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峰,任蜀鋒,丁 穎(河南省鎮(zhèn)平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鎮(zhèn)平 474250)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是指腭扁桃體發(fā)生急性的非特異性炎性反應。該病好發(fā)于20歲以下青少年,臨床起病急,常伴有咽炎,以扁桃體實質充血、膿腫,吞咽疼痛,干嘔,咳嗽,聲嘶為典型表現(xiàn),如果治療不及時有可能會導致風濕熱及急性腎炎[1]。對45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采用炎琥寧治療,療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90例均為2010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咽痛;發(fā)熱;扁桃體黏膜充血,均為Ⅰ~Ⅲ度腫脹,有膿苔覆蓋扁桃體表面;白細胞計數(shù)>10×109/L[2]。常規(guī)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1~26歲,平均(14.8±3.6)歲。炎琥寧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25歲,平均(13.4±3.2)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常規(guī)組入院后即給予物理及藥物降溫,霧化吸入魚腥草及慶大霉素,根據(jù)患者病情將10~20萬U/kg青霉素鈉加入150~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炎琥寧組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上,根據(jù)病情將8~10 mg/kg炎琥寧粉針劑加入到150~25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1個療程3 d。
1.3 指標觀察:觀察并記錄患者發(fā)熱、咽痛、咳嗽、扁桃體膿腫等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及消失時間,治療前后均測量血常規(guī)以觀察白細胞計數(shù)變化情況,記錄患者住院時間。
1.4 療效評判標準:治愈:治療2 d內患者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在5 d內均消失,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好轉:治療3 d后患者體溫基本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及體征在5 d內有所緩解,白細胞計數(shù)恢復正常;無效:治療3 d后體溫無變化,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經(jīng)積極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炎琥寧組體溫下降、咽痛緩解、膿點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P<0.05),詳見表1。
2.2 治療效果:炎琥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常規(guī)組為80.00%,炎琥寧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組(χ2=5.0748,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s ,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s ,d)
注:與常規(guī)組相比,①P<0.05
組別 例數(shù)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咽痛緩解時間膿點消失時間 住院時間常規(guī)組 45 2.7±0.6 3.4±0.7 3.8±0.6 9.6±1.2炎琥寧組 45 1.6±0.38① 2.1±0.5① 2.3±0.4① 7.4±1.1①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多因乙型溶血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發(fā)病早期就可見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3]。臨床對該病主要是采用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但是長期使用抗生素會產(chǎn)生耐藥性,治療效果不顯著。
炎琥寧是一種無菌凍干粉針,其主要成分是中藥穿心蓮總內酯,其對溶血性鏈球菌及肺炎鏈球菌等具有廣譜、高效的殺菌作用,抑制并消除因炎性反應引起的高熱、咳嗽等臨床癥狀。同時,其對炎性反應引起的組胺、二甲苯有抑制作用,降低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減少炎性介質的進一步侵襲,增強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快速發(fā)揮消炎、解熱作用。此外,炎琥寧的使用劑量較小,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適用于青少年及小兒患者。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炎琥寧治療,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56%,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80.00%(P<0.05);同時,炎琥寧還能快速降溫,使患者咽痛、膿點快速消除,減少住院時間。
[1] 董秀蘭,王麗清,楊向娜.綜合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46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2):326.
[2] 米玉鳳,柳建軍.炎琥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9(2):99.
[3] 葉 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24例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