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梅 晴
以標題作入口 以情感為出口
——《漢字的魅力》教學案例
■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梅 晴
日常的閱讀教學,常常以講清楚一篇文章為目的,于是教師借助參考書完成教學成為一種常態(tài)。但每一篇文章上完后,學生閱讀能力的現(xiàn)狀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其實,閱讀教學的定位該是通過一篇文本的閱讀過程讓學生摸索一些閱讀的方法,或者領(lǐng)悟到閱讀文本帶來的心靈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是讓學生離開了老師能夠獨立閱讀一篇陌生的文本,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改變觀念,借助不同的文本來培養(yǎng)學生不同方面的閱讀能力。
無論是日常教學還是畢業(yè)年級的閱讀備考,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學生才能逐步獲得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這份教學設計就體現(xiàn)了這樣的觀念,借助袁鷹先生的《漢字的魅力》來引導學生學習從文章的標題入手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進而引發(fā)對生活的思考,同時摸索一些閱讀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先做個自我介紹:老師姓梅,梅花的梅,大家一看這個字,就知道“梅”是一種植物,因為里面有偏旁“木”;老師叫“晴”,大家一看這個字,就仿佛看到了晴天那輪明亮而溫暖的太陽,因為這個字以“日”做偏旁。這就是漢字能給我們帶來的最直接的聯(lián)想。
(出示ppt:展示漢字象形、指示、會意、形聲方面的魅力)
漢字的姿態(tài),讓人浮想聯(lián)翩;漢字的意蘊,讓人回味無窮。漢字集音形義于一體的特征讓我們學習識字和寫字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但是學習了八年的語文,我們對“漢字的魅力”的認識就不能只停留在形象這個層面,漢字的魅力應該還具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層面的意義。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不同生活經(jīng)歷的人、不同處境中的人,漢字會散發(fā)出其不同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表達對漢字的特殊感情的小品文——《漢字的魅力》。今天的學習任務不僅在于了解漢字存在怎樣的魅力,更在于了解漢字在作者的心中有著怎樣的魅力。讀懂《漢字的魅力》這篇文章就是讀懂作者那顆心。
二、感知文本
1.教師范讀文本
(深呼吸,安靜地,用做瑜伽的心境來閱讀)
學生思考:你能很快列舉出漢字在作者的心中具有怎樣的魅力嗎?
2.交流初讀感受
作者心中漢字的魅力暫時還不能條分縷析地羅列出來;文本的結(jié)構(gòu)不是那么一目了然,沒有開頭的引領(lǐng)句子;說是說明文,又很像散文,內(nèi)容有些散,還不能很快抓住文本的主要意思;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還看不懂。
三、研讀文本
1.對比引發(fā)深入閱讀的愿望
(出示幻燈片:《紫檀的特性》《發(fā)揮你的“巧實力”》)
同學們很喜歡讀這樣的文章吧,一分鐘就可以把握文章的宏觀結(jié)構(gòu),在很多報刊雜志上,在網(wǎng)絡上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文章,清楚明白又簡單??墒敲鎸φn文這樣的文章就要費一番周折,才能真正讀懂作者的意思。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點耐心,讓文字從視野真正進入我們的心靈。
2.分工合作進行深入閱讀
將學生分成五個組,每個組領(lǐng)取一個問題,然后帶著這個問題進入文本,讀完文本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
出示ppt,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的每一段和文章的標題有何關(guān)系?
(2)文章中有哪些句子起到了概括或者承上啟下的作用?
(3)文章中有哪些段落相對集中地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4)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提示了這篇文章?lián)碛幸粋€特殊的閱讀群體?
(5)文章的哪些語句或段落中隱藏著作者的情感和期盼?
3.課堂交流,逐一解決問題
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靈活處理討論進度和深度,明確問題的要點。
問題1:①②漢字在形上的魅力;③④⑤漢字的形在表意上的魅力;⑥⑦⑧漢字的精神魅力;⑨因漢字的魅力而表達熱愛之情。
問題2:②“這就是我們中國漢字的魅力,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魅力”——概括上文:表明對上文所舉例子包含的道理的總結(jié)。③“這個生動的例子,不是可以給那些帶著孩子生活在國外又常常擔心他們忘了中文的年輕的父母以啟迪和借鑒嗎?”——提示下文:表明下文將要開始談“借鑒什么”。④“從這兒邁開第一步,以后由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壯年,直到老年,他的一生都將同充滿魅力的漢字作伴……”——提示下文:表明下文將要由此談開去,漢字魅力相伴一生。⑤“中國漢字,是我們?nèi)A夏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薄猩蠁⑾拢荷厦媸菨h字是瑰寶、良師益友,下面是精神家園。⑨“我想:倘若借用這篇名文,只將‘俄羅斯語言’一詞改為‘漢字’二字,該不會是對偉大作家的一種褻瀆吧?——概括全文:表達寫作全文的目的是表達對漢字的熱愛。
問題3:①②——字形的魅力:能引起人美妙的遐想。③④——字義的魅力:激發(fā)興趣,引起深思。⑤⑥⑦⑧⑨——精神的魅力:熱愛中華民族及其文化。
問題4:生活在國外的炎黃子孫(海外同胞)。作品是袁鷹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寫的一篇科學小品,目的是說明漢字的魅力,希望海外同胞熱愛(不要忘記了)祖國的語言文字。表達:中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了母語,不要丟棄了民族的根。(①——“生活在日語的環(huán)境里”③——“帶著孩子生活在國外又擔心他們忘記了中文的年輕的父母”④——“如同許多在國外長大的孩子那樣”⑥——“聽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談過”⑦——“屠格涅夫僑居法國寫下的散文詩”)
問題5:此文無一處不隱藏著對漢字魅力的贊美。這也是這篇文章不同于平時讀到的一些冷冰冰的只以介紹知識為目的的文章,這篇文章是有溫度的、有感情的,有著作者明顯的情感傾向。這也是文藝性說明文(小品文)的特點。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作者寫作意圖)此文在今天重讀仍有著現(xiàn)代社會的特殊意義,在國外紛紛開設孔子學院的時代里,在國內(nèi)學英語的熱潮遠遠蓋過學母語的熱情的時代里,重提并重視“漢字的魅力”更有現(xiàn)實價值。中國有2.4億人在學英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出國留學、工作甚至移民定居。一個人,擁有怎樣的人生狀態(tài)是可以選擇的,可是擁有怎樣的人生根基卻是別無選擇的。無論走多遠,母語都是扎根在我們的血液里的,始終在體內(nèi)循環(huán)。一個對自己的文化無法了解的人,怎么能去了解別人的文化?在這篇文章里,作者表達著這樣一種期盼:作為一個中國人,要留住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我們應該了解漢字的魅力,熱愛漢字的魅力,傳播漢字的魅力。除了贊美,還有一層期盼:在作者的心里,漢字也只是一種符號,這個符號承載著作者對民族文化深深的愛。在心靈的深處,民族文化的根基是最重最重的。
(回顧全文,每個段落都在為最終要表達的這個主題蓄勢鋪墊,逐層深入)
4.齊讀第8段,將“俄羅斯語言”換成“漢字”,體會作者的感情。
四、摸索方法
(學生回顧學習過程中用到的方法,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提示,最后歸納閱讀方法)
剛才我們每個小組完成了一個方面的任務,把這幾方面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閱讀流程,一篇文章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讀大意,第二遍——讀脈絡,第三遍——讀主旨。每一遍讀文章帶著一個目的,文章就慢慢解讀清楚了。對文本主旨的探尋是必須要經(jīng)過安靜的、有目的的、有次序的閱讀。
在考場上面對一篇陌生的文本的時候,沒有人能幫助我們,只能靠我們平時的閱讀能力的積淀,運用這樣的閱讀程序和閱讀方法一點點推敲清楚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寫作目的。
(ppt顯示,師生共同探討出的閱讀方法)
靜心閱讀很重要,文章標題不可少。
總括過渡句子找,文章結(jié)構(gòu)立明了。
字里行間去尋寶,情感主旨難不倒。
五、課堂總結(jié)
1.學習閱讀方法是為了獨立面對陌生的文本,讓文字從視野進入心靈,進行入定入靜的閱讀,展開深入的閱讀之旅。
2.學習閱讀方法幫助我們進入更加寬廣的閱讀領(lǐng)域,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去讀蔣勛的《漢字的書法之美》拓展視野,了解中國文化。
閱讀的學習最終的目的是什么?從小處說,是為了在考場上獨立面對一個陌生的文本,獲得高分;從大處說,是為了在未來的人生路上獨自閱讀大量陌生的文本,體驗閱讀之旅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回顧讀書八年來的閱讀過程,有時候文字可以進入視野卻無法進入心靈,難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是因為沒有真正進入文本。這一課的學習幫孩子們找到了應對這樣有一點難度的文本的方法,當他們保持一顆安靜的心帶著標題進入文本,關(guān)注文本中概括性銜接性的句子,關(guān)注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時候,任何文本都很容易進入。這時候他們才能享受閱讀的樂趣——與作者進行精神層面的對話。這堂課上完了,同學們可以用這些方法讀更多的文章和相關(guān)書籍,讀得越多,文化積淀就越豐厚。課堂上獲得的是“漁”而非“魚”,走出課堂,孩子們會獵獲更多的“魚”。
責任編輯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