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晗吳 丹
(1 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2 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級碩士5班,遼寧 沈陽 110001)
L-肉堿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代謝和血小板表面激活標志物CD62p的影響與研究進展
王小晗1吳 丹2
(1 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遼寧 遼陽 111000;2 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級碩士5班,遼寧 沈陽 110001)
目的 探討L-肉堿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代謝和血小板表面激活標志物CD62p的影響治療。方法 對100例老年高膽固醇血癥或混合性高脂血癥患者運用降脂治療,治療組加用L-肉堿治療2周,與對照組比較相同治療時間降脂達標率及對血小板表面激活標志物CD62p的影響。結果 治療組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在2周和2周后較對照組和治療前降低,其差值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的第2周末兩組的降脂治療達標率就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運用L-肉堿2周后CD62p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結論 L-肉堿輔助降脂的同時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其作用機制不明,可能與其降血脂優(yōu)化線粒體內能量代謝的作用有關,由于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減少了血栓的形成,降低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率,有利于保護老年患者的心、腦、腎功能,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進展和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適用于多種危險因子并存者,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L-肉堿;血脂代謝;血小板表面激活物
L-肉堿廣泛存在于機體組織中,在機體脂肪酸β-氧化進入三羧循環(huán)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了解L-肉堿對老年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表面激活標志物CD62p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0歲以上住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首次診斷而近3個月未服用降脂藥的老年高膽固醇(TC≥3.7mmol/L)或混合性高脂血癥(TC≥5.7mmol/L且三酰甘油TC≥1.7mmol/L)患者,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肝膽疾病、腎病綜合征或腎功能損害、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血小板減少、惡性腫瘤、深靜脈血栓及近期使用阿司匹林、抵克力得等抗凝藥物的患者,男84例,女16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8.2±3.9)歲。按入院先后順序進行編號,查隨機數(shù)字表,將查得的隨機數(shù)按順序與編號對號入座,裝入密封不透光的牛皮紙袋中并密封,紙袋表面只填寫對應編號。對符合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的患者按順序撕拆信封,把患者隨機分入治療組或對照組。主管醫(yī)師和患者均不知患者在治療組或對照組。以上工作由專人負責并不參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表1 L-肉堿的影響
1.2 方法
依據(jù)患者為高膽固醇/高三酰甘油分別采用氟伐他汀20mg和(或)力平脂20mg每晚頓服治療,治療組用5%GS50mL內加3g左旋肉堿(商品名為雷卡由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靜脈輸液泵泵入,對照組用5%GS50mL靜脈輸液泵泵入,以上治療時間均為每天2h,均在上午11前完成,治療時間為2周,治療組和對照組都于治療前、治療后2周、4周、6周采血檢測血清TG、TC、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前、后治療后2周測CD62p(血小板表面激活標志物)。所有血樣均為清晨空腹靜脈采血,TG、TC采用比色法,HDL-C、LDL-C采用均相測定法中的選擇性反應法,CD62p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儀器型號為美國Coulter Epics-XL試劑為熒光標記單抗。Immunotech取EDTA抗凝血100μL,用多聚甲醛固定10min,PRS洗滌后加入20μLCD62p熒光標記單抗,室溫溫育15min,加Optilyse-C(coulter)500μL溶血10min,加PBS1000μL混勻,放置10min,2000r/min離心,沉淀,再加500μLPBS重懸后檢測。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0.0 統(tǒng)計軟件,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相同時間內血脂下降程度、達標率及CD62p的含量,采用χ2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所有結果以()表示。
2.1 用藥治療組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在2周和2周后較對照組和治療前降低,其差值有統(tǒng)計學意義,至加用L-肉堿1個月后用藥治療組較對照組三酰甘油和膽固醇的改變仍有統(tǒng)計學意義,L-肉堿對LDL-C的影響未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HDL-C的影響于2周后、4周、6周均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2 相同時間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血脂改變達標率
2.2 降脂治療需要達到血脂正常標準(TC<5.7mmol/L且TG<1.7mmol/ L),本研究比較治療組和對照組在2、4、6周降脂治療達標的例數(shù)占對應組總人數(shù)的百分率,顯示治療的第2周末兩組的降脂治療達標率就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2.3 L-肉堿畏助降脂的同時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用藥治療2周治療組較對照組血小板CD62p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較對照組明顯下降。見表3。
表3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CD62p的變化
L-肉堿廣泛存在于機體組織中,在細胞線粒體內的生理功能表現(xiàn)為:①作為載體以酯酰的形式將長鏈脂肪酸從線料體膜外轉運到它氧化的部位一線粒體膜內,起到促進脂肪酸氧化的作用,該系統(tǒng)由L-肉堿及三種酶(L-肉堿易位酶,L-肉堿?;D移酶轉移酶Ⅰ和Ⅱ)組成,?;鵏-向堿轉入線粒體進行β-氧化后,進入三羧循環(huán)。②使乙酰CoA從線粒體內轉運到線粒體外的長鏈脂肪酸合成的部位,使乙酰CoA可用于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合成,起到調節(jié)線粒體內AoCoA/CoA的比率作用,有利于能量的代謝。③將體內過量的?;懦鲶w外,消除機體因積累而造成的代謝毒性;還能促進乙酰乙酸的氧化,在酮體的降解和利用中起作用;參加支鏈的氨基酸如亮氨酸、異亮氨酸等代謝產(chǎn)物的運輸,從而有利于這些氨基酸的正常代謝[1-5],因此在機體脂肪酸β-氧化進入三羧循環(huán)中扮演重要角色。和以上生化作用相對應國外心血管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L-肉堿能夠減輕心肌缺血性損傷、減少心肌梗死的面積、減少左室擴展、減少心室重構、降低血脂[6],本研究選用的藥物雷卡,為靜脈注射的L-肉堿制劑,國內運用于尿毒癥患者透析后肉堿的補充,以改善細胞能量代謝,改善患者機體狀況,減少促紅素的用量,減少低血壓、肌痙攣、肌萎縮和心肌運動耐受的下降,未見有觀察其運用于老年高膽固醇(TC≥5.95mmol/L)混合性高脂血癥(三酰甘油TG≥1.65mmol/L)患者的輔助治療及觀察對血小板CD62p的影響,本研究通過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觀察L-肉堿對老年高膽固醇(TC≥5.95mmol/L)混合性高脂血癥(三酰甘油TG≥5.95mmol/L)及HDL-C、LDL-C、CD62p的影響,認為其能協(xié)助降低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縮短降脂治療達標的時間(較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三酰甘油和膽固醇致動脈硬化作用已成為共識,高脂血癥合并糖尿病、心腦血管疾患則加速了疾病的進程,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冠心病三級預防措施都強調對三酰甘油和膽固醇的降脂治療,糖尿病和腦血管病患者均要求早降低對老年高脂血癥有重要的意義。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有聚集的血小板和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存在,提示這些脂蛋白和活化的血小板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過程。研究表明,在血栓疾病發(fā)病時血小板CD62p顯著升高[7-9],血小板的黏附、釋放、聚集等反應統(tǒng)稱為血小板活化,高脂血癥患者體內血小板的活性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可明顯增加冠心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血栓的形成,因此降低血脂的同時,降低血小板的活性在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和預防心臟事件的發(fā)生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常用檢測血小板活化的指標如血小板因子4、血栓素B2是間接的或非特異性的,CD62p又稱P-選擇素,是血小板a顆粒膜糖蛋白,分布于靜息的血小板內a顆粒膜上,它在血小板活化時從a顆粒轉到細胞膜上,是血小板活化的靈敏標志物。CD62p,血小板經(jīng)凝血酶等刺激后被激活,a顆粒膜迅速與質膜融合而在表面表達CD62p,因而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特異標志。本研究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62p,能更準確反映血小板的活性,本研究運用L-肉堿治療2周后CD62p較治療前明顯下降,較對照組明顯下降,提示L-肉堿輔助降脂的同時能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其作用機制不明,可能與其降血脂優(yōu)化線粒體內能量代謝的作用有關,由于降低血小板的活性,減少了血栓的形成,降低動脈硬化的發(fā)生率,有利于保護老年患者的心、腦、腎功能,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進展和血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適用于多種危險因子并存者[10-12]。
[1] 龍江山,吳丹,付瑤,等.L-肉堿對脂血癥患者血脂代謝和血小板表面激活標記物CD62P的影響與前瞻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1):31-33.
[2] 榮根滿.控制高血壓,警防腦梗塞[J].中國臨床醫(yī)藥研究雜志,2003,8(3):200-201.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中國循環(huán)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腦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20(28):15-16.
[5]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率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301-309.
[6] 王振義,李家增,阮長耿,等.血栓與止血基礎理論與臨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231-257.
[7] Gurlek A,Tutar E,Akcil E.The effects of L-carnitine treatment o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erythrocyte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J].European J Heart Failure,2010,12(2):189-193.
[8] Rizos I.Three-yea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aused by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L-carnitine administration[J].Am Heart J,2010,149(1):S120-123.
[9] Anand I,Chandrashekhan Y,De Giuli F.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propionyl-L-carnitine on the hemodynamics,exercise capacity,and hormones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Cardiovasc Drugs A Ther,2010,24(3):291-299.
[10] Narin F,Narin N,Andac H.Carnit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J].Clin Biochem,2010,40(8):643-645.
[11] Singh RB,Niaz MA,Agarwal P.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L-carnitene in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Postgrad Med J,2010,86(43):45-50.
[12] Iliceto S,Scruteinio D,Bruzzi P.TI:Effects of L-carnitine administration 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L-Carnitine Ecocardiografia Digitalizzata Infarto Miocardico(CEDIM)Trial[J].J Am Coll Cardiol,1995,26(2):380-387.
R589.2
B
1671-8194(2013)29-0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