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少,浙江衛(wèi)視當家“一哥”,因為輕松幽默的主持風格而備受觀眾喜歡。妻子周玲玲在幫助他事業(yè)不斷攀升的同時,也在幫他維系著和兒子的感情,正因為有了妻子的悉心維系,一個月只有幾天在家的華少,在兒子眼中同樣是一個完美老爸!
陌生的爸爸
2006年,華少與周玲玲步入婚姻殿堂,一年后,兒子文文出生了。
初為人父的欣喜很快被繁忙的工作沖淡,兒子出生兩天后,華少不得不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因為華少主持浙江衛(wèi)視的《我愛記歌詞》、《爽食贏天下》等節(jié)目,一個月中有20多天要在全國各地趕檔期。有時候即便在杭州錄節(jié)目,當節(jié)目錄完回到家時,一家人已經進入了夢鄉(xiāng)。第二天當他起床后,一家人也早就出門了,所以華少跟兒子相處的機會非常少。華少算了一下,他一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出外景,剩下時間至少有四分之三在錄影,平均一個月休息一天,兒子出生后的三年里,他大概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和兒子在一起,而且多半時間兒子是在睡夢中。
時間久了,兒子和忙得整天見不到人影的老爸越來越有距離。2009年,兒子的一個無心之舉,讓周玲玲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5月13日早上,周玲玲帶著兒子文文去逛街,走到一家商場外,文文看到商場的大屏幕上播放華少的廣告宣傳片時,一邊用手指,一邊大聲地叫道:“爸爸,爸爸!”語氣里充滿了親切??墒钱斶@天晚上華少回到家里時,兒子卻像對著陌生人一樣,不開口喊人,也不主動找華少玩。華少喊他名字時,他才靦腆地扭過頭來看一眼華少。
周玲玲意識到,華少長時間出差在外,和兒子時間上的隔閡慢慢演變成了心理上的隔閡。到底該怎么辦?一方面是華少蒸蒸日上的事業(yè),一方面是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不管割舍掉哪一邊似乎都不現實,周玲玲陷入了兩難的糾結中。
想了幾天后,周玲玲覺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華少和兒子之間的隔閡也是這樣,既然隔閡不是一天生成的,那就得一點點地化解。
2009年6月的一個周末,周玲玲開車帶文文去爺爺家。文文坐在后座上,當周玲玲叫他文文時,他卻很拽地說:“請叫我文哥!”原來他和小區(qū)里一個年齡稍小的女孩玩得很好,小女孩就喊他文哥。周玲玲想,既然兒子喜歡這個昵稱,說不定這個名字能成為華少和文哥加深父子親情的突破口。于是,周玲玲給華少打了個電話,讓他以后試試改口叫兒子文哥。掛掉電話,華少在電話這頭一遍遍地念叨“文哥,文哥”,念一遍就笑一次。晚上,在錄制間隙,華少給妻子打電話,妻子卻將電話交給了兒子。當電話接通,華少對著電話那頭的兒子喊出“文哥”時,兒子爆發(fā)出了很開心的笑聲,一改以往的靦腆,而且補充說:“沒錯,我就是文哥!”
一下子,華少和兒子之間的隔閡似乎消融了很多,破冰之舉讓周玲玲信心十足,她決定繼續(xù)努力,讓兒子心中有一個完整的老爸,也讓華少更深地去體會作為父親的責任。
讓老爸具象化
僅僅一個昵稱,顯然不足以維系父子之間的溫馨親情,周玲玲想,既然華少平時忙,不太可能常陪在兒子身邊,那她就盡可能地用語言來為兒子描述一個完美的爸爸。周玲玲陪文哥一起讀書時,她會讓兒子自己在書架上選書,看到兒子拿起一本《魯賓遜漂流記》,她就告訴兒子說:“這本書是你爸爸小時候很喜歡看的書,爸爸很喜歡這里面的故事?!碑攦鹤幽弥P屯婢咄鏁r,她會跟兒子說:“這個玩具是爸爸買給你的,他覺得文哥自己肯定能夠拼貼起來,我們一起努力看看吧!”而當電視里播放華少主持的節(jié)目時,周玲玲更是抓住時機,讓兒子好好認識電視上那個有聲音有笑容的爸爸。當看到華少去外地做美食節(jié)目《爽食贏天下》時,周玲玲會跟兒子說:“看,爸爸今天在成都做節(jié)目呢,他做完節(jié)目,肯定會去成都的大街小巷幫文哥找好玩的東西去!”
周玲玲和華少約定,兩人每天都要拍20張照片,然后一起分享。于是,當華少不能陪在文哥身邊時,周玲玲就用相機記錄下了兒子生活里的點點滴滴,讓華少可以借助照片看到兒子平日的表現;而華少在出差時拍下來的照片,周玲玲也會一一指著講給兒子聽:這是爸爸在沈陽拍的,沈陽在很北的北邊,那里冬天會下好大的雪……周玲玲的講述,穿插著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知識,不但讓兒子更加容易接受,而且還很佩服他的老爸。
當華少享受少有的假期時,周玲玲會讓他推掉一切應酬,呆在家里陪兒子,如果碰上開家長會,她就讓華少去參加,讓他多為兒子做一些具體的事情。這樣滲透進兒子生活的點點滴滴,讓華少收獲頗豐。
家長會上,老師說:“睡前要進行半小時的親子閱讀,這樣既能讓孩子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又能培養(yǎng)好親子關系。爸爸對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從那之后,華少只要在家,就堅持在睡前做親子閱讀,一行一行地念給兒子聽,兒子也總順著他的手指,看得特別認真。
閱讀的互動,讓父子感情有了更親密的進展,《托馬斯跟他的朋友們》這本書,文哥幾乎已經能夠倒背如流,但他還是愛聽爸爸講,百聽不厭。
華少的用心,讓周玲玲的描述工作變得更加生動和豐富,文哥心里也慢慢構筑出一個完美的老爸形象,這個老爸給他買故事書,給他買模型玩具,答應在六一兒童節(jié)時帶他去香港迪士尼樂園玩,答應帶他去杭州市郊風情小鎮(zhèn)的小溪邊釣魚……周玲玲的描述,幫助華少營造出一種他陪伴在兒子身邊的狀態(tài),讓兒子覺得老爸正在或者將為他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幸福一家人
在周玲玲的努力下,文哥對華少已經徹底沒有了當初的陌生。盡管華少還是經常出差,但是只要父子倆在一起,就一定是其樂融融的場景。
2010年,華少主持《我愛記歌詞——第一季全國城市麥霸對決》,這次主持工作壓力特別大,勞動強度也很高,常常是白天錄制剛結束,傍晚就要趕飛機飛向下一座城市。6月19日,華少終于結束了一個階段的錄制工作,回到家時已經凌晨五點半,可是他還沒睡幾個小時,通告電話就來了,節(jié)目組通知他第二天一早繼續(xù)飛往北京錄制節(jié)目。此刻,身體和心理的疲憊讓華少情緒有些低落,他緊緊皺著眉頭,不愿意說話。
就在華少皺緊眉頭走向洗手間時,突然,耳畔傳來一個稚嫩而清脆的聲音——“爸爸,加油!”華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兒子在說話嗎?剎那間,一股熱流在他的眼圈涌動?!鞍职郑佑?!”四個字,足以讓華少積郁在心頭和身體里的所有郁悶和辛苦一掃而光。這么小的孩子居然懂得大人的心理,這種力量,這份感動,華少說夠他用一輩子了。
有和諧溫馨的家庭為后盾,華少的事業(yè)發(fā)展順風順水,他被封為浙江衛(wèi)視“一哥”,幾乎臺里所有的重頭綜藝節(jié)目都由他主持。兒子不知道從哪里看到了華少被封為“一哥”的報道,偷偷跟媽媽說:“我和爸爸是好哥們,因為他是一哥,我是文哥。”
2012年5月10日,華少從重慶出差回到家,剛打開門,兒子就撲上前來說:“爸爸,前幾天我們班同學輪流講故事,我給大家講了《托馬斯跟他的朋友們》,我講得很精彩,老師和同學們都很愛聽!謝謝爸爸給我買了這本故事書!”華少一聽,高興地摸著兒子的頭,說:“兒子真棒!”接著,他的目光看向妻子周玲玲,朝她遞去一個感謝的笑意。
每次出差回到家,華少總會聽到兒子對自己的感謝之辭,不是感謝他為自己買了某樣禮物,就是感謝他承諾要帶自己去哪玩,每當這時候,華少總會對妻子心生感激,因為他知道,那一定是妻子以自己的名義為兒子做的。
當初大大咧咧的華少,如今變成了有心的丈夫和父親,他把這些改變都歸功于妻子的用心。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華少和妻子達成了一致,他們有著十分寬容的想法:“我們不會為兒子設計好將來的路,我希望我跟他更像朋友,就像我們都稱呼他為‘文哥’,其實這個叫法就是一種平等的視角?!?/p>
雖然不能像別的爸爸那樣拿出大把的時間來陪伴兒子,但是有了妻子做中間的紐帶,兒子文哥沒有感到父愛缺失,華少也能時時刻刻感受到兒子的成長。自從主持了《中國好聲音》后,華少更紅了,也更忙了。有時候深夜歸來,身心俱疲,但是看到兒子沉睡時那張粉粉的小臉和妻子甜美的笑容,華少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心里感謝妻子:有你,這個家無比溫馨。
編輯 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