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菊 蔡玉鶯 李艷芬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廣東 江門 529000)
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疝中的效果研究
梁杏菊 蔡玉鶯 李艷芬
(廣東省江門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廣東 江門 529000)
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CNP)在腹股溝疝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探討其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普外科 2011 年 11 月至2012 年 12 月收治的腹股溝疝患者 120 例,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 2 組,傳統(tǒng)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行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組采用臨床路徑行健康教育,觀察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結果 臨床路徑組平均住院時間為(4.35±1.06)d 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的(3500.14±67.35)d(P< 0.05);臨床路徑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 13.33% 和 1.67% 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的 35.00% 和 15.00%(P< 0.05),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臨床路徑組要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 < 0.05);臨床路徑組護理質量滿意率為 98.33% 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的 85.00 %(P< 0.05)。結論 對腹股溝疝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天數(shù),減輕患者家庭負擔,提高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水平及護理質量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腹股溝疝;護理效果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護理人員依據(jù)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特殊患者制定出有順序的、有時間性和最適當?shù)呐R床服務計劃,以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資源浪費,使患者能夠獲得最佳的護理服務[1]。隨著醫(yī)療體制的改革,臨床護理路徑已成為一種較為先進的醫(yī)療護理模式,并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具有高效率、高質量及低費用的優(yōu)勢,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加快患者的康復[2]。腹股溝疝是臨床外科較為常見的疾病,文獻報道其發(fā)病率為3.6%,對患者有嚴重的危害性,影響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3]。本研究通過對60例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普外科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腹股溝疝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均在4~79歲,平均年齡為(45.87±5.87)歲,包括直疝36例,斜疝43例,雙側疝21例,復發(fā)疝20例,經(jīng)臨床診斷患者為腹股溝疝,排除絞窄疝、急診嵌頓及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2組,單號為傳統(tǒng)組,雙號為臨床路徑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較性,具體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傳統(tǒng)組采用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行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組采用臨床路徑行健康教育,于患者入院后、手術后給予健康教育,具體護理路徑見表2。
表2 患者腹股溝疝手術臨床護理路徑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研究所得結果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各組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進行t檢驗;而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患者住院時間及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由實驗結果可知,臨床路徑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4.35± 1.06)d,平均住院費用為(3500.14±67.35)元,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平均住院費用比較 (χ—±s)
2.2 患者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臨床路徑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3.33%(21例)和1.67%(1例),均明顯低于傳統(tǒng)組(35.00%和15.00%),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臨床路徑組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和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的比較
臨床路徑組對護理質量滿意度較高,滿意率為98.33%,明顯高于傳統(tǒng)組(85.00%),兩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的比較(例,%)
臨床護理路徑(CNP)作為一項針對某一單一病種或手術質量的臨床護理服務模式,可指導護理人員有預見性的開展工作,同時使患者積極參與自身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以達到采用最為經(jīng)濟和舒適的護理方式獲取最佳的護理效果,在臨床護理中已成為一種高質量、高效率且低費用的護理管理模式[4]。與傳統(tǒng)和護理模式相比較,CNP注重與護理循證醫(yī)學和質量管理的結合,提倡整體護理,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原則,要求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臨床診療的需要[5]。CNP用于腹股溝疝患者的住院治療中已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通過對60例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減少患者住院天數(shù)和花費,降低不良反應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可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利于患者的康復,可提高醫(yī)院的競爭力,值的臨床推廣和應用。
[1]段海瑛,黃松.護理路徑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進修雜志,2011,36(9):777.
[2]陳正雯.腹股溝疝臨床路徑的護理體會[J].中國健康文摘,2012, 9(15):106.
[3]李莉.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疝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2,26(4):100.
[4]王虹.臨床路徑[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6.
[5]趙玉榮.臨床護理路徑新加坡醫(yī)院的應用[J].實用護理雜志,2003, 19(11):73.
R473.5
:B
:1671-8194(2013)02-02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