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梅
摘 要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下,群眾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活躍人民群眾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質的重要手段。近幾年來,基層文化建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城鄉(xiāng)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總體上還不相適應。文化不能與經濟、社會同步發(fā)展,這是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的“文化滯差”現象。
關鍵詞 群眾文化 必要性 現狀 策略
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以娛樂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基層群眾文化是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體系的基礎部分,決定著當代中國文化體系的面貌和走向,在時代的呼喚中脫穎而出,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情況下,逐漸成為了兩個文明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及活躍群眾思維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是建設和諧基層社會、活躍基層人民群眾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的重要手段。文化部也曾指出: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是先進的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條件,是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它關系著基層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千家萬戶農村鄉(xiāng)鎮(zhèn)農民和城市社區(qū)居民的文化生活層次,是一項需要長期抓實抓好的基本任務。隨著時代的進步,基層文化建設被重視程度明顯上升,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城鄉(xiāng)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基層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建設體現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基層文化。我們要努力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發(fā)揮文化活動在城鄉(xiāng)居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倡導廣大群眾追求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文化建設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入,在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下,農村文化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力度不斷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主要反映在兩方面:一是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文化行政部門和基層文化單位堅持“二為”方針,每年都走出去,下基層,組織專業(yè)人員編排內容積極向上、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jié)目,深入到廠礦、軍營、校園、村鎮(zhèn)、社區(qū)進行先進文化的普及,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好評。在一些農村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文化單位工作者定期將經典戲曲、電影、圖書送到農民群眾當中,讓基層群眾吸收藝術上的營養(yǎng),不僅提升了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文化活動,使基層的人民群眾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開闊了視野。在“文化下鄉(xiāng)”的過程中,我們的文化工作者更加注重文化的扎根于培植,不只是“送文化”,而且要“種文化”,以幫助基層群眾形成鄉(xiāng)下文化的再造機制為目標,突破文化下鄉(xiāng)單向傳播的模式局限性。為此,相關的文化單位致力于培養(yǎng)基層文化骨干,培訓基層文藝骨干,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注入了活力,促進基層文化隊伍發(fā)展壯大,使民營文化漸成為文化活動的主力軍。
但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還處在積極的探索研究之中,群眾文化建設還不夠成熟,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總體上還不相適應,普遍存在“文化滯差”現象,出現了文化真空地帶?;鶎游幕ㄔO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更是當今文化事業(yè)鏈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部分農村,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文化生活還很貧乏,健康的文化活動開展不夠頻繁,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在這里生根徘徊。有的地方基層文化建設十分脆弱,缺乏堅實的基礎和強有力的后續(xù)義撐,有的地方基層文化曾經崛起卻又迅速衰落,成為當地群眾記憶中的“流星”?,F如今,基層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匱乏,受重視程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夠,人才隊伍匱乏,服務機能弱化等。
三、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對策
針對當前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種種不足,從不斷豐富和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實際出發(fā),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創(chuàng)作一批質量上乘的文化作品,提高文化品位。文藝創(chuàng)作和演出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載體和手段,能夠有力的提高群眾文化品位和影響力。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為構建和諧基層社會提供豐盛“文化大餐”。要進一步提高精品意識和積累意識,培養(yǎng)先進的文化理念,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創(chuàng)作一批既有群眾氣息,又有時代精神并且群眾喜聞樂見的具有引導力量的優(yōu)秀作品。試圖通過生產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來營造有益于提高群眾思想文化水平的積極氛圍。同時,要積極鼓勵文藝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文藝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因此,抓好本地特色文化,發(fā)展先進文化,首先就要生產出系列文化產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2.加大投入力度。群眾基層文化作為公益事業(yè),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是其發(fā)展前進的有力保證,加大投入促進建設落實。經濟投入與文化事業(yè)是否相適應,關系到改革成敗。政府應將基層文化建設作為政權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大投入力度,而不是全部將其推向市場。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建立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以政府提供服務為主導,以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為核心,對公益性文化單位的數量、布局、種類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拓寬思路、因地制宜,搞好基層群眾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發(fā)展平衡、服務優(yōu)質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3.不斷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文化工作者。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建設事業(yè)的主體,繁榮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發(fā)展文化事業(yè)與文化產業(yè)離不開一支業(yè)務強、素質精的文化隊伍?;鶎游幕瞬抨犖榻ㄔO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人員學歷偏低,知識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搞好基層文化建設,關鍵在于建設一支能夠適應基層群眾文化發(fā)展現狀的高素質的文化人才隊伍,優(yōu)化隊伍結構,完善用人機制,改善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環(huán)境與待遇條件。有關部門要定期選拔一批熱愛文化工作、甘于奉獻的文化骨干,不斷充實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