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肖勝蘭
淺談人文素養(yǎng)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肖勝蘭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前言中就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外語素質(zhì)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和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科學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從課程性質(zhì)、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nèi)容標準、教學建議到評價建議,自始至終都強調(diào)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觀。
英語教學中的“人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所形成的氣質(zhì)和修養(yǎng),如審美情趣、跨文化交際意識、國際視野、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以及思想觀念等等。可以說,課程目標的五個方面都蘊含了人文素養(yǎng)的內(nèi)容和要求,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們更多關(guān)注的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忽視了人文素養(yǎng)教育。殊不知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興趣更有利于促進英語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呢?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直是教育教學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精辟地表明,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以身示范的作用。記得曾看過一則故事:
一位從納粹集中營中逃脫的幸存者,戰(zhàn)后做了一所中學的校長。每當一位新老師來到學校,他都會交給那位老師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親愛的老師,我是一名納粹集中營中的幸存者,我親眼看到了人類不應(yīng)當見到的情境:毒氣室由學有專長的工程師建造,兒童被學識淵博的醫(yī)生毒死,幼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殺害,婦女和嬰兒被受過高中或大學教育的士兵槍殺??吹竭@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我的請求是:請你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應(yīng)當被用于創(chuàng)造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變態(tài)狂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們孩子具有人性的情況下,讀、寫、算的能力才有其價值……”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本真即人性教育。英文單詞“humanities”指“人文”,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拉丁語,除了“人性”外,還指“文化,教養(yǎng),教育”,具體來說,就是“適合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人的教育”。
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有厚實的專業(yè)功底,還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有人格魅力和敬業(yè)精神。如果說教師的知識能力決定教學內(nèi)容,那么教師的品格和修養(yǎng)則影響著其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能在教學中發(fā)揮知識和能力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第三條中要求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筆者曾在英國一所學??吹浇淌覊ι系囊淮蠓谱骶赖膱D文畫,上面有“Respect for self;Caring for others;Optimism;Dignity;Integrity;Courtesy;Trust;Mutual respect;Tolerance and understanding”這樣9個英文單詞和詞組,代表班級的價值觀,漢語意思即為自尊、關(guān)心他人、樂觀、尊嚴、正直、禮貌、信任、相互尊重、寬容和理解。這些基本價值觀出自于學生的共識,非常簡潔的圖文不僅提示了學生們?nèi)绾我笞约?,如何與別人相處,也營造了良好的班級人文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提出,有三個核心的教師特征有助于建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它們分別是尊重(Respect)、換位思考(Empathy)、真實(Authenticity)。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能做到這些并非易事。筆者在聽課調(diào)研時經(jīng)常看到老師更多關(guān)注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wù),更多關(guān)注的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例如,有的教師提問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有的教師聽學生回答問題時只是“半聽”(half listening),更多的時候是按備課時的預設(shè)演示教學過程,常常忽視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因此如何在課堂上體現(xiàn)羅杰斯的這三個核心,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反思,要思考課堂教學如何以生為本,如何尊重學生的生命體驗,如何讓課堂關(guān)注生命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
高中英語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資源。教材選材涉及中外歷史、人物、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人際關(guān)系、飲食健康等,幾乎涵蓋了課標要求的24個話題。有些話題反復出現(xiàn),如涉及人物的話題,人教版高中英語的必修1至必修5就有以下單元:
B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
Topics:The qualities of a great person;The lives of some great people
B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Topics:Great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
B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Topics:Important people,history and methods of agriculture
B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Topics:How to organize scientific research;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這些話題都是有關(guān)偉人、名人、成功人士和有貢獻的人,揭示的主題又各有側(cè)重,因此,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這些話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主題、發(fā)掘其中的人文思想。
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融于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學習中,教師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巧妙設(shè)計,將人文思想恰如其分地滲透于語言學習之中。
例如,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 B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的閱讀課文“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時,抓住文章的關(guān)鍵詞“help”,在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品鑒文章,并逐漸達成如下共識:1.Wildlife needs help from human beings.2.Some wildlife is being helped.3.Wildlife can help each other.4.In someway,human beings need help from wildlife.教師設(shè)計活動時,巧妙地挖掘和運用了情感這條暗線,讀中引導學生歸納提煉文本信息,把Daisy如何幫助野生生物的情感線索通過動詞(或詞組)“l(fā)onged;cried;burst into laughter;smiled”分別揭示出其情感變化,即eager;sad/upset;relieved;cheerful,不僅注重了表層理解,而且引導學生做深層分析。讀后教師要求學生模仿“No rainforest,no animals, no drugs”句式寫標語。學生將寫在心形紙上的標語粘貼在黑板上。由于引導得當,學生思維活躍,佳句如潮,如“No mercy,no wildlife protection.”這些既朗朗上口又凸顯主題的口號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也令觀摩教師贊嘆不已。
還有的教師善于運用各種媒體和資源,使原本枯燥的語法教學生動鮮活起來。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Book 2 Unit 1 Cultural relics的定語從句時,運用小詩“What is a friend?”引入,采取配樂詩朗誦的形式,帶領(lǐng)學生欣賞一首以朋友為主題的英文小詩,引出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定語從句”?;顒釉O(shè)計,層層推進,有講有練,講練結(jié)合,語法學習不僅不枯燥,還充滿了詩意……
情感滲透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可行性,還要提高有效性。教師不宜過度挖掘,牽強引申,應(yīng)將人文思想、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滲透于語言教學中,讓學生理解語言材料所蘊含的情感,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提升人文素養(yǎng)。
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時代感強的語言材料、音頻、視頻、報刊雜志等都是教學的重要資源。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要求,各校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開設(shè)每周一課時的“欣賞類”及“語言知識與技能類”的選修課,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拓寬視野,又有助于學生鞏固基礎(chǔ)知識,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有的學校開設(shè)了“圣經(jīng)簡介”“希臘神話”“Green power Project”等選修課,還有的學校開展課外閱讀交流活動。閱讀是獲取知識、獲取信息、提高學養(yǎng)的重要途徑。《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七級目標要求課外閱讀量累計達到23萬字以上,八級目標要求30萬字以上。教師應(yīng)要求學生讀經(jīng)典書籍,或在班級中收集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名稱推薦給大家共同閱讀,還可以引導學生賞析名言警句等。
學?;虬嗉壙梢蚤_展多種多樣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如,有的學校舉辦英語節(jié),讓學生展示才藝;有的教師堅持讓學生做Duty Report;有的舉辦口語競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有的開展讀書交流活動——Book Sale;還有的開展寫作活動,把學生的作品張貼在學校展示欄或班級展示欄中。展示交流活動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又能促進他們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值得推薦使用的好辦法。
新課程改革呼喚人文精神的回歸,讓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滲透的人文氣息啟迪學生心智、完善我們的人生吧。
責任編輯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