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麗盛顯濤
(1 即墨市市北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200;2 即墨華山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即墨 26621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祻椭委熀妥o理的臨床研究
王慧麗1盛顯濤2
(1 即墨市市北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200;2 即墨華山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 即墨 266216)
目的 研究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康復治療和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現(xiàn)在在我院就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給予者日??祻椭委熀妥o理的觀察組以及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觀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和遠期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FVC、FEV1、FEV1/FCV、FEV1%pred、MMRC、6 MWD、KPS評分、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步行后心率及呼吸頻率均明低于對照組。結論 日常康復治療和護理能夠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價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康復治療;呼吸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近年來,肺康復治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臨床價值倍受關注。在下列研究中,我們研究了肺康復治療和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12年5月期間我院呼吸內(nèi)科和老年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為本次回顧性研究的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長期、反復、逐漸加重的咳嗽咳痰,勞力性氣促,氣短、呼吸困難;②氣道功能分析發(fā)現(xiàn)FEV1/FVC<70%、FEV1<預計值的80%;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④排除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齡分布在52~65歲、年齡平均(57.33±7.37)歲。按照是否接受日??祻椭委熀妥o理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給予日??祻椭委熀妥o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1.2 日常康復治療和護理
1.2.1 健康教育
通過健康知識講座的方式讓患者了解COPD及日??祻椭委熀妥o理的相關,督促患者采取正確的生活方式,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挠醒踹\動。
表1 支氣管壁增厚組、肺氣腫組、混合型組患者呼吸功能相關指標比較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活動狀態(tài)和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1.2.2 心理護理
采用一對一交流的方式及時了解患者在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并運用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進行情緒疏導和心理護理,一方面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另一方面保證患者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1.2.3 呼吸肌鍛煉
患者取半臥位,兩膝微收呈半屈狀態(tài),保證腹肌處于放松,左手放于前胸、右手放于腹部后開始緩慢的呼吸動作,同時輔助以腹部肌肉的運動。在吸氣時,放松胸肌和膈肌,使腹部向上抬起;呼吸時,腹肌稍用力,使得腹部向下降。按照上述方法每天練習10次、每次10min,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呼吸方式。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的呼吸功能相關指標
治療后3個月,檢測兩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CV)、第一秒末呼吸容積(FEV1)、1秒率(FEV1/FCV),并用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評價氣流的阻塞程度;另外,采用改良的MRC呼吸困難評分量表(MMRC)評價呼吸狀態(tài),采用6min步行距離(6 MWD)、步行后心率及呼吸頻率評價呼吸功能。
1.3.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活動狀態(tài)
治療后3個月,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活動狀態(tài)?;顒訝顟B(tài)采用卡氏評分表(KPS)、生活質量采用核心量表(QLQ-C30)進行評估,生活質量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數(shù)據(jù)進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標準P<0.05。
2.1 三組患者的呼吸功能相關指標
觀察組FVC、FEV1、FEV1/FCV、FEV1%pred、MMRC、6 MWD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步行后心率及呼吸頻率均明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三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活動狀態(tài)
觀察組KPS評分、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和總體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慢性阻塞性肺?。–OPD)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疾病,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的發(fā)病率超過8.2%[1]。該病是不完全可逆和進行性發(fā)展的氣流受限性疾病,確切的病因還不十分清楚,主要是由于肺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所導致的。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損害,吸煙、職業(yè)性粉塵和化學物質、空氣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可引起肺泡破壞、上皮增生、腺體肥大、杯狀細胞化生、纖毛運動減退、氣道纖維化,進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2]。
患者首發(fā)的臨床癥狀多為咳嗽,且表現(xiàn)為長期、反復、逐漸加重;咳白黏痰或漿液泡沫痰、吸入刺激性氣體誘發(fā)的喘息、進行性加重的勞力性氣促以及標志性的氣短或呼吸困難[3]。除了上述呼吸道癥狀外,還會出現(xiàn)發(fā)紺、頭痛、神志恍惚、食欲減退、體質量下降、營養(yǎng)不良、抑郁、焦慮等狀況。特別在老年人群中,由于本身機體功能較差、抵抗力減弱,長期的呼吸功能不佳容易誘發(fā)呼吸衰竭并危險生命健康。因此,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應以改善呼吸功能、防止癥狀加重、預防急性發(fā)作為目的[4]。
為此,近年來,相關的臨床試驗提出了肺康復治療和護理的概念,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積極的臨床價值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5]。目前,國外已經(jīng)設立了專業(yè)的肺康復治療和護理部門,由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指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康復、心理和情緒疏導、呼吸功能訓練[6]。在上述研究中,我們研究了肺康復治療和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肺康復治療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導、腹式呼吸法和縮唇呼氣法,它們能加強胸、膈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且簡便易行、可隨時進行,有助于增加通氣量,降低呼吸頻率,還可增加咳嗽、咳痰能力,緩解呼吸困難癥狀。通過上述研究也能看出,觀察組患者FVC、FEV1、FEV1/FCV、6MWD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步行后心率及呼吸頻率均明低于對照組。這也說明日??祻椭委熀妥o理能夠有效的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治療價值。
[1]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 [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 30(1):8-17.
[2] 李家芝,李維,劉昀.呼吸肌功能鍛煉結合散步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質量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5):1363-1365.
[3] 徐哲明,潘大津,胡慧英.呼吸肌功能鍛煉對COPD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8,20(7):541-542.
[4] 范廣平.呼吸肌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質量的影晌[J].華西醫(yī)學,2009,24 (8):2174-2176.
[5] 李家芝,李維,劉昀.呼吸肌功能鍛煉結合散步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質量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5):1363-1365.
[6] 周靈,李慶云,時國朝.呼吸肌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治療中的意義[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3):271- 272.
R473.5
B
1671-8194(2013)23-03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