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林中鵬,中醫(yī)文化學者?,F(xiàn)任全國中醫(yī)人體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主任;世界醫(yī)學氣功學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委;北京國際公益互助協(xié)會副會長。
(一)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蒙人。蒙,約于今安徽與河南的邊界。生卒年不詳。司馬遷于《史記》對莊周有寥寥數(shù)語的評論:“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nèi)?、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司馬公最后以一則楚威王擬聘莊周為相的故事,結束了自己的介紹。莊周推聘時的一席話,恐怕是我們從《史記》評論中認識莊周稟性的最精彩描繪。
然而,太史公對莊子的評價似未盡然?!氨練w于老子之言”,大體上可以說。但說他的著作“以詆訛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用剽剝?nèi)迥眲t未盡當。事實上,莊周之說,已遠遠超過“老子”的范疇。此外,在司馬遷所舉的莊子五篇:《漁父》、《盜跖》、《胠篋》、《畏累虛》、《亢桑子》中,沒有一篇肯定是莊子之所親著。近人研究表明,莊子“內(nèi)篇”七篇,為其所著,“外篇”十五篇及雜篇十一篇均為其徒或者后之學者之所作。太史公所引“莊子”文而不用其親作,雖無不可,但有失公允之嫌。因此,用“詆訛”、“剽剝”儒、墨,作為“莊子”十余萬言書的評語,無論如何是不夠準確的。
首先,莊周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劉熙載也評說莊子文字說道:“意出塵外,怪生筆端”(《藝概·文概》)。當然,太史公也有過“善書離辭,指事類情”,“于學所不窺”的不錯評語,但也有“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的批判。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其實,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原因,不在于莊子文風的辛辣、尖銳,而在于莊周及其學派的理論和學說不能見容于這些王公大人。
第二,莊周是位偉大的思想家。但不少人并不這樣看,司馬遷就是這么認為的:“其學無所不窺,然其本歸于老子之言?!泵鳌め尯┥剑?546~1623)甚至認為:“《莊子》乃《老子》的注疏”(《莊子內(nèi)篇注》)。如果《莊子》只是《老子》之注疏,那么莊周確難稱之為思想家。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這么看,明末清初福州學者林云銘是其中影響最大的一位。
(二)
林云銘(1628~1697),經(jīng)過27年的潛心研究,著注莊子新書《莊子因》。此書初版于康熙癸卯(1663年)。林以縝密的研究、新穎的觀點解讀莊子,認為:“莊子是‘另一類學問,與老子‘同而異;與孔子‘異而同”。不贊同魏晉解讀莊子時所強調(diào)的莊子旨近老子的看法。也不贊成宋、明許多人的為解不一,或以老解;或以儒解;或以禪解。他認為“牽強無當,不如還以莊子解之。”林云銘在篇首《莊子雜說》中論及莊子作為獨立不倚的學問家的依據(jù),頗有說服力:
其一,“莊子另是一種學問:與老子同而異;與孔子異而同。人人把莊子與老子看做一樣,與孔子看做二樣,此大過也?!闭J為將莊子同老子、孔子看做完全一樣或完全不同都是大錯。
其二,“莊子末篇,歷敘道術,不與關、老并稱,而自成一家。其曰:上與‘造物者游,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此種學問,誠所謂不可無一,不可有二者。世人乃以‘老、‘莊作一樣看過,何也?”《莊子》在篇末數(shù)文所講敘的“道術”,自成體系,沒有像以往的道家書那樣,言必祖述關(尹子)、老(子)。而是與“造物者”、“外生死”、“無終始”(三者均為《莊子》中的寓言人物)游。說明莊子學術的“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獨立性。
其三,“莊子另是一種學問,當在莊子了生死之原處見之。”認為這是《莊子》學術獨立性的“全部關鑰”。與“老子所謂‘長生久視的觀點同而異;與孔子所謂‘不知生,焉能知死則異而同也。”
其四,“莊子言‘逍遙、言‘重闐,心期乎大。老子言‘儉、言‘慈、言‘嗇,心期乎小。”體現(xiàn)莊子和老子著眼點的不同。老子說“無名,天下之始”而莊子說“泰初有無無,有無名。則無名之上尚有所自始矣?!闭f明老子和莊子立論之點有所不同?!叭粼疲酉闹罅鳛樘镒臃?,子方之后為莊周,即謂莊子與孔子同而與老子異,亦無不可也?!薄疤镒臃健睘椤肚f子·外篇》中的一篇篇名。田子方是該文的主人公。林云銘辨解說:如果說田子方是師承子夏,而子夏又是孔子的學生,莊子則是田子方的學生。算起來,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莊子與老子“異”,而與孔子“同”呢!
其五,以往注老的諸學者,都認為莊子推崇老子而詆絀孔子。但是,林云銘指出:莊子說:“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边@對孔子的評價是何等的高?。×衷沏戇€指出,如果說莊子是推崇老子的,那么在“老聃死” 一段(林所指“老聃死”一段,文出《養(yǎng)生主》),何又有“遁天倍情”之議乎。
林云銘列舉《莊子》并非純粹“崇老絀孔”之作的論據(jù)還有許多,這里不贅。盡管并非所有人都完全贊同《莊子因》的觀點,但是,此書猶如重磅炸彈,粉碎了持續(xù)千年讀莊、解莊的沉悶桎梏。使《莊子》的研究得到了升華,回歸到“以莊解莊”的坦途則是不爭的事實。“既不可將莊子與老子看成一樣,也不可將莊子與老子看做兩樣”成為此后對莊子這些觀點認識的定局。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