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路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江蘇 無錫 214000)
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臨床特點分析
于 路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江蘇 無錫 214000)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非運動癥狀的臨床特征。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61例帕金森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各項非運動癥狀的發(fā)生情況,發(fā)生概率以及與其他因素的相互聯(lián)系。結果 61例帕金森病癥患者中有59例出現非運動癥狀,比例為96.72%;平均每一個帕金森患者具有7項非運動癥狀;在所有癥狀中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出現率最高,共48例。其余還有睡眠障礙、精神障礙、感覺障礙和認知障礙等癥狀;患者出現非運動癥狀與年齡、性別具有一定的關系,與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得分和Hoehn-Yahr分級呈正相關關系。結論 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運動癥狀,并且非運動性癥狀表現出與患者基本情況和病情相關聯(lián)的發(fā)生特點。
帕金森??;非運動癥狀;神經功能
帕金森?。≒D)是世界范圍內對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的病癥,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報告顯示,PD已經成為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第2大疾病,是中老年群體中較為常見的病癥[1]。醫(yī)學研究表明,多數的PD患者會并發(fā)非運動癥狀(Non-Motor Symptoms,NMS)[2],如抑郁、失眠、恐懼、記憶力下降、便秘、尿頻等癥狀,這些并發(fā)癥狀甚至會更加嚴重地影響到患者的生活[3],因此必須加強對PD患者非運動癥狀的分析研究。本文研究了我院收治的61例PD患者,對其非運動癥狀的發(fā)生特征進行了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6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原發(fā)性PD,納入研究范圍時剔除感染、毒物等因素引起的繼發(fā)性PD疊加綜合征患者以及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感覺障礙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后遺癥患者。61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齡范圍為41~86歲,平均年齡為(61±8.49)歲。病程為1年至22年,平均病程為(6±4.50)年。震顫型PD患者40例,強直型PD患者21例。
1.2 一般方法
根據PD評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中的Hoehn-Yahr(H-Y)評分標準將患者分為輕度(1~2級),中度(2.5~3級),重度(4~5級)。運用PD患者常見5類30項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測評。多數患者進行問卷自評,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在專業(yè)研究人員的配合下完成下調查工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上述調查結果運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運用Pearson相關檢驗,描述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1 NMS發(fā)生情況
在61例PD患者中有59例出現非運動癥狀,比例高達96.72%。按照問卷調查5大類(自主性神經功能障礙、睡眠障礙、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和疲勞)進行統(tǒng)計,自主性神經功能障礙患者為48例,比例為78.69%,睡眠障礙患者41例,比例為67.21%,感覺障礙29例,比例為47.54%,行為異常17例,比例為27.87%,出現疲勞癥狀患者15例,比例為24.59%。NMS類別中自主性神經功能障礙、感覺障礙以及行為異常三類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PD評級與NMS發(fā)生情況
將患者按照H-Y分級進行分類,其NMS發(fā)生情況見表1。
表1 PD患者H-Y分級和NMS發(fā)生情況
2.3 NMS發(fā)生情況與臨床特征關聯(lián)性
強直型PD患者NMS發(fā)生情況與震顫型PD患者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NMS發(fā)生情況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Pearson正相關分析,患者NMS發(fā)生情況與患者年齡(r=0.172,P=0.039)、病程(r=0.209,P=0.013)和UPDRS總分(r=0.451,P=0.001)呈正相關關系。
帕金森病是目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精神系統(tǒng)功能疾病,學界又將其稱為震顫麻痹(shaking palsy)。PD患者最為普遍的臨床表征是身體局部震顫、強直、行走失態(tài)、步伐不穩(wěn)、行動遲緩等,對患者生活和心理均造成極大的影響[4]。隨著醫(yī)學界對于PD疾病的研究逐步深入,人們認識到PD患者在具有運動障礙等臨床表現之外,通常還會伴隨有非運動障礙并發(fā)癥。
臨床中常見的PD患者NMS癥狀有抑郁、恐懼、便秘、夜尿頻多、睡眠障礙、性功能障礙、嗅覺障礙、記憶力減退、直立性低血壓、幻覺等。很多癥狀有可能在PD運動障礙之前表現出來,也有的發(fā)生在PD晚期,更多的和運動障礙并行發(fā)生。在有關帕金森非運動癥狀的研究中,多項研究已經證實帕金森患者出現癡呆的可能性是非帕金森患者的6倍,近28%的帕金森晚期患者會逐步發(fā)展為癡呆[5]。因此加強對帕金森患者非運動癥狀的研究和預防診治是降低該病影響的關鍵措施。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最高,其次為睡眠障礙、感覺障礙、行為異常和疲勞癥狀。在30項問卷調查中,焦慮、情緒低落、入睡困難、性生活困難、性欲減退、不必要的擔心、夢話、夢中舞動等癥狀呈現出性別之間的差異,便秘、摔倒、復視、嗅覺障礙則呈現出年齡上的差異。經過正相關分析還證實了NMS發(fā)生情況與患者年齡、病程、UPDRS總分具有正相關關系,為臨床上制定治療護理措施提供了依據。
[1] 鄭瑾,孫圣剛.喬嫻帕金森病患者非運動癥狀的發(fā)生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0,29(10):796-799.
[2] 左麗君,余舒揚,曹辰杰,等.帕金森病患者疲勞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6(22):7238-7244.
[3] 聶利珞.中國漢族散發(fā)早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及parkin基因突變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09.
[4] 劉建芳.帕金森病患者治療現狀及運動并發(fā)癥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5] 何丹.A39S突變型DJ-1蛋白對基因表達譜的影響及DJ-1基因突變檢測和血清DJ-1蛋白檢測分析[D].長沙:中南大學,2009.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YU L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Affiliated Wuxi People’s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uxi 214000, China)
Objective Study on Non-motor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Methods Investigation 61 cases of Parkinson'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ith questionnaires,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Study the incidence of non-motor symptoms. Results there were 59 cases of non-motor symptoms Conclusion in 61 cas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Ratio was 96.72%;Parkinson's patients had an average of seven non-motor symptoms;Autonomic dysfunction(48) had the highest occurrence rate in all symptoms, Non-motor symptoms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of age、gender, With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scores and Hoehn-Yahr grading positively correlated. Conclusion Non-motor symptoms has great relation with Basic situation of patients .
Parkinson’s disease; Non-motor symptoms; Nerve function
R742.5
B
1671-8194(2013)31-0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