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姿 陸娜
當前,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容樂觀,高校大學生軍訓“群暈”,運動會用趣味游戲替代長跑,自主招生考試體質測試大多數(shù)不及格等,各種顯示大學生體質水平下降的事件頻頻發(fā)生,高校學生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呈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甚至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的1000米跑都能“奪去”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性命。人們不禁感嘆:這樣的“脊梁”能否挑起國家建設的重擔?
大學生體質拉響“警報”
2010年湖北省兩所高校在三天內(nèi)發(fā)生兩起新生軍訓猝死事件,2012年湖南省一高校新生在軍訓時猝死,同年北大兩周軍訓期間,“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次”,各高校新生軍訓期間,許多學生“站軍姿10分鐘即感覺要暈倒”,大學生體型或者過重或者過瘦,近視率接近90%……這樣的新聞屢屢出現(xiàn),大學生體質已經(jīng)亮起“紅燈”。
去年,大學運動會“取消中超跑”項目引起了不小風波。延續(xù)了多少年的傳統(tǒng)長跑項目,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卻跑不下來,甚至出現(xiàn)了猝死事件,一些高校干脆取消了中長跑項目。武漢某大學在2012年秋季運動會率先取消了長跑項目之后,北京、西安等30多所高校緊隨其后也取消了長跑項目。
對此,有人質疑高校有“免責”之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一些高校避免“猝死”壓力的策略。校方的解釋不一而論,但背后無法回避的還是大學生不佳的體質狀況。走訪許多高校,尤其是早上,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寬闊的塑膠跑道上很少有鍛煉的學生,反而成了退休教職工們的“地盤”。
據(jù)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副院長尹軍介紹:從近幾年學生體質監(jiān)測看,學生體質下降趨勢明顯,而3000米以上長跑項目被取消正是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反映。眾多高校取消長跑項目各有其憂慮,有的因學生報名者寥寥而無法進行比賽,有的因為運動會時間較短,還有的是因為害怕發(fā)生猝死現(xiàn)象。
除了輿論報道,這樣的結論也有著事實的根據(jù)。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廖曉淇表示,我國青少年的體質狀況整體落后于日本的同齡學生,大部分指標落后于韓國的同齡學生。
來自國家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diào)研顯示:2010年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得到了遏制,但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xù)呈緩慢下降趨勢。與2005年相比,19~22歲城市男生、鄉(xiāng)村男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鄉(xiāng)村女生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3.17、1.87秒;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績分別下降10.3%和10.9%。
這一監(jiān)測結果明確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25年來一直在下降,也就難怪會有大學生“站不住”。
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說,國家提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現(xiàn)在往往對體育重視不夠,或者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卻抓得不緊。每年新生入學,學校都會對學生心理素質到身體素質進行全面的檢查,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不少。
“我們讀書那會,有運動量非常大的體育活動,無論是跑1500米還是跑5000米,包括各種球類活動,我們都沒問題。但現(xiàn)在的學生,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稍微大一些,我們真的就開始擔心他們能不能受得了,會不會發(fā)生突發(fā)事件,等等?!崩钤f,這就反映出來,青少年現(xiàn)在的身體素質是不盡如人意的。
“野蠻”的體魄去了哪里?
大學生體質的不斷下降,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當前的社會科技高速發(fā)展,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何大學生體質反倒難抑下降的趨勢?對此,很多人將問題歸咎于大學體育教育。
為此,在2012年南開大學召開的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感慨地說:“一說到體質健康,大家都很關心、很重視,但是一落實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則的指標和評價體系中,就輕輕帶過?!蓖醯欠逯赋觯芏喔咝5娜瞬排囵B(yǎng)標準,都沒有把體質列入其中。
軍訓給了新生悶頭一棍,隨之而來的大學體育課對于學生來說則形同雞肋。盡管高校體育課教師以教育部門發(fā)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圭臬,但在開設課程上難用盡心思。高校體育課成了以達標為目的的體質健康標準專項訓練,一些學校甚至將體育教育重點放在極少數(shù)運動員苗子身上,忽視了其余大多數(shù)學生。
除了大學教育層面,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網(wǎng)絡的普及,似乎對大學生體質也無多少裨益。走進大學校園,電梯代替了樓梯、步行被乘車取代、電腦等終端直接將各種服務推送到大學生身邊,甚至連上圖書館查閱資料都實現(xiàn)了足不出戶。今天的大學生,習慣了“宅”在宿舍里暢游網(wǎng)絡,甚至通宵達旦而不休。如此的生活方式下,“逃課”都變得司空見慣,更何況去操場上揮汗鍛煉。對于中長跑這樣的耐力項目,多數(shù)學生更缺乏足夠熱情,甚至十分抵觸。
除了學生們主觀上對體育運動興趣不足外,學生們求學、求職中對智育過分看重也是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全國高考,還是自主招生,智育成績幾乎代表了學生的綜合水平。各用人部門及單位關心更多的是求職者的學歷、外語水平、各種專業(yè)技術能力甚至人際交往能力,所謂的入職體檢所得到的結論也只是證明求職者當時的身體健康狀況水平,無法反映其體質。
“萬丈高樓,起于壘土”,作為成年人,大學生體質不好,也有許多人將其歸結為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育的缺失,中小學體育形同虛設。
2011年報名參加清華自主招生的1200名考生中,超過一半的人進行了體質測試。體測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臺階運動試驗和立定跳遠6項。體測結果沒有一人優(yōu)秀,僅三成多及格,而且男生不及格率比女生高。對此,清華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沒有參加體測或成績不佳的考生,也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顯然,在這種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其體質水平可想而知。即使經(jīng)過一年的大學生活調(diào)整,其體質水平也無法得到較好的提高。對此,王登峰感嘆道:“讓人不得不質疑,這樣的身體素質如何能承擔起祖國發(fā)展的重任?!?/p>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體質下降,與社會體育保障不力不無關系?!吨袊嗌倌牦w質健康行為調(diào)查》顯示,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huán)境不具備體育運動條件。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整體超編100多萬,但體育教師缺編30多萬。學校體育投入不足,體育場館和教師水平有待提高,體育師資力量與各種資源的缺失,難以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形成保障。
大學生體質狀況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無法對學生體質進行全程監(jiān)督并劃分權責就談不上獎優(yōu)懲劣,這是由于監(jiān)督機制的不完善所造成的。除了對管理部門監(jiān)督不足,對學生的體質健康考核測試也存在漏洞,每到學期末體育考試或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期間,有不少學生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帖尋求體育考試“槍手”,尤其是1000米等項目,通過有償讓他人代考方式以此蒙混過關。
體育超越體質的意義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體育對于一個人成長的意義,不單單是增強身體素質這般簡單。如此粗淺的認知,是把體育看輕了。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從前人的認知上得到一些啟發(fā)。
提到體育,不得不提馬約翰。在清華校園里,他的雕像被安放在清華西區(qū)體育館南側,和他同享殊榮的是梅貽琦、蔣南翔、朱自清、聞一多、梁思成等教育家、國學大師、科學巨擘。在十二個雕像中,他也是唯一一位因體育而被奉為“大家”的教授。
在馬約翰看來,“運動是健康的泉源”,運動不但使學生身體健壯成長,還是培養(yǎng)人們具有“完全人格”的重要手段。“體育可以帶給人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yǎng)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边@也是中國最早把“體育”與“教育”視為等同位置的教育觀點。
著名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先生回憶清華諸多名師,也對馬約翰念念不忘:“在那時以及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能克服許多困難和挫折,是與在清華八年里強迫性體育制度分不開的。具體地講,馬約翰教授的培養(yǎng)起了很大作用。”
毛澤東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上,發(fā)表了以“二十八畫生”署名的著名的體育論文《體育之研究》,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體育文化珍寶,也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毛澤東公開發(fā)表的最早的文章。而晚年依然暢游湘江、長江的壯舉,足見在體育方面,毛澤東不但是位理論家,也是一位踐行者,沒有這些,哪來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氣魄。
美國的約翰遜總統(tǒng)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的公民十分柔弱的話,那么這個國家也不會保持強大。身體素質對個人成長以及民族興盛是極其重要的大事?!?/p>
如何保住身體“本錢”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在“體質強,做棟梁”2013年全國高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學生體質與健康持續(xù)下滑的局面已經(jīng)非常嚴峻,學校體育不能拖教育現(xiàn)代化的后腿。
身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面對大學生乃至青少年體質整體下降的現(xiàn)實,加強體育教育無疑是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身體的重要性,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應該說,黨和國家一直非常關心和重視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新中國成立后教育、體育主管部門出臺了系列文件,以促進青少年體育工作。2005年,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shù)據(jù)管理中心為全國50多萬所各級各類學校,兩億多在校學生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數(shù)據(jù)庫,同時成立“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網(wǎng)”,為學生的體質健康提供指導服務及交流平臺,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每年對學齡人群進行體質健康普測的國家。
然而如何調(diào)動起全民改善體質的積極性,使社會各界認識到國民身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可以借鑒美國的一些經(jīng)驗。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體育強國,其歷屆政府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采取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措施。在進行體質健康重要性宣傳時,美國政府充分利用名人的行為模范和國家代言人的價值,把國家的健康和體育活動信息廣泛、及時地傳達給大眾。除此之外,美國政府也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在改善學生體質健康中的作用,增加管理機構中的專業(yè)科研人員,注重與醫(yī)學界、教育界的合作,召開學術研討會,開辦科研刊物。通過科學研究,逐步揭示了體育活動在疾病預防和全面健康中發(fā)揮作用的科學依據(jù)。
營造健康的體育氛圍,增加學生的選擇性。體育課在教育教學中與文化課、專業(yè)課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加大對體育課的督導檢驗,保證體育課的教學效果。保證體育課四年不斷線,要讓學生形成一輩子受用的體育健身習慣。要做到每個學生都有喜歡的兩到三個項目,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必修課以提高素質為基礎,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愛好和特長。同時要多引入群眾體育健身運動項目,類似羽毛球、乒乓球、踢毽子、輪滑、健美操、武術等體育項目占地小、設施裝備簡單,易學易上手,應占據(jù)體育課的主要地位。同時,有條件的高校還要在傳統(tǒng)的排球、籃球、足球之外,積極建設游泳館、棒球場、網(wǎng)球場、攀巖、輪滑等運動場地,增加學生的選擇性。
對運動員苗子或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要交由專門的教練組隊訓練,與體育課程的正常教學嚴格區(qū)分開來。同時,要合理擬訂競技體育和面向普通學生的體育經(jīng)費投入,不能讓競技體育經(jīng)費擠占了正常的體育經(jīng)費。
高校要制訂學生體育活動安全措施和預案,做好防范工作。體育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掌握受傷后的自救護理技能。同時高校要積極倡導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也讓學校能夠放開手腳,從而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體育氛圍。
在體育健身項目上也可以多發(fā)掘高校所在地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一些地域色彩濃厚的體育項目如武術等大多有著當?shù)貍鹘y(tǒng)文化習俗、物質基礎和參與群眾基礎,如能將其引入高校之中也能夠吸引一些學子發(fā)揚傳統(tǒng)體育和民間體育文化。
改變教育評價方式,增加體育工作分量。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一再強調(diào)體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從落實情況看并不容樂觀。究其原因,還在于在現(xiàn)有教育評價體系中,體育工作所占的“分數(shù)”實在太低,以至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扭轉這一狀況,需要在各級各類考試中,增加體育的權重,如此才會讓學校在體育課程設置上做必要的調(diào)整。
總體上看,學校體育仍是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校體育未能得到足夠重視,評價機制不夠完善,體育教師短缺,場地設施缺乏,影響和制約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應該扭轉高校體育資源分配不足、體育地位不高的局面,真正在教育學生方面做到德、智、體、美全面培養(yǎng)。
首先從基礎教育開始就要重視體育。李元元建議進行科學的設置,讓高考這個“指揮棒”充分發(fā)揮作用,有利于基礎教育更加重視體育課。據(jù)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nèi)的一些知名高校,已經(jīng)開始著手準備增加體育在招生錄取中的權重,這樣的信息無疑對體育工作是有益的引導。
完善監(jiān)督機制,做到有法可依。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的高校體育教學情況,結合當前學生體質狀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令教育者有“法”可依,有“理”可據(jù)。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玉鳳對記者表示,很多學校不敢搞體育活動,也不敢搞春游,因為怕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生事故而和家長交代不清。因此,她建議制定校園安全法,厘清學生意外的責任問題。如果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結合相關政策的支持與幫助,給予一定的資金保障,將可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扭轉學生體質與健康持續(xù)下滑狀況。
擁有完善的法規(guī)制度還不足以保障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還需要建立健全的監(jiān)督評價機制甚至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管理與協(xié)調(diào),并對評價結果進行獎優(yōu)懲劣,以提高全國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水平。
郝平指出:從2013年開始,各學校要對學生每年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數(shù)據(jù)上報國家數(shù)據(jù)庫,同時向社會公告,教育部將對各校實施情況進行抽查復核。同時他還強調(diào),各校要把學校體育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學??傮w規(guī)劃,要處理好發(fā)展學生群體運動和舉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關系。同時要加強學校體育督導評估,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三年下降的地區(qū)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yōu)評先中將實行“一票否決”。
針對高校的評價體系中缺少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指標的問題,王登峰透露:為了彌補學校體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國將把學生體質情況納入對高校的評價體系中。今后,衡量中國高校水平不僅要看其學科建設、科研實力、師資力量等指標,學生的體質狀況也將影響對高校的整體評價。
顯然,注重大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發(fā)展,不能僅僅是大學學校要關注的事,應該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抓起,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要各個部門都有責任感去做好這件事;不能把大學生身體素質培養(yǎng)推向三不管地帶,一出了問題,大學推中學,中學推小學,都說自己沒責任,都說自己冤枉,而是要主動、自覺地承擔起學生體質健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