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茶社
路行窄處留一步
松墨茶社
以色列人收割莊稼的時候,總會在靠近路旁的地里,在四個地角留下一部分成熟的莊稼。據(jù)說,這種習俗,既是為了報答上天的恩賜,同時,也給那些貧寒的路人留下點糧食,以便他們充饑。只要出于需要,任何人都可以去收割地角的莊稼,沒有人會去責問他。猶太民族留下莊稼的感恩之心,著實讓人深思。
猶太人認為,要想成為富人,首先要懂得布施。兩千多年前,猶太人就把捐獻十分之一的財產(chǎn),列為上天規(guī)定的人間鐵律。為此,猶太民族雖然飽經(jīng)磨難,慘遭殺戮,但卻能很快地恢復元氣,東山再起,并掌握著令世人艷羨的財富,靠的正是這種處世哲學和思維方式;他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富足生活,就是因為他們懂得感恩的為人之道。
無獨有偶,據(jù)說在韓國北部盛產(chǎn)柿子的地方,農(nóng)民往往會在枝頭留下一些熟透的柿子,這便是農(nóng)民特地留給喜鵲的食物。當農(nóng)民收獲柿子的時候,也在想著喜鵲如何過冬,便給他們留下足夠的食物。留在樹上的柿子,吸引了許多過冬的喜鵲,直到春天也不肯飛走。它們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也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因此,給別人留有余地,哪怕是動物,往往也是給人類自己留下生機和希望。
也許有人說,現(xiàn)在是激烈競爭的時代,每一口飯,每一個位置,如果你不占著,馬上就有人搶去,還能考慮著留給別人么?其實,競爭是必須的,殘酷也是可以想見的。但是,我們要說的是,在你過上車馬衣裘的生活時,也要想著還有人仍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那些為富不仁、貪欲無度的人們,如果他們能夠留給別人一點,反饋社會一點,就不會招致被人仇視或殺戮的結(jié)果了。
其實,有時候給人留下一點,也是留給自己無限的希望。盡管世界上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各異,然而,有一種共存的心,卻是不分時代、國度或種族的,那就是感恩的心;有一種共同的感情,不分動植物或人類,而扎根于世界每一個角落,那就是相互關懷;有一種共同的守望,環(huán)繞著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那就是對美好明天的期盼。
《菜根譚》中說,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說的是,在經(jīng)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嘗。若果人與人之間,都如此和諧自斂地相處,那么,這個世界不就消除了許多恩怨與不平,而充滿溫情和美嗎?
有人說,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淀所有渣滓,讓水變得清澈無比;如果每個人都能培植一顆感恩的心,一種想著別人的思想,則可以沉淀許多的浮躁與不安,消融許多不滿與仇怨。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何妨不想著別人一點,留給別人一點呢?這樣,也許你會收獲更多,讓人生擁有更多況味。
(責任編輯:龐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