層1的自由能密度;F2是鐵電層2自由能的密度;Fint是間界層的自由能密度。
鐵電層1的自由能密度F1可以表示成:
式中A1,B1,C1和K1都是正值,均是自由能展開式的系數(shù),而且和坐標(biāo)軸z以及溫度T均無關(guān);T01是鐵電層1體材料的相變溫度;E1是鐵電層1的外電場,方向沿著z軸正方向;ψ1(z)是描述鐵電層1表面過渡層的影響。
為了使P1(z)和它的微商能夠具有連續(xù)性,必須滿足以下邊界條件:
其中,-L11是鐵電層1下表面過渡層的邊界位置;-L12是鐵電層上表面過渡層的邊界位置。
與此相同,F(xiàn)2作為鐵電層2的自由能密度能夠表示成:
其中,A2,B2,C2和K2都是正值,為自由能展開式的系數(shù),而且和坐標(biāo)軸z以及溫度T均無關(guān);T02是鐵電層2的體材料的相變溫度;E2是鐵電層2的外電場,它的方向沿著z軸正方向;ψ2(z)是鐵電層2表面過渡層的作用。同理,為了使P2(z)和其微商具有連續(xù)性,應(yīng)該滿足以下邊界條件:
其中,L21是鐵電層2的下表面過渡層邊界位置;L22是鐵電層2的上表面過度層邊界位置。
界面能的自由能可以表示成:
其中,P1(0)表示當(dāng)z=0時,鐵電層1的極化強度;P2(0)表示當(dāng)z=0時,鐵電層2的極化強度;J是假定的界面耦合常數(shù)。當(dāng)耦合支持鐵電相時J>0;當(dāng)耦合支持反鐵電相時J<0。在這里我們只研究J>0的情況,即鐵電相。按照熱力學(xué)假設(shè),當(dāng)體系處于熱平衡的狀態(tài)時,當(dāng)P1、P2變化時,它的總自由能將會取到最小值δF=0。
此時的Euler-Lagrange方程是:
與其對應(yīng)的邊界條件是: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這里的物理量約化成無量綱的形式。即令為真空介電常數(shù)),i=1,2。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參數(shù)將方程(9a)與(9b)變成如下形式:
參數(shù)σi(i=1,2)是與其對應(yīng)的鐵電體材料的居里常數(shù)C與居里溫度T0的比值,即。當(dāng)為二級鐵電相變時,居里常數(shù)的數(shù)量級是103K,居里溫度的數(shù)量級是102K,所以在計算時我們?nèi)ˇ襥=6,并且假定鐵電層1的相變溫度比鐵電層2的相變溫度要大,此時γ>1。
ψ1(ζ)代表在連續(xù)的鐵電層1內(nèi)部自發(fā)極化的分布函數(shù);ψ2(ζ)代表在連續(xù)的鐵電層2內(nèi)部自發(fā)極化的分布函數(shù)。將它們的形式選取為:
此時選取的分布函數(shù)ψ1(ζ)與ψ2(ζ)的形式仍然具有普遍性。
其中,l1i=L1i/ξ0,l2i=L2i/ξ0(i=1,2);參數(shù)λ11(λ12)是鐵電層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附近自由能密度隨著位置的變化情況;參數(shù)λ21(λ22)——鐵電層2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附近自由能密度隨著位置的變化情況。
方便起見,我們將兩個鐵電層中的過渡層均假定是對稱的,則滿足下列情況:
ls=2(l1-l11)=2l12=2l21=2(l2-l22),ls是每一個鐵電層中過渡層的厚度。
將體系的平均自發(fā)極化f以及體系的平均極化率χf定義成:
其中,l=l1+l2是鐵電雙層膜總的厚度。
1.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參量α的變化。圖2給出了一定溫度時,平均極化隨參量α的變化曲線。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dāng)參量α增大時,體系的平均極化明顯增加。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當(dāng)參量α增大時,兩個鐵電層之間的界面耦合也將增加,因此導(dǎo)致鐵電雙層膜中平均極化的增大。
2.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與參量γ的變化。圖3計算了一定溫度下,體系的平均極化隨參量γ的變化。由圖中曲線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參量γ的增加,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減小。當(dāng)γ取較小值時,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減小的幅度非常顯著,而在γ取較大值時,平均極化隨參量γ的變化并不明顯。由此我們可以得知,當(dāng)γ較大時,即兩種不同材料鐵電層的相變溫度的差異較大時,參量γ對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影響較小。
3.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界面耦合系數(shù)的變化。圖4描述了一定溫度下,體系的平均極化與參量的變化關(guān)系。由圖3、4中曲線可以得知,當(dāng)增加界面耦合系數(shù)的值時,體系的平均極化有明顯的增加,而且平均極化隨界面耦合系數(shù)的變化接近于線性變化。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界面耦合增強時,有利于鐵電體處于鐵電相。
圖2 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的變化
圖3 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的變化
圖4 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界面耦合系數(shù)的變化
4.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雙層膜厚度的變化。固定溫度,計算了平均極化隨鐵電雙層膜厚度的變化曲線。從圖5中曲線我們可以看到,隨著鐵電雙層膜厚度的增加,平均極化明顯的增加。這一現(xiàn)象可以解釋為,當(dāng)鐵電雙層膜厚度增加時,由于表面過渡層的厚度是固定的,所以表面過渡層相對于薄膜的相對厚度減小,這樣就使得體系的平均極化有所提升。
圖5 一定溫度下平均極化隨雙層膜厚度的變化
1.描述兩種鐵電薄膜物性差異的參量對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性質(zhì)的影響很大。
2.當(dāng)溫度一定時,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隨著參量、界面耦合系數(shù)以及雙層膜的厚度L的增大而增大,兩個鐵電層之間的界面耦合也將增加,有利于鐵電體處于鐵電相。
3.當(dāng)溫度一定時,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隨著參量的增大而減小,當(dāng)較大時,參量對鐵電雙層膜的平均極化影響較小。
[1]TILLEY D R.Landau theory for coupled ferromagnetic and ferroelectric films and supper lattices[J].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1988,(65):657-660
[2]SARKAR A,RANJITH R,KRUPANIDHI S B.Nonlinear dielectric behavior in three-component ferroelectric supper lattices[J].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7,(102)
[3]STARKOV A S,PPAKHOMOV O V.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polarization of a ferroelectric material on the magnitude of its electro caloric response[J].Technical Physics letters,2010,36(1):3-9
[4]Guo Yiping,Daisuke Akai,Kzauaki Sawada.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rilayered/thin films deposited on Si substrate[J].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2009,(149):14-17
[5]Zhong S,Alpay S P,Cole M W.Highly tunable and temperature insensitive multilayer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films[J].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