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振
高血壓腦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患者受到刺激而導致血壓急劇上升所致,發(fā)病之前絕大部分患者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和體征[1],可能會有頭痛癥狀加劇、嘔吐等,出血之后患者的血壓會大幅增加,病癥較輕的出現輕微偏癱、癇性等,病癥嚴重的可能會立即出現意識混亂不清和昏迷休克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療基底核區(qū)腦出血患者并且改善患者受損功能引起了廣泛的重視。CT 檢查掃描可以讓醫(yī)務人員更直觀地掌握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狀況[2-3],從而根據病情選取合適的應急措施。本文選擇2009 年2 月—2012 年7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 例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分析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CT 表現以及治療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80 例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齡46 ~78 歲,平均(55.8 ±11.4)歲;病情Ⅰ~Ⅱ級者22例,Ⅲ~Ⅳ級者16 例,Ⅴ級者2 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GS)評分平均為(6.7 ±3.0)分,歐洲腦卒中量表(ESS)評分平均為(35.8 ±10.7)分;23 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21例患者常年吸煙喝酒,8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觀察組中男30例,女10 例;年齡49 ~75 歲,平均(54.3 ±10.6)歲;病情Ⅰ~Ⅱ級者19 例,Ⅲ~Ⅳ級者17 例,Ⅴ級者4 例;CGS 評分平均為(7.1 ±3.2)分,ESS 評分平均為(34.9 ±10.1)分;18 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25 例患者常年吸煙喝酒,7 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CGS 和ESS 評分、疾病誘因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取仰臥位,采用德國SIEMENS SOM ATOM Sensation 16 層螺旋CT 機對患者進行掃描,掃描參數:管電壓130kV,管電流200mA,層厚10mm,層間隔10mm,必要時可調整為5mm 或3mm。掃描方式為軸位橫斷掃描,位置以聽眥線為掃描基線,向上連續(xù)掃描。記錄下患者出血量大小、腦室受壓狀況、中線移位程度以及水腫程度。
1.3 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意識清醒,GCS 評分≥12.6 分,ESS 評分≥85 分;有效:存在輕微的殘疾,能夠自理生活,GCS 評分8.4 ~12.6 分,ESS 評分69 ~85 分;無效:治療后患者死亡或者重殘,GCS 評分<8.4 分,ESS 評分<69 分??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觀察治療后患者感染和再出血狀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T 檢查掃描結果 出血量≤20ml 者42 例,21 ~40ml 者14 例,41 ~60ml 者10 例,61 ~80ml 者8 例,81 ~100ml 者4例,101ml 以上者2 例;腦室受壓<1/2 者44 例,腦室受壓≥1/2 者36 例;中線移位<0.5cm 者16 例,0.6cm ~1.0cm 者16 例,1.1 ~1.5cm 者38 例, >1.6cm 者20 例;水腫程度局限者32 例,廣泛者48 例。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5%,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GCS 和E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GCS 和E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4 周和12 周時,兩組GCS 和ESS 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2.4 感染和再出血發(fā)生率比較 兩組感染和再出血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GCS 和ESS 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GCS and ESS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治療前后GCS 和ESS 評分比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GCS and ESS valu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組別 例數GCS 評分治療前 療后4 周 療后12周ESS 評分治療前 療后4 周 療后12周觀察組 40 7.1±3.2 8.6±3.8* 9.9±4.8* 34.9±10.1 64.1±28.7* 87.3±16.8*.6 62.5±18.2對照組 40 6.7±3.0 7.2±3.4 7.7±3.6 35.8±10.7 42.4±29
表3 兩組感染和再出血發(fā)生率比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infection and rebleeding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強,高血壓在老年群體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同時導致高血壓腦出血的頻率也顯著提高。高血壓引起的基底核區(qū)出血在高血壓老年患者中較為普遍,其發(fā)病率、致殘率以及病死率在腦血管疾病中均為最高,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給患者家屬額外增加較大的負擔和壓力,因此高血壓患者需極其重視避免因過度興奮、運動劇烈等原因引起基底核區(qū)出血而帶來不必要的嚴重后果[5-6]。
本研究發(fā)現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通過CT 檢查掃描能夠把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呈現中線移位與水腫程度準確顯現,一方面能夠幫助患者確診同時又可根據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急救措施。據相關學者稱腦出血的預后與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血腫周圍水腫的形成、腦中線移位的程度、繼發(fā)性腦室出血及是否有腦積水等CT 特征緊密相關[7-8]。另外本次研究亦發(fā)現采用超聲掃描腦血管治療儀治療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神經功能得到了較大的恢復,同時治療后感染和再出血的概率低,值得在今后的治療中廣泛應用。
1 陳紅偉,吳茂春,張毅,等. CT 定向軟通道技術治療基底核區(qū)高血壓腦出血的近期病死率及預后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 (3):876.
2 楊杰,劉鳴. 腦出血的CT 特征與預后[J]. 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4,12 (10):754 -755.
3 袁忠武. 腦出血的CT 診斷價值[J]. 醫(yī)用放射技術雜志,2007(8):60 -61.
4 Chen CH,Lee HT,Shen CC,et al. Aspir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atoma with frameless and fiducial - free navigation system:technical note and preliminary result [J]. 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2008,86 (5):288 -291.
5 張守法. CT 定位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50 例療效分析[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 (3):472.
6 楊理媛,孫曉川. 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三種術式療效和預后研究[J]. 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 (3):1040.
7 Zafar A,Khan F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J]. JPMA,2008,12 (1):356.
8 崔寶義. 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76 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10 (5):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