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井泉
(吉林省肝膽病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0062)
復方苦參注射液輔助肝動脈灌注化療加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效果評價
劉井泉
(吉林省肝膽病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0062)
目的 對應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與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對患有原發(fā)性肝癌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抽取84例患有原發(fā)性肝癌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2例。采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與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原發(fā)性肝癌病情控制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肝癌癥狀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與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對患有原發(fā)性肝癌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復方苦參注射液;原發(fā)性肝癌
原發(fā)性肝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病情一旦確診,80%以上的患者已經處于疾病發(fā)展的中晚期階段,且錯過手術切除治療的機會[1]。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已成非手術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但5年內患者生存率僅在10%左右。目前研究發(fā)現中醫(yī)藥治療具有巨大潛力,中醫(yī)藥聯(lián)合肝癌介入治療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2]。本次研究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應用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與復方苦參注射液的效果進行研究?,F對整個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抽取84例患有原發(fā)性肝癌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8.6±1.3)歲;患肝癌時間8個月~6年,平均患病時間(1.6±0.5)年;治療組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4±1.2)歲;患肝癌時間10個月~5年,平均患病時間(1.8±0.4)年。抽樣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體質量等幾項自然資料方面比較均無顯著組間差異(P>0.05),可進一步進行科學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治療方法
應用碘油、明膠海棉+注射化療藥物,5-氟尿嘧啶,每次750mg,多柔比星,50mg/m2,羥喜樹堿20mg/m2進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計劃治療2個月[3]。
1.2.2 治療組治療方法
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復方苦參注射液,每次20mL,每天一次,計劃治療2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研究對象的原發(fā)性肝癌病情控制效果、Karnofsky評分改善幅度、肝癌癥狀控制時間、治療方案實施時間、不良反應率等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對比。
1.4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臨床治愈:癥狀表現徹底消失,肝功能指標基本或完全恢復正常,癌變病灶消失;有效:癥狀表現明顯好轉,肝功能指標大幅度改善,癌變病灶縮小程度超過50%;無效:癥狀表現沒有好轉,肝功能指標沒有改善,癌變病灶基本沒有縮小,或病情進一步惡化,或患者死亡[4]。
1.5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資料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以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有顯著性,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原發(fā)性肝癌治療效果
對照組經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治療后有10例患者的原發(fā)性肝癌病情達到臨床治愈效果,有18例患者治療有效,有14例患者治療無效,肝癌治療有效率66.7%;治療組經肝動脈灌注化療栓塞技術與復方苦山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后有15例患者的原發(fā)性肝癌病情達到臨床治愈效果,有22例患者治療有效,有5例患者治療無效,肝癌治療有效率88.1%。兩組患者原發(fā)性肝癌病情治療效果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肝癌癥狀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時間
對照組患者經(19.35±4.26)d治療后肝癌癥狀得到控制,治療方案共計實施(23.16±3.78)d;治療組患者經(14.92±3.64)d治療后肝癌癥狀得到控制,治療方案共計實施(18.73±3.25)d。兩組患者肝癌癥狀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時間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原發(fā)性肝癌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肝癌癥狀控制時間和治療方案實施時間比較(d)
2.3 Karnofsky評分改善幅度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Karnofsky評分為(52.74±2.95)分,治療后為(74.27±3.34),組內差異顯著(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前Karnofsky評分為(53.28±3.16)分,治療后為(88.47±3.18),組內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對照組和治療組Karnofsky評分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改善幅度比較(分)
2.4 不良反應
有35例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肝功能損傷、胃腸道反應、骨髓移植、發(fā)熱、疼痛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為83.3%;有19例治療組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出現肝功能損傷、胃腸道反應、骨髓移植、發(fā)熱、疼痛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率為45.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組間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復方苦參注射液是一種以苦參、白茯苓、土茯苓作為主要原料,經科學提煉加工后制成的注射劑類藥物??鄥⒅饕哂星鍩嵩餄竦闹委煿πВ?、土茯苓主要具有清熱解毒的治療功效。氧化苦參堿、槐定堿、苦參堿等是該藥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相關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苦參堿、氧化苦參堿等對包括SGC-7901、HepG2和BEL-7402在內的多種癌細胞均具有直接的殺傷作用,而且可對胃癌SGC-7901的侵襲轉移能力進行有效抑制;氧化苦參堿可以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進行抑制,聯(lián)合化療栓塞治療可使瘤體明顯縮小,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并可以明顯緩解癌癥所導致的疼痛[5]。
[1] 田娟,王維皓,高慧敏,等.HPLC測定復方苦參注射液中苦參堿、槐定堿和氧化苦參堿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2009,32(3):223-224.
[2] 代志軍,高潔,仵文英,等.復方苦參注射液對胃癌SGC-7901細胞侵襲轉移能力的影響[J].中藥材,2009,30(7):818-819.
[3] 王兵,伍國俊,徐鈞.氧化苦參堿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實用腫瘤雜志,2010,15(5):299-300.
[4] 趙亞群,尚輝輝,吳忠琪,等.以順鉑為主方案加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09,8(1):63-65.
[5] 鄒繼峰,蔣重益,李仙亞.美施康定聯(lián)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癌痛療效觀察[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0,14(2):226.
R273
B
1671-8194(2013)23-0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