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孟瑤
入 獄 者:孔海波(化名)
原任職務:北京某著名高校數(shù)學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
觸犯罪名:挪用公款罪、貪污罪
判決結果:有期徒刑十年
案件回放:
在股票市場,股神巴菲特的年盈利率是30%,而在期貨市場,獲利者的年盈利率能達到50%、100%甚至更多。利潤越大風險也越高,這是市場不變的法則。在期貨市場,一夜暴富者有之,傾家蕩產者有之,違法犯罪者亦有之。2012年海淀區(qū)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孔海波貪污、挪用公款案就是在期貨市場“玩火自焚”的典型個案。
1981年出生的孔海波學習成績優(yōu)異,從河南農村考入北京某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2007年碩士畢業(yè)后順利留校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缀2ǖ膼廴耸撬难芯可瑢W,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大學教師與外企職員的家庭組合意味著優(yōu)越、殷實,讓人羨慕不已。
學校領導對孔海波剛參加工作時的印象是“辦事認真,工作踏實”。2009年,剛工作兩年的孔海波就被提拔為學校數(shù)學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會議、接待來訪人員、報銷學院項目經費等工作。如果認認真真工作,孔海波會一帆風順,然而,這一切卻因為他投身期貨市場而戛然而止。
2008年,孔海波投資了幾萬塊錢進入股票市場,趕上了股票大牛市,工作之余他幾乎都在研究股市。逐漸地,孔海波接觸到了黃金、外匯期貨市場,并被該行業(yè)高風險高回報的規(guī)律深深吸引。2009年7月,他甚至說服妻子賣掉了剛買半年的商品房,將賣房款全部投入了黃金、期貨市場。他跟妻子說:“放心,等我掙了錢,咱們就買一套更大的房子!”遺憾的是,他沒有創(chuàng)造一夜暴富的神話。由于不熟悉市場,孔海波屢次判斷失誤,虧損后又總想把本錢撈回來,結果越陷越深,到2010年10月份已經將賣房款及家中存款100多萬全部賠光。對于這一切,孔海波的妻子、父母并不知情。
2010年12月,孔海波所在數(shù)學學院的一次國際會議,緩解了他炒期貨用錢的“燃眉之急”。根據(jù)學校項目經費的支出流程,召開會議前會議經辦人可以持會議負責人簽字的借款單,向學校財務部門預借一定額度的會議費,會后再憑實際發(fā)生的費用發(fā)票正式報銷。那次國際會議,孔海波作為會議經辦人預先向財務借出20萬元現(xiàn)金,開會正常使用了4萬余元,余下15萬余元現(xiàn)金由孔海波暫時保管。會后,孔海波并沒有及時將15萬余元現(xiàn)金歸還學校財務,而是將其全部挪用到了期貨市場,結果不到一個月這些錢就“打了水漂”。
此后,為了掙回家中存款、為了掙回賣房款、為了掙回挪用的公款,孔海波索性“無中生有”,采用虛開會議通知、預借辦公費用等方式,向學校借出更多的經費。由于學校借款單需要經費負責人簽字確認,孔海波開始大膽臨摹經費負責人鄭某、陳某、李某等多人的簽字向學校借款。學校財務人員每日經手大量票據(jù)、現(xiàn)金,不太可能核實借款單簽名的真實性,再加上孔海波黨政辦公室主任的職務便利,挪用公款簡直是“手到擒來”。
從財務部門借出的經費中大部分是銀行支票,孔海波開始盤算如何將支票換成現(xiàn)金。他通過期貨交易中心的熟人,聯(lián)系上了北京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業(yè)務員肖某。肖某利用其業(yè)務關系幫助孔海波將支票換成現(xiàn)金并提取6%的手續(xù)費,然后分幾次將現(xiàn)金轉到孔海波的銀行賬戶中。
2011年11月,孔海波所在數(shù)學學院會計丁某,在對賬時發(fā)現(xiàn)孔海波經辦的幾筆報銷單有異常情況,及時向學院院長鄭某做了匯報。鄭某發(fā)現(xiàn)幾張由他負責的經費報銷單中負責人簽名被人偽造了,他又找來另一名經費負責人陳某核對賬目。陳某發(fā)現(xiàn),他負責的100多萬元的項目經費只剩下不到4000元,而這些經費全部是由孔海波經手支出的!
后經檢察機關核實,孔海波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里從學?!敖璩觥钡目铐椷_260余萬元。由于孔海波是偽造學校經費負責人的簽名向學校借款,案發(fā)時,這些借款中的大部分在學校賬上仍屬于“應收款項”狀態(tài),而另一小部分款項已被孔海波使用偽造的發(fā)票、勞務費等單據(jù)向學校報銷平賬。
編輯:劉雁君 nina_lyj@sina.com
拍案辣評
如果經費負責人能隨時了解經費的支出情況,那么孔海波侵吞、挪用經費的問題便能及早發(fā)現(xiàn)。此外,身為黨政辦公室主任的孔海波對經費支出既負責記賬又負責使用,能夠輕松在校院內部賬務上做手腳逃避監(jiān)管,也是該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發(fā)案后,該校已第一時間升級了財務管理軟件,加大了項目負責人的經費審核力度,并開始了專項整治工作,建立了“錢賬分管”制度。
點評人:北京市海淀區(qū)檢察官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