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芳 于曉華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遼寧 遼陽 111200)
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糖化血紅蛋白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關系
劉 芳 于曉華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遼寧 遼陽 111200)
目的 觀察血清高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糖化血紅蛋白 HbA1c 與 2 型糖尿病腎病(DN)的關系。方法 將 132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單純糖尿病組(DM 組)47 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組 42 例、臨床糖尿病腎病組 43 例和正常對照組 40 例。結果 血清 CRP 水平在單純 DM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而早期糖尿病腎病組及臨床糖尿病腎病組較 DM 組進一步升高(P< 0.01);且 Hs-CRP 與尿 mALb 升高水平呈正相關(r=0.58,P< 0.05),DM 患者 HbA1c 水平隨著尿 mALb 增加而增加(P< 0.05),二者呈正相關(r=0.553,P< 0.01)。結論 血清 CRP、HbA1c 與 2 型 DM 早期腎病密切相關,聯(lián)合檢測對 DN 的早期預防和診斷有重要意義。
糖尿病腎?。―N);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 C 反應蛋白(hs-CRP);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尿病腎病(DN)是DM患者的慢性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炎癥因子可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而CRP是一種臨床上最有效的炎癥標志物[1]。HbA1c 不僅是高血糖變化的指標,也可能參與微血管的損害過程,成為微血管損害的重要因子[2]。本文聯(lián)合檢測132名2型DM患者HbA1c、CRP并分析其與早期DN之間的關系?,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32例2型DM患者均為本院2008-2011年內分泌科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根據(jù)黃俊擬定的DN診斷標準[3]將132例患者分為:①單純糖尿病組(DM組,mALb<20mg/L)47例,男25例,女22例;②早期糖尿病腎病組(20mg/L<mALb<200mg/L)42例,男22例,女20例;③臨床糖尿病腎病組(mALB≥200mg/L)43例,男24例,女19例。④對照組40例,均為本院的健康體檢者,男22例,女18例。
1.2 檢測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mALB)檢測采用化學法,HbA1c采用層析法,CRP采用散射免疫比濁法測定,空腹血糖(FBG)檢測采用葡萄糖氧化法,血肌酐(Cr)由強生VITROS 5.1生化儀測定。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均數(shù)t檢驗,各指標之間的關系采用相關分析。
2.1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各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見表1
表1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各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
2.2 相關分析結果
糖尿病腎病患者CRP及HbA1c水平升高均與mALb水平呈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r=0.58,P<0.05、r=0.553,P<0.01)
尿mAlb是反映腎小球膜通透性的靈敏指標,其測定值的高低直接反映腎臟的病理變化程度[4]。DN可能是一種低度炎癥性疾病,Hs-CRP作為炎癥急性時相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標,是全身炎癥反應的非特異性標志物[5]。本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各組CRP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1),且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升高而逐漸升高(P<0.01),支持DN與炎癥反應有關,同時說明CRP濃度與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其可能是后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該結論與相關臨床報道一致[6]。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DN患者Hs-CRP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關,提示糖尿病患者hs-CRP的水平進行性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預測糖尿病腎病炎癥反應的強弱,進而評估糖尿病患者腎損害的程度。與C反應蛋白(CRP)與2型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密切相關,是2型糖尿病發(fā)病的最強預測因子[7]研究相符。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DM患者隨著HbA1c水平的增加,尿mALB也逐漸增加,二者呈正相關,提示HbA1c水平越高,DM患者腎臟微血管病變程度越重。HbA1c作為特異性反映2個月左右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標,對評估糖尿病腎病的病情及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8]。
綜上所述,血清hs-CRP、HbA1c水平與DN的發(fā)生有較好的相關性,二者的升高可能是DN發(fā)生的相對獨立的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上聯(lián)合檢測hc-CRP、HbA1c和尿mALB對2型DM腎損傷的早期診斷、病情評價、預后評估及治療均有重要臨床價值[9]。
[1]石 琳 琳 ,張 蕾,劉波,等.2型糖尿病腎 病與C 反 應 蛋白關 系的臨 床研究[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06,10(5):556-557.
[2]姚 君厘,郁以 紅.HbA1c與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 病 變 肌電 生理 檢 查 關系探討[J].實用糖尿病雜志,1994,2(3):28.
[3]黃峻.內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810-812.
[4]Datt AP,Dasgupta A.An improved micro albumin method ( microALB2 ) with ex tended 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 evaluated on the ADVIA chemistry systems[J].J Clin Lab Anal,2009,23(5):314-318.
[5]陳路燕.高敏C反應蛋白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6):357-358.
[6]何冰,韓萍,呂先科.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時相蛋白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4):261.
[7]李秀鈞,鄔云紅.糖尿病是一種炎癥性疾病[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4):251.
[8]Sacks DB,Bruns DE,Goldstein DE,et a1.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in t 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Clin Chem,2002,48(3):436-472.
[9]陳 派 強.血清胱 抑 素 C 在 糖尿病腎功能 檢 測中的 意義 [J].當代醫(yī)學,2012,18(1):40-41.
R587.1
:B
:1671-8194(2013)10-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