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柳英 亓勝霞 李敏薇 王明軍 伍玉甜
廣州某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的應(yīng)用分析
薛柳英 亓勝霞 李敏薇 王明軍 伍玉甜
目的評價醫(yī)院門診口服降糖藥物使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門診2009年~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的應(yīng)用品種、銷售金額、用藥頻度、日均費用等進行排序、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該院口服降糖藥物DDDs總值、年用藥總量和年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DDDs值排前三的分別是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片。結(jié)論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和瑞格列奈片為該院口服降糖藥物的一線藥物,該院口服降糖藥物的用藥結(jié)構(gòu)基本合理。
口服降糖藥物;用藥頻度;日均費用
糖尿病系血中胰島素相對或絕對分泌不足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降低,導致血糖過高,出現(xiàn)糖尿,進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質(zhì)代謝紊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是將血糖恢復至正?;蜉^理想的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1]。隨著口服降糖藥物品種多樣,為臨床上提供了較大的選擇空間,為患者個體化用藥方案的執(zhí)行提供了有效保障,筆者對該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應(yīng)用現(xiàn)狀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臨床合理、經(jīng)濟選擇口服降糖藥物提供參考。
數(shù)據(jù)來源于該院藥庫計算機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以2009~2011年口服降糖藥品出庫數(shù)量和金額為基本素材,對藥品品種、數(shù)量、銷售金額、用藥頻度(DDDs)、日均費用(DDDc)分類統(tǒng)計等。
1.1 限定日劑量限定日劑量(DDD)是指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而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是藥品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的主要參考數(shù)據(jù)[2]。本文的DDD值采用第17版《新編藥物學》[3]推薦的成人平均日劑量,結(jié)合藥品說明書及臨床用藥習慣而定。
1.2 用藥頻度用藥頻度(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該藥的DDD值,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藥動態(tài)和用藥結(jié)構(gòu)。它是一個無單位的比值,顯示的是某種藥品以1人1日為單位的使用頻度[4],某藥物的DDDs大,說明用藥頻度高,用藥強度大,對該藥物的選擇傾向性大。各種藥物的DDDs還可以相加,可以比較不同類藥物的用藥頻度,使不同階段的藥物利用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便于長期的藥物利用監(jiān)測。同一藥品不同規(guī)格以同一單位折算后求和作為該藥物的用藥總量。有的藥品由于劑型和廠家不同,分別計算其DDDs,然后根據(jù)其DDDs值進行排序。
1.3 日均費用日均費用(DDC)=該藥品年銷售總金額(元)/該藥品的DDDs值,DDDc代表藥品的總價格水平,表示患者應(yīng)用該藥品的平均日費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越重。
1.4 序號比值對各個藥品的消耗總金額和DDDs進行排序編號,并計算銷售金額序號與DDDs序號比值[5]。序號比值可反映銷售金額與用藥人次的同步性,比值接近 1,說明同步性好,表明該藥品的價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比值大,說明價格便宜且患者易接受;比值小,說明價格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
該院 2009~2011年各類口服降糖藥物用藥頻度排序見表1。該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用藥頻度(DDDs)及排序,見表2。該院2009~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日均費用(DDDc)、售藥金額及序號比值統(tǒng)計,見表3。
從以上三個表中可看出從2009年~2011年,該院口服降糖藥物DDDs總值、年用藥總量和年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斷增加,對糖尿病治療藥物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從表1看出該院磺酰脲類和雙胍類的DDDs值三年來均排前二,份額均超過30%,在該院口服降糖藥物中占主導地位。α-糖苷酶抑制劑DDDs值穩(wěn)排第三。非磺脲類和 α-糖苷酶抑制劑降糖藥物的DDDs值逐年增加。從表2中可看出DDDs值排前三的是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片。二甲雙胍腸溶片的用藥頻度位居第一,分析其原因為二甲雙胍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的高血糖,可用于單純飲食控制不滿意的患者,該藥物在降低血糖的基礎(chǔ)上還可減輕患者的體重,另外該藥物不刺激胰島分泌胰島素,不加重胰島β細胞的負擔[6]。其次,二甲雙胍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腸,二甲雙胍腸溶片的吸收率比普通片好。另外結(jié)合表3中二甲雙胍腸溶片2011年的DDDc值排16位,日均費用低:序號比值為11~12,遠遠大于1,價格低廉,被多數(shù)患者接受,成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藥物。
表1 各類口服降糖藥物的用藥頻度(DDDs)排序
表2 2009~2011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用藥頻度(DDDs)及排序
阿卡波糖片屬于α-糖苷酶抑制劑,可使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飯后的高血糖降低,不刺激胰島素分泌,不會導致低血糖。降糖作用較弱,主要配合其它藥物治療。其DDDs值逐漸升到第一,DDDc值較低,序號比值近年來為 1,表面該藥物的價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被廣泛應(yīng)用。依帕司他片為醛糖還原酶抑制藥物,以可逆地抑制與糖尿病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機制相關(guān)的多元醇代謝中葡萄糖轉(zhuǎn)化為山梨醇的醛糖還原酶而發(fā)揮作用,山梨醇能影響神經(jīng)細胞功能,它在神經(jīng)元內(nèi)蓄積會引起糖尿病性支配感覺運動的外周神經(jīng)病癥狀。依帕司他片用于糖尿病神經(jīng)性病變。在表中依帕司他片的DDDs排16,DDDc卻排2,序號比值小于1,價格偏高。
非磺酰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物瑞格列奈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jié)合,促進與受體偶聯(lián)的ATP敏感性鉀通道關(guān)閉,使細胞膜去極化,鈣通道開放,鈣離子內(nèi)流,促進胰島素分泌。其作用快于磺酰脲類,可以模仿胰島素的生理性分泌,能快速的降低餐后血糖,被稱為“餐時血糖調(diào)節(jié)劑”,臨床主要用于飲食控制及運動鍛煉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從表1可見其DDDs排序三年均為3,DDDc為0.207較低;序號比值三年來均大于1,價格便宜,用藥頻度高。
磺酰脲類作為傳統(tǒng)的口服降糖藥物,應(yīng)用品種較多,此類藥物可選擇性地作用于胰島β細胞,促進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同時促進肌肉利用葡萄糖,應(yīng)用較為安全,嚴重不良反應(yīng)較少[7],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該院的磺酰脲類藥物有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美脲片、格列苯脲片、格列吡嗪片和緩釋片。從表中看來磺酰脲類藥物的DDDs值排序均在 10內(nèi),使用比較普遍。格列齊特緩釋片的DDDs值三年排序為5,DDDc值小,只有0.129,序號比值品均比1.6多,大于1,價格實惠,是該院磺酰脲中使用最多的一種藥物。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類藥物,比其它磺酰脲類藥物有更強的胰外作用,除了能刺激胰島素分泌外還有模擬或增強胰島素作用,該藥物對腎功能影響較小,且低血糖率低于格列苯脲。從表3中看到其DDDc較低,但序號比值為0.58左右,價格偏高患者接受程度低,可能是導致DDDs值不高的原因。但因療效好,其DDDs值逐年升高。格列苯脲片的DDDc值雖然最低,序號比值為2.8多,遠大于1,藥物價格經(jīng)濟實惠,但其DDDs值三年來明顯下降,原因可能是低血糖發(fā)生幾率高,將逐步被淘汰[8]。
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屬于胰島素增敏劑,兩者作用無明顯區(qū)別,主要通過提高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而起降糖作用。羅格列酮可單獨使用,也可與二甲雙胍或磺酰脲類合用,僅用于治療其它降糖藥物療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胰島素抵抗的患者。數(shù)據(jù)顯示該院的馬來酸羅格列酮片和二甲雙胍馬來酸羅格列酮片的DDDs值靠后,DDDc值靠前,序號比值逐漸接近1,價格慢慢被患者接受,但DDDs值逐年下降,臨床使用率低,可能與使用該藥物有缺血性心血管病發(fā)生的風險有關(guān)[9]。國外羅格列酮被建議暫停上市許可,中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發(fā)布關(guān)于加強羅格列酮及其復方制劑使用管理的通知,吡格列酮作為同類降糖藥物,其DDDs逐年升高,DDDc排序靠前,序號比值0.8~0.9接近1,價格被患者接受,逐漸替補羅格列酮的空缺。
該院2009年~2011年口服降糖藥物DDDs總值、年用藥總量和年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磺酰脲類和雙胍類占主導地位。二甲雙胍腸溶片、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片因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價格實惠、性價比高,成為該院口服降糖藥物的一線藥物,該院口服降糖藥物的用藥結(jié)構(gòu)合理。但應(yīng)提示臨床醫(yī)師要注意用藥劑量的個體化,應(yīn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藥物的作用特點和不良反應(yīng),選擇適宜的藥物進行治療,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經(jīng)濟。
[1] 張曉燕,鐘寶貴.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藥應(yīng)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6(5):361.
[2] 左奎.我院2007年口服降糖藥應(yīng)用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9,1l(3):419.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657-662.
[4] 雪君.金額及DDD數(shù)排序兩種用藥分析方法在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yīng)用及比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14):1662-1669.
[5] 王偉,優(yōu)魯都斯.我院口服降糖藥應(yīng)用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0,25(6):470.
[6] 喬淑花,邵海榮.我院2005~2008年口服降糖藥物用藥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2):126-127.
[7] 梅海權(quán),羅艷梅,張靜.我院 2008年門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使用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0,19(15):58-59.
[8] LiGuo. Application Analysis on OralHypoglycemic Agents in Our Hospitalduring 2007 and 2009[J]. Pharmaceutical organization, 2011,20(18):51-52.
[9] HU Tong-tong, JIN Chang-li.Application analysis of or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between 2008 and 2010[J].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2,16(6):847-849.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a Guangzhou Hospital in 2009~2011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Xue Liuying Qi Shengxia Li Minwei Wang Mingjun Wu Yutian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oral hypoglycemic drug use,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MethodsFrom 2009 to 2011 in the use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variety, sales amount, DDDs, average daily costs for sorting, statistics, analysis.ResultsOf the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DDDs gross, years dose andannual sales amount is on the rise, the value of DDDs rank in the top three were metformin, acarbose tablet, enteric coated tablets ofrepaglinide tablets.ConclusionMetform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acarbose tablet andrepaglinide tablets for the oral hypoglycemic drugsfirst-line drug, medication structure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the hospital is rational basically.
Orlahypoglycemicagents; DDDs; DDDc
R977.1+5
B
1673-5846(2013)07-0019-04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藥學部,廣東廣州 510080
薛柳英,初級藥師;電話:13719011921,郵箱:4075162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