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宿州市立醫(yī)院心內二科,安徽 宿州 234000)
冠心病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護理
張秀華
(宿州市立醫(yī)院心內二科,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 探討冠心病患者食欲下降的護理對策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心內科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420例,針對住院期間發(fā)生食欲下降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比較干預前后患者食欲下降程度的改善情況。結果 與干預前相比較,干預后冠心病患者食欲下降的出現(xiàn)率顯著下降,食欲的下降程度顯著減輕。結論 對冠心病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評估,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恢復飲食健康。
冠心??;食欲下降;護理干預
冠心病是心內科的常見疾病,患者在住院過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經常有食欲下降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患者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ǎng),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進一步影響了疾病的治療,延長疾病治療的時間,不利于患者的預后[1]。為此,本研究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420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相關資料進行了分析,并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病例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住院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420例,其中男252例,女168例,年齡(58±14)歲,最小28歲,最大75歲。
1.2 護理干預方案
對患者的一般狀況、住院期間表現(xiàn)、藥物應用情況等進行客觀評估,根據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采用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1.3.1 心理護理:部分患者伴有緊張、焦慮或抑郁等異常心理,這些異常心理稱為導致患者食欲下降的主要原因。對于此類患者,護理人員不僅要做到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提供其發(fā)泄不良情緒的通道,還應該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在對患者表示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外,在交流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正確的飲食觀念傳遞給患者。
1.3.2 治療護理:對于一些可能存在胃腸道不良反應的治療藥物,囑患者在飯后半小時服用。部分患者已經伴有慢性胃炎、胃潰瘍,則輔以胃黏膜保護類藥物進行治療。當患者已經出現(xiàn)有食欲下降的表現(xiàn)時,及時予以抑酸、保護胃黏膜和促進胃腸動力等對癥治療措施?;颊卟l(fā)輕度電解質紊亂時,指導患者適量服用口服補鉀液以及果汁;紊亂情況嚴重時,遵醫(yī)囑予以靜脈補充電解質治療。
1.3.3 飲食指導:從三個方面予以進行:①指導患者進行口腔和牙齒的清潔,保持口腔的干凈與衛(wèi)生。②指導患者家屬有針對性地挑選食物,不僅要注意干凈衛(wèi)生、溫度適中,還應用主要菜品的搭配等。③針對個體患者的具體情況制訂相應的飲食計劃,年齡大的患者牙齒常不完整,應特別準備松軟、易吸收的食品以供食用??梢試L試不同的烹飪方式,比如改用鮮美可口的拌菜,并加入適量的食醋,這可以刺激大腦神經中樞,反射性促進消化道分泌消化液;。
1.3 食欲下降程度的判定標準
在護理干預前后比較患者食欲下降的發(fā)生率和下降的程度。輕度:進食量降低20%左右,不伴有其他明顯的臨床不適表現(xiàn),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周;中度:進食量降低50%左右,伴有惡心、干嘔或腹脹等輕度臨床表現(xiàn),持續(xù)時間1到2周;重度:進食量降低70%以上,除輕度上述不良臨床反應外,還可出現(xiàn)電解質紊亂和營養(yǎng)不良等表現(xiàn),部分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等精神、神經系統(tǒng)癥狀。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獲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和Excel進行處理,護理干預前后計數資料的差異采用卡方檢驗進行比較。
護理干預前,420例冠心病患者中,138例(32.9%)出現(xiàn)食欲下降表現(xiàn),下降程度詳見表1。護理干預后,食欲下降的發(fā)生率為7.4%(31例),與干預前相比較,發(fā)生率顯著降低(χ2=84.808,P=0.000),下降的程度顯著減輕(χ2=16.150,P=0.000),詳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食欲下降情況比較
本研究在進行護理干預之前,結合文獻資料先對冠心病患者發(fā)生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因素、心理因素、年齡因素和疾病本身的因素是導致患者食欲下降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3]。從治療因素上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復雜,部分患者還并發(fā)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疾患,患者需要服用幾種甚至多達十幾種藥物,這些藥物對患者消化系統(tǒng)對導致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導致患者食欲的下降。
從心理因素上看,一方面,患者對于疾病的知識有限,對治療方案不夠了解,也對療效的前景感到困惑,擔心萬一治療不佳是否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大部分患者需要通過介入或者直接開胸進行手術,除了手術風險方面的擔心外,患者還為經濟問題發(fā)愁。上述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的心理出現(xiàn)異常,若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進一步導致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的出現(xiàn),這必然對患者的食欲導致嚴重的影響。
從年齡因素上看,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歲,一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其自身的機體生理功能會發(fā)生退化,比較咀嚼功能差、味覺功能減退、胃腸蠕動緩慢、消化液分泌減少等,這些都會導致食欲下降的出現(xiàn)。從疾病本身的來看,冠心病患者常碧并發(fā)腸系膜動脈硬化,該動脈供應的消化道出現(xiàn)血液供應不足,這會引起腹脹、惡心等不適癥狀,進而影響患者食欲。
上述發(fā)病因素有些是通過護理干預不能解決的,比如疾病本身的影響。針對其他因素,本院在護理護理過程中注意重視心理護理和治療護理,同時根據患者的年齡及其他個體差異做好飲食護理。通過這些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冠心病患者食欲下降的發(fā)生率由護理前的32.9%降低至7.4%,同時食欲下降的程度均有所患者,重度下降的病例完全消失。本研究結果揭示,對冠心病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進行評估,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恢復飲食健康。
[1] 類偉.冠心病的營養(yǎng)病因及飲食調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 14(7):73-74.
[2] 張俊梅,王麗,謝赫男.心內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16-18.
[3] 郭蕾,白海燕.心內科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17):2036-2038.
R473.5
B
1671-8194(2013)22-03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