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民
(常德市第一中醫(yī)院腎病科,湖南 常德 415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IgA腎病35例臨床分析
杜安民
(常德市第一中醫(yī)院腎病科,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IgA 腎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將 70 例 IgA 腎病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5 例,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加味補陽還五湯。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 91.43%,對照組總有效率 62.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8.1019,P< 0.01)。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IgA 腎病,能有效控制其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衰退的進程,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IgA 腎??;中西醫(yī)結合;加味補陽還五湯
IgA腎病是一種常見的以腎小球系膜區(qū)IgA免疫復合物沉積為特 征 的 原 發(fā) 性 腎 小 球 疾 病[1], 其 發(fā) 病 率 約 占 原 發(fā) 性 腎 小 球 腎 炎 的20%~47%,且每10年約有20%的患者進展為慢性腎衰竭[2]。由于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且其臨床及病理表現多種多樣,因此,現代醫(yī)學尚缺乏特效治療方法[3]。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IgA腎病患者35例,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70例,所有患者均經免疫熒光證實腎活檢標本系膜區(qū)有IgA或以IgA為主的顆?;虺练e,并排除過敏性紫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肝硬化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fā)性IgA腎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15~61歲,平均31歲,病程4~103個月,平均27個月,臨床主要表現為蛋白尿、鏡下血尿,尿蛋白(1.0~3.3)g/24h。病理分級[4]:Ⅰ級11例,Ⅱ級24例,Ⅲ級29例,Ⅳ級6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病理分級及病程等一般性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對癥處理及優(yōu)質蛋白質飲食治療:①注意休息,隨診尿常規(guī)、血壓和腎功能變化,給予優(yōu)質蛋白質飲食;②給予阿司匹林、雙嘧達莫、低分子肝素等進行抗凝治療,以減少尿蛋白和免疫復合物在系膜上的沉積,保護腎功能;③伴有感染或感染后發(fā)作性血尿者,給予抗感染治療;④尿蛋白高于1g/24h者給予雷公藤多甙1mg/(kg·d),如出現大量蛋白尿者,可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予強的松lmg/(kg·d),規(guī)律減藥,強的松最大劑量不得超過60mg/d;⑤血壓升高者可采用ACEI或ARB進行降壓治療,必要時聯(lián)合鈣離子拮抗劑等;⑥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加味補陽還五湯:黃芪50g、黨參15g、女貞子15g、干地黃15g、旱蓮草15g、當歸12g、川芎12g、桃仁12g、紅花12g、赤芍12g、地龍12g。咽喉腫痛甚者去黨參加黃芩12g、金銀花15g;血尿明顯者加大薊12g、小薊12g、茜草12g;蛋白尿頑固者加芡實15g、蓮須15g;容易感冒者加防風12g、白術15g。水煎分兩次溫服,1劑/d,兩組療程均為12個月。
1.3 療效標準[5]
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制定的《IgA腎病的診斷、辨證分型和療效評定(試行方案)》中的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完全緩解:臨床癥狀完全消失,24h尿蛋白定量恢復正常,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正常,腎功能恢復正常;部分緩解:臨床癥狀明顯減輕,24h尿蛋白定量較前減少≥50%,尿沉渣紅細胞計數減少≥40%,腎功能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查改善不明顯或者甚至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百分率的比較采用精確概率法和卡方檢驗。
觀察組總有效率91.43%,對照組總有效率62.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8.1019,P<0.01)。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IgA腎病又稱為Berger病,最早由Jean Berger于1968年所描述,是指IgA或以IgA為主的顆粒沉積于腎小球系膜區(qū)引起的免疫復合物腎炎,是由于黏膜防御系統(tǒng)缺陷和對環(huán)境中抗原刺激而產生過多的IgA所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和鏡下血尿,其最基本的病理學改變?yōu)槟I小球系膜細胞增生及基質增多,目前確認本病的唯一根據是腎組織活檢所見的以IgA沉積為主的免疫病理學改變[6]。目前,西醫(yī)治療以糖皮質激素、ACEI、抗感染、免疫抑制等對癥治療為主,其療效不理想,且容易復發(fā),并易產生不良反應。
中醫(yī)無IgA腎病,可歸屬于祖國醫(yī)學的“尿血”、“虛勞”、“腰痛”的范疇。有學者認為,氣陰兩虛是IgA腎病的最為基本的病 機[7]。 中 醫(yī) 理 論 認 為 , 腎 藏 精 、 主 水 液 代 謝 。 由 于 腎 為 先 天 之本,與心、肝、脾、肺在生理上相互聯(lián)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IgA腎病患者由于素體不足,或因感冒勞頓、或因飲食不節(jié)以致熱毒內擾腎臟,如損傷血絡或陰虛內熱,迫血妄行,則可致血尿,腎失封藏,不能固攝,精微下注,則出現蛋白尿,久而久之則引起肝腎不足、脾腎兩虧,陰虛而生內熱、淤血內阻而成虛實夾雜之證。故治療上當以益氣養(yǎng)陰為主、同時加強滋陰清熱之力[8]。加味補陽還五湯為基本方以益氣活血,合二至丸(由旱蓮草、女貞子組成)與生地黃以補肝益腎、滋陰清熱、涼血止血,加黨參以助黃芪健脾益氣,再以補陽還五湯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地龍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之功,對改善臨床癥狀,減輕或消除血尿、蛋白尿,延緩疾病的進程具有明顯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91.43%,單純西醫(yī)治療的對照組總有效率62.86%,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果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IgA腎病,能有效控制其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衰退的進程,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1]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993-995.
[2]劉剛,馬序竹,鄒萬忠,等.腎活檢患者腎臟病構成10年對比分析[J].臨床內科雜志,2004,21(12):45-49.
[3]周忠海,張俊凱,王衛(wèi)松,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IgA腎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19(2):229-230.
[4]Chung J,Bemstein J,Glassock RJ.Renal disease classification and atlas of glomerular disease [M].New York:Lipp incoll,1994:4-5.
[5]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腎病分會.IgA腎病的診斷、辨證分型和療效評定(試行方案)[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7,41(5):9-10.
[6]Alexopoulos E.Treatment of primary IgA nephropathy [J].Kidney Int,2004,65(1):341-355.
[7]聶莉芳,余仁歡,于大君.15年來我國IgA腎病中醫(yī)證候學研究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4,38(2):59-61.
[8]張燦偉.補陽還五湯治療慢性腎臟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07,13(11):76-78.
R256.5
:B
:1671-8194(2013)02-02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