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紅
(上海財經大學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上海200083)
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影響,第二語言寫作教學日益關注學習者知識的獲得、提取和建構,注重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語言與內容等的綜合,意識到僅靠形式訓練無法提高寫作能力,單純靠教師的講授無法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我們把這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和“系統功能”語言觀的寫作教學稱為“建構主義寫作教學”[1]。為了探究建構主義寫作教學的內容,我們建立了“語篇知識”這個概念,包括語篇內容知識、語篇結構知識、語篇語言知識和語篇建構操作知識四個部分。語篇內容知識是語篇意義建構所需的主題和事件等,是使語篇言之有物、內容豐富生動的源泉。語篇結構知識是學習者用以將語篇內容排序的知識,包括體裁結構和語篇結構順序等。語篇語言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回憶、識別與運用的存儲在記憶中的語言信息,包括語篇銜接手段、連詞成句和連句成段規(guī)則等。語篇建構操作知識是完成語篇所需的操作步驟的知識。這些紛繁復雜的語篇知識如何循序漸進地編排和滲透到建構主義寫作教學中,成為課堂教學內容,并且被學習者有效地接收。本文將重點探討這一問題,以期推動建構主義寫作教學的開展。
截至2010年,國內已出版的對外漢語寫作教材(包括讀寫教材)有47本,其中商務漢語寫作教材6本。周紅(2012)從編排思路上進行了總結,得出了三種:以體裁為綱,以語言為目的編排思路;以語言為綱,以體裁為目的編排思路;以語篇話題為綱,以語言和體裁為目的編排思路[2]。這三種思路呈現了從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轉變。《體驗漢語寫作教程》就是建構主義寫作教學理論指導下編寫的系列寫作教材[3],它選取留學生生活和中國國情、文化等留學生關注的話題,按照復雜程度排序;語言要素從字、詞、句到語段、語篇再到體裁寫作的順序排列。這種編排方式既較好地照顧到了學習者興趣所在,又能照顧語言要素的訓練。可見,語言和體裁是語篇知識編排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語篇話題是近年來關注體驗式和任務式教學的重要體現,排列順序以外國學生習得漢語的順序為基礎。語篇話題、體裁和語言分別是語篇內容、語篇結構和語篇語言知識中的核心部分,三者有何關聯,它們在不同漢語學習階段是如何體現的,以哪個方面為綱更有助于寫作教學,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觀,語篇話題要具有情境性,是具有交際意圖的談話主旨,能起到引發(fā)語篇主題的作用。體裁包括體裁結構和語篇結構順序等,受語篇話題與交際意圖的制約。語言包括語篇銜接手段、連詞成句手段和連句成段手段等,語篇話題和體裁影響著語篇語言的選擇。三者的關系體現為:語篇話題決定了傾向于使用何種體裁,某種體裁也傾向于表現某類話題;話題和體裁特征也決定了使用怎樣的語言,反過來說,語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體裁特征和語篇話題。根據上面的分析,這也體現了目前對外漢語寫作教材的編排存在著“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兩種路子。前者是從語篇話題和體裁入手,落腳到語言形式上。后者是從語言入手,分句子、段落和語篇三級單位,再說明在不同體裁中的表現。當然,后者實難貫徹到底,在不同語言單位下,仍然是以體裁作為說明綱要?!坝缮隙隆钡木幣潘悸氛紦藘?yōu)勢地位,這是因為語篇話題或體裁要比語言更易識別和把握。
我們首先來看初、中、高級對外漢語寫作教學要求,目前一般是從體裁角度做出篇幅數量與語言的要求。對外漢語寫作教學要求不盡相同,仍沒有一個十分權威的說法。根據《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關于“寫作能力階段標準”的說明[4]和《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1》[5]、《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課程規(guī)范》[6]的寫作教學要求,簡單來說,初級側重于簡單應用文、簡單記敘文,字數在400字以上;中級側重于較復雜應用文和記敘文,字數在800字以上;高級側重于說明文、議論文和學術論文,字數在1000字以上。對外漢語寫作教學要求不甚明確,但對于不同體裁學習的順序則是大體一致的:簡單應用文、記敘文、復雜應用文、復雜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通過考察目前對外漢語寫作教材,一般來說,初級階段重點學習簡單應用文、簡單記敘文和簡單說明文,中級階段重點學習較復雜的應用文、記敘文和說明文、簡單議論文,高級階段重點學習議論文,從而將體裁知識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寫作教學中。
語篇話題也是有層級性的,在不同學習階段有不同的體現。我們將語篇話題分為以下類別(應用文體除外):一類是記敘語篇話題,包括寫人類、敘事類、寫景與寫物類;一類是說明語篇話題,包括事物說明類、程序說明類和事理說明類;一類是議論語篇話題,包括問題論證類、論點論證類和主題論證類。通過考察目前對外漢語寫作教材,這九類話題的順序大致為:敘事類、寫人類、事物說明類、寫景與寫物類、程序說明類、事理說明類、論點論證類、主題論證類、問題論證類。當然,這些話題帶有一定的交際意圖,根據難易程度在不同學習階段可有不同的體現。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選取語篇話題。不同學習階段語言學習的內容也不同。一般認為,初級階段應側重于詞匯、句法和語段功能,中高級階段應側重于語篇銜接與連貫。當然,初級階段也應涉及語篇銜接,如省略、人稱照應等,從而將有關的語篇語言知識循序漸進地滲透到寫作當中。
學習階段、語篇話題、體裁、語言成為語篇知識編排的四個因素。其中,語篇話題類別決定體裁,可將二者結合起來。我們認為,可采取如此編排模式:先分初、中、高級三個學習階段,然后在不同學習階段按語言層級展開,這些語言層級體現一定的語篇話題和體裁;然后,再以一定的語篇話題和體裁為綱,輔以一定層級性和對應性的語言學習。這樣,學習階段、語言層級、話題、體裁與語篇語言之間對應起來,能夠循序漸進地、科學合理地將紛繁復雜的語篇知識編排進建構主義寫作教學中,更有助于建構主義寫作教學。如表1所示:
表1 語篇知識在建構主義寫作教學中的編排模式
語篇內容知識和語篇結構知識是外國學生學習寫作的前提,將已有內容知識重新組織建構,屬于內容層面,體現了漢語思維能力;語篇語言知識是外國學生學習寫作的基礎,將語篇內容轉換為語篇語言形式,屬于語言層面,體現了漢語表達能力。這正是我們論述過的關于語言與內容的關系:通過語言學習內容,通過內容學習語言,二者密不可分[7]。除提高漢語思維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外,建構主義寫作教學還要提高學習能力。只有提高學習能力才能架起語言與內容之間的橋梁,使其互為表里。因此,提高學習能力、漢語思維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是建構主義寫作教學的目標。為了達到目標,我們要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
初級階段寫作教學側重于句法、語段和簡單篇章。這一階段學習者剛剛渡過漢字和常用詞語關。如果直接從篇章角度來要求學生,易增加學生的負擔,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此,這個階段采取“詞→句→語段→篇章”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首先提高學生的組詞成句能力,這包括“篇章詞匯能力”[8]和“篇章句型能力”,使學生能夠準確地選擇并使用符合某個語境的詞匯和句型;其次提高學生組句成段的能力,介紹與講解句子連貫的不同手段和語段功能;再次逐漸過渡到對篇章的認識上,介紹與講解篇章銜接中連接、照應、省略與替代等手段,以及簡單應用文、記敘文和說明文的體裁結構等。這種“自下而上”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就是從篇章的構成形式入手,使學生從語言交際的動態(tài)環(huán)境中掌握語法、詞匯、句型等基礎語言現象,從而培養(yǎng)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中高級階段寫作教學側重于語段和篇章,可采取“篇章→語段→句→詞”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首先講解篇章主題、結構及順序,讓學生把握篇章結構與主題的關系,領會謀篇布局的特征;其次講解主位結構、連接詞、詞匯銜接、句式銜接等篇章銜接手段,讓學生能夠準確使用詞語和句子,理解語段功能,從而使學生領會語言與主題、結構的匹配關系。這種“自上而下”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就是從篇章整體出發(fā),對文章進行分析、理解與評價,從而理解語篇結構及其內部關系。中級階段是初級向高級的過渡階段,側重點是語段以及語段如何構成篇章;高級階段側重于篇章分析與理解,最終達成篇章輸出。如(單下劃線是連接詞,雙下劃線是照應詞,Φ表示省略某個成分):
我的同屋是個越南的研究生,Φ今年26歲了。她的身高有一米六五左右,因為跳健美操的緣故,她的身材很苗條,Φ像個模特兒。她的皮膚是淺古銅色的,頭發(fā)烏黑油亮,一看就知道她是個南方人。她有一雙典型東方人的眼睛,Φ單眼皮,Φ略微小了一點兒。一旦笑起來,你就看不到她的眼珠兒了,但Φ嘴角上帶著笑,Φ十分可愛??墒撬坏┥饸鈦恚稻蜁跗鹧凵?,Φ咬著嘴唇,Φ半天也不說話[9]。
這是一個介紹人物的語段,分別從年齡、身高、身材、皮膚、頭發(fā)、眼睛、嘴等方面(文中用框表示)來寫,使用到了省略、照應、替代、連接等銜接手段,用到了“是”字句、“有”字句、形容詞謂語句等,在描述某方面時使用到一些恰當準確的詞語,如苗條、模特兒、淺古銅色、烏黑油亮、典型、東方人、單眼皮、略微、帶笑、可愛、吊眼梢、咬嘴唇等。
傳統對外漢語寫作教學對例文往往是精講詞匯與語法、說明自然段大意、講解語篇結構等,教師是主講者,這樣容易造成學生的懶惰和依賴心理,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或“一言堂”)教學觀念勢在必行。造成這一觀念的原因還在于目前分技能教學中寫作課課時有限,一般為2課時(每周20課時),學生又往往不預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往往把大量的時間用于講解例文以掃清學生的理解障礙上,變成了閱讀課的延續(xù);而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訓練則變成了學生的獨白,學生在閱讀例文時未形成圖式,對寫作任務不理解,也就根本無法寫作。這樣,例文與寫作任務之間的關系被割裂了,學生體會不出閱讀與寫作的互動性,寫作變成一種非??菰锏氖虑?。如何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真正體驗到寫作的快樂及其帶來的成就感,成為寫作課教學的重點。我們認為,問題教學理論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問題教學理論實際上就是建構主義中的拋錨式教學。張啟哲、楊希強(1997)認為問題是需要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和疑難,具有未知性,處于一定的問題情景中[10]。問題教學就是設置問題情景,提出問題,再積極探索并加以解決的教學。對外漢語寫作教學往往因問題的缺失而導致盲目性和隨意性,問題教學理論可以強化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問題情景的設置,即設置反映某一寫作話題的例文或寫作任務。第二步是提出問題,即依據例文或寫作任務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第三步是探索與解決問題,即得出語篇語義框架,建構語篇意義。
語篇內容知識的滲透就是引導學生提取和獲得語篇主題和事件,包括閱讀時幫助學生對例文及其他材料語篇內容圖式的提取,寫作時指導學生對頭腦中已有語篇內容圖式的篩選,豐富學生的語篇內容圖式。提取語篇內容圖式時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語篇的交際意圖是什么?語篇主題與事件是什么?語篇主題與事件是如何體現標題的?提出問題后,要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的答案,讓學生找主題句、歸納事件、分析標題的適切性、總結交際意圖。語篇結構知識的滲透就是引導學生提取語篇體裁結構和語篇結構順序等,豐富學生的語篇結構圖式。提取語篇結構圖式時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即語篇主題在語篇中是如何布局的?語篇事件是以何種順序組織起來的?語篇結構有哪些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主題句、事件順序、語篇宏觀結構的安排,最終得出漢語語篇思維習慣。只有將語篇內容圖式與語篇結構圖式結合起來,即從寫作題旨到語篇寫作框架,才能真正解決謀篇布局的問題。段落是體現寫作題旨和語篇知識框架的載體,通過分析段落,建立段落意識,有助于學生實現從寫作題旨到語篇寫作框架的跳躍。在分析完語篇內容圖式和語篇結構圖式外,還要對照語篇段落,分析二者的結合。段落有自然段和意義段之分,自然段就是語篇中用換行體現的段落,意義段是體現語篇主題的、意義完整的段落。二者可對應,也可不對應。對此,可針對例文提出如下問題:全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全篇可劃分出幾個意義段?每個意義段的段意是什么?句子是怎樣構成段落的?篇章開頭、結尾、過渡句、過渡段有什么特征?通過探索這些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段落意識。
在學習完相關例文后,對寫作任務也可以按照問題式教學模式展開寫作前指導,以有效滲透語篇內容與結構知識。首先,通過教師講解與舉例讓學生理解相關寫作話題的含義,把握寫作題旨。其次,提出以下問題:語篇的交際意圖是什么?語篇主題是什么?將通過哪些事件來說明?整個語篇采用怎樣的結構模式?引導學生思考。再次,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與網絡搜索相關資料,進一步理解這個主題的含義,形成自己的理解與認識。最后,學生獨立完成合適的寫作語義框架。
對教師來說,要有效滲透語篇建構操作知識,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提取知識和建構新知識,從而完成寫作任務;對學生來說,要把握好寫作過程,提高寫作效率和質量。在語篇內容與語篇結構知識滲透的同時,還要考慮滲透語篇建構操作知識,以使學生逐漸能夠認真審題、積極探索寫作題旨、形成合適的寫作提綱和修改初稿。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認真審題:例文情景法滲透。目前對外漢語寫作教材中的例文缺少寫作情景的展示,即交際意圖和寫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建立審題的意識。因此,可以通過設置例文情景、思考情景與例文之間的關系來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稱為“例文情景法”。如“我有了一個新朋友,我向他介紹自己的房間,希望他能根據我寫的畫出房間布置來。下面的文章就為這位朋友介紹了我的房間?!蓖ㄟ^情景描述,可引導學生把握寫作目標。②積極探索寫作題旨:合作啟發(fā)式滲透。明確寫作目標后,學生圍繞寫作話題展開積極探索,充分理解主題和尋找相關素材,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最終確定觀點和擇選論據。從寫作教學實踐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全部扔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完成,結果是好的學生仍然好,差的學生還是差?!昂献鲉l(fā)式”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平臺和豐富的網上資源,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達到互相啟發(fā),最終實現知識提取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前提是多媒體設備和網絡的支持。具體操作方法是:分組搜尋相關素材,理解后提取要點,作為共享的內容;小組討論,分享相關素材,教師在旁協作,記錄好的素材要點;教師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歸類,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每個學生思考后提取適合的知識。③形成合適的寫作提綱:例文提綱法滲透。列提綱有助于梳理寫作思路,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例文部分就要根據不同體裁結構展示寫作提綱,說明列寫作提綱的重要性,稱為“例文提綱法”。④文章修改直至定稿:反饋展示法滲透?!胺答佌故痉ā笔侵竿ㄟ^教師反饋、同學反饋并展示修改過程的方法督促學生進行文章修改,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展示往屆學生寫作的文章及其修改過程,讓學生知道如何評價自己的文章并進行有效的修改;一方面是采用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學生互換文章,當場修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再次自我修改;其次教師抽樣對學生的初稿、同伴的反饋及學生的修改稿進行點評,并選出較好的文章反饋及修改,展示文章成型的過程;再次學生根據以上總結,再進行修改,最后定稿。當然要對語言形式、寫作意圖、讀者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11]。
傳統寫作教學較關注體裁知識的灌輸,語言講解多限于詞語和句子,往往采取翻譯、詞語搭配和擴展、簡單講解+例句的方法[12],這種單一的句子教學法忽視了語篇語境,使學生無法正確使用詞語和句子,導致作文詞語和句子錯誤較多的情況,即使是到了中高級階段亦是如此。因此,應在語篇語境中開展語篇語言知識的滲透。當然,寫作教學中語篇語言知識的滲透不同于詞匯語法課教學,要結合語篇語境重點講解與操練與語篇主題關聯度高的語言點,以達到鞏固語篇語言知識、順利完成語言編碼的目標。
呂必松先生曾提出應當把語法理解為“把詞組織成詞組、把詞和/或詞組組織成句子、把句子組織成語段、把語段組織成語篇的規(guī)則系統?!保?3]呂先生所說的語法不僅僅是詞法和句法,也包括了語段語法和語篇語法。周紅(2005)認為以語義范疇為綱將詞法、句法和語篇語法貫穿起來,能夠更為有效地滲透語篇語言知識,主要觀點包括:通過語義范疇的階段性學習,使學生深入、系統地理解和把握漢語形式;通過元素范疇和關系范疇的逐步學習,把詞語教學和句法教學結合起來;關注詞類范疇,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通過從語義范疇到結構形式再到語義類型的學習,使學生既能把握結構形式意義的產生的,又能把握如何通過一定的結構形式來表達語義[14]。周紅(2008)還探討了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將“詞匯知識”分為“形式知識”、“語義知識”、“功能知識”和“文化知識”四個層面[15],初級寫作教學更關注詞匯的形式知識和語義知識,中高級寫作教學更關注詞匯的功能知識和文化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安排系統、有計劃的詞匯教學,可分為內容強制型、內容相容型和內容忽略型三類[16]。除區(qū)別這三類詞語外,寫作教學要有側重地講授詞匯,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詞語使用對表達主題或內容的作用。
語篇語言知識的滲透可按照例示分析、辨析糾錯、補充說明和相關訓練四步式展開,我們以省略教學為例。第一步是例示分析,通過合適的材料展示,讓學生體會使用這些手段對語篇銜接和連貫的重要作用。下面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動作描寫,七處省略了“他”。
(1)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Φ穿著黑布大馬褂,Φ深青布棉袍,Φ蹣跚地走到鐵道邊,Φ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Φ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Φ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Φ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第二步是辨析糾錯。通過修改語段或語篇,讓學生逐漸掌握銜接手段,使語句更加連貫,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漢語思維習慣。如:
(2)我沒有雙眼皮兒,嘴唇紅色,耳朵比較小。我的頭發(fā)的顏色是黑色。我的頭發(fā)不太長,可是超過肩膀兒。(修改:我沒有雙眼皮兒,嘴唇紅紅,耳朵比較小,Φ頭發(fā)黑黑,Φ不太長,剛剛超過肩膀兒。)
第三步是補充說明。如名詞性省略主要有主語省略(包括承前省和蒙后省)、主語修飾語的省略、賓語省略、兼語省略等四類,并進行舉例說明和病句分析。第四步是相關訓練,多通過生成性訓練,幫助學生將關注點由句子轉移到語篇銜接連貫上來。如將下面的句子合并為一個語段。
(3)杰克是美國人。杰克今年21歲。杰克喜歡運動。杰克特別喜歡游泳。杰克曾經獲得過大學生游泳比賽的冠軍。(合并為:杰克是美國人,今年21歲。他喜歡運動,特別是游泳,曾經獲得過大學生游泳比賽的冠軍。)
本文探討了語篇知識在建構主義寫作教學中的編排與滲透模式,主要觀點有:①學習階段、語篇話題、語篇體裁以及語篇語言是寫作教學中語篇知識編排考慮的四個重要因素,將結合學習階段,按照語言層級、語篇話題、語篇體裁與語篇語言的順序來編排,實現四者的一一對應。②初級階段采取“自下而上”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中高級階段采取“自上而下”的語篇知識滲透模式。③針對目前“滿堂灌”教學造成的語篇知識滲透狀況,提出運用問題教學理論滲透語篇內容知識與語篇結構知識,以實現從寫作題旨到語義寫作框架的建構過程。④運用例文情景法、合作啟發(fā)式、例文提綱法、反饋展示法等使學生把握合理的語篇建構操作程序。⑤以語義范疇為綱滲透語篇語言知識,可采取例示分析、辨析糾錯、補充說明和相關訓練的四步滲透模式。
[1]周紅.知識框架與建構主義寫作教學[J].漢語學習,2009(1):82-88.
[2]周紅,包旭媛.對外漢語寫作教材考察與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1):28-34.
[3]陳作宏.體驗漢語寫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007.
[4]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等.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楊寄洲.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教學大綱[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6]陳田順.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課程規(guī)范[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7]周紅.語言和內容的整合:內容教學法的辯證思考[J].國際漢語教學動態(tài)與研究,2006(3):65-75.
[8]邢志群.對外漢語教師培訓:篇章教學[A].漢語教學:海內外的互動與互補[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9]鄒昭華,夏小蕓.漢語寫作教程·中級A種本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3.
[10]張啟哲,楊希強.問題教學理論與教學策略[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97(2):13-16.
[11]周紅.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理論研究動態(tài)[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6):27-32.
[12]曹惠.從留學生作文談篇章層面的詞匯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2002(2):91-97.
[13]呂必松.華語教學講習[M].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2.
[14]周紅.語義范疇與對外漢語語法教學[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3):1-6.
[15]周紅.對外漢語詞匯教學行為模型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4):6-11.
[16]Genesee,F.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s:Studies of Immers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M].Rowley,MA:Newbury House,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