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銳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501)
應用雷貝拉唑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研究
馮 銳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501)
目的 探討應用雷貝拉唑鈉序貫療法對胃潰瘍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將入住我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84例胃潰瘍患者分為2組,實驗組、對照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患者給予雷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口服10d;實驗組給予雷貝拉唑鈉+阿莫西林口服5d,再給予雷貝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5d進行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3%;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為78.9%。實驗組患者中總有效率為95.2%;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為92.4%。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P>0.05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個月后隨診所有患者,對照組復發(fā)8人,復發(fā)率19.05%,實驗組復發(fā)3人,復發(fā)率7.14%,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無藥物不良反應。結論 雷貝拉唑鈉序貫療法治療胃潰瘍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治療過程中推廣應用。
雷貝拉唑鈉;序貫療法;胃潰瘍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發(fā)生于賁門與幽門之間的炎性壞死性病變[1-2],多見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上腹疼痛或不適,可伴有反酸、噯氣及上腹脹等癥狀,嚴重時可出現(xiàn)嘔血或黑便。目前臨床上應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胃潰瘍的療效已經得到肯定,但由于幽門螺桿菌的根治不徹底,復發(fā)率較高。筆者應用雷貝拉唑鈉序貫療法治療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間所在醫(yī)院的胃潰瘍患者42例,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筆者醫(yī)院就診的胃潰瘍患者84例,其中男性58例,女26例;年齡23~64歲,平均(33.7±3.2)歲;病程2個月~3.5年,平均(0.9±0.4)年。所有患者經纖維胃鏡檢查確診為無并發(fā)癥的活動性胃潰瘍,快速尿素酶實驗確診Hp陽性。所有患者治療前2周內未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和抗生素藥物。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并分別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對照組:雷貝拉唑片20mg、克拉霉素片500mg和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飯后服用,療程10d。后繼續(xù)單獨服用雷貝拉唑片20mg,每日2次,連續(xù)服藥14d。實驗組:先服雷貝拉唑片20mg和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5d后改為雷貝拉唑片20mg,克拉霉素片500mg和替硝唑500mg,每日2次飯后服用,療程5d,后繼續(xù)單獨服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20mg,每日2次,連續(xù)服藥14d。
1.3 治療效果
觀察治療后癥狀緩解情況及治療后2月復查胃鏡及尿素酶試驗觀察潰瘍愈合及復發(fā)情況。
1.4 評價指標
以胃鏡檢查為依據(jù)。痊愈:潰瘍愈合、周圍炎癥消失;顯效:潰瘍愈合、周圍炎癥存在;有效:潰瘍縮小50%以上;無效:潰瘍大小無變化。尿素酶快速試驗根據(jù)其試紙顯示顏色記錄陽性。治療前后查肝功能及血常規(guī)。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組間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潰瘍愈合和HP根除情況比較
治療組潰瘍痊愈18例,顯效37例,有效3例,無效2例,潰瘍愈合率91.67%,Hp根除率90.55%;對照組潰瘍痊愈12例顯效36例,有效8例,無效4例,潰瘍愈合率80.0%,Hp根除率91.06%。兩組潰瘍治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HP根除率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比較(n,%)
2.2 6個月后隨診所有患者,對照組復發(fā)8人,復發(fā)19.05%,實驗組復發(fā)3人,復發(fā)率7.14%,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治療組出現(xiàn)頭暈1例,腹瀉l例;對照組出現(xiàn)頭暈2例,均自行消失。
多種病因可以引起胃潰瘍。近年的研究已經明確,幽門螺桿菌和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損害胃十二指腸粘膜屏障導致消化性潰瘍發(fā)病的最常見病因。因此,對幽門螺桿菌的治療是預防潰瘍復發(fā)的關鍵。有研究顯示,根除Hp后,潰瘍病的復發(fā)率可下降至3%以下[3]。
以往建議的根除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案是通過質子泵抑制劑配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質子泵抑制劑雷貝拉唑鈉是苯并咪唑類質子泵抑制劑,不同于奧美拉唑的化學結構是在嘧啶和苯并咪唑環(huán)的替換[4]。且療效穩(wěn)定,個體差異小,對各種細胞色素酶基因型的患者都能提供相同的胃酸抑制效果,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穩(wěn)定[5-8]。但由于克拉霉素的耐藥率達10%~15%,使幽門螺桿菌根治的失敗率高達20%。本實驗中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潰瘍治愈率上無明顯差異,幽門螺旋桿菌清除率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發(fā)率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表明雷貝拉唑鈉聯(lián)合抗生素作為治療胃潰瘍療效確切,但采用序貫療法可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治率,減少胃潰瘍的復發(fā)率,且不良反應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00-150.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120-160.
[3] 羅金燕,牛春燕,王學勤,等.雷貝拉唑單劑量口服對夜間酸突破及夜間堿化波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統(tǒng)病分冊,2003,23(5): 316.
[4] 全國多中心協(xié)作組.雷貝拉唑對消化性潰瘍癥狀的治療作用及其安全性研究[J].臨床內科雜志,2004,21(2):85-87.
[5] 牛春燕,羅金燕.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與質子泵抑制劑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抑酸效應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 (19):2151-2155.
[6] 牛春燕,羅金燕.CYP2C19基因型對雷貝拉唑在健康人中藥動學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5,29(24):683-686.
[7] 黃睿,張弛,黃靚.雷貝拉唑與奧美拉唑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療效及抑酸作用比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8, 7(5):127-128.
[8] 吳茂平.雷貝拉唑三聯(lián)對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2):134.
R573.1
B
1671-8194(2013)31-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