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剛
冬季室內墻體結露是嚴重影響住宅使用功能的一個突出問題,已成為用戶關注的熱點,由于墻體結露不直接影響安全,因此得不到建設單位和施工企業(yè)的足夠重視,至使問題產(chǎn)生后不能及時解決,加重結構的潮濕狀況,降低墻體材料的保溫性能,嚴重的還會使抗凍性差的墻體材料遭到破壞,降低結構的使用質量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從墻體構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墻體產(chǎn)生結露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法。
1.墻體結露原因
(1)墻體構造不合理,"冷橋"部位熱阻值低,致使墻體內表面溫度低于露點溫度而產(chǎn)生結露。從實際情況看,外墻窗過梁、墻梁、交角及建筑物中間開的門洞、房屋懸挑等部位結露問題較嚴重,有的甚至結冰。這些部位墻體內都嵌有保溫性能遠低于主體部分的鋼筋混凝土梁、柱,其熱損失比相同面積主體部分的熱損失多,所以它們的內表面溫度比主體部分低。外墻交角處,一方面由于放熱面比吸熱面大,另一方面在相同面積上角部由室內吸收的熱量比主體部分少,所以交角內表面溫度遠比主體內表面溫度低,在有構造柱的交角處同時又是"冷橋",其內表面溫度更低。當"冷橋"部位內表面溫度低于室內露點溫度時,其內表面就結露,當表面溫度太低時,就結霜甚至結冰。
(2)施工質量粗糙,墻體密實性差,產(chǎn)生冷風滲透,致使墻體輻射傳熱量和對流傳熱量加大,表面溫度降低產(chǎn)生局部結露現(xiàn)象。
①構造柱砼振搗不實,存在孔洞。
②砌體施工組砌不合理存在通縫,施工間斷處不按操作規(guī)程要求留槎,接砌時立縫砂漿不飽滿。
③施工洞口、腳手眼等部位堵砌質量差,砂漿不飽滿或存在小的空洞。
④小型砌塊規(guī)格不全及使用缺棱掉角嚴重的砌塊,組砌及抹灰時用紅磚找,形成局部"冷橋"。
⑤外墻抹灰分格縫處,縫底抹灰壓不實,雨季向墻體內滲雨水,造成墻體局部夏季潮濕冬季結露。
⑥屋面、廚房、衛(wèi)生間滲漏,引起墻體潮濕,熱阻值降低,冬季結露。
(3)工程開工晚、施工工期、冬季交工墻體潮濕,降低墻體材料保溫性能,引起北山墻及外墻交角部位結露。
(4)供熱溫度達不到標準。加劇墻體結露,房間所需的正常溫度是靠采暖設備供熱和維護結構保溫互相配合來保證。
2.處理及防治措施
2.1"冷橋"部位處理
"冷橋"部位墻體的熱阻值明顯低于最小熱阻值,采取將原抹灰層鏟掉,貼50mm厚巖棉板,聚苯乙稀泡沫板等高效保溫材料,外掛鋼絲網(wǎng)抹灰的辦法處理。通過增加"冷橋"部位的熱阻值,達到提高墻體表面溫度的目的。該處理方法占用室內使用面積,可與用戶協(xié)商結合其室內裝飾綜合考慮處理。對于墻梁,門洞及懸挑部位形成的"冷橋"可在室外按上述方法處理。
2.2施工質量缺陷部位處理
墻體潮濕部位抹灰鏟除后,將墻體不密實部位塞抹密實,然后將潮濕部位加熱烘干,抹20~30mm,厚的保溫砂漿。由于外墻抹灰分格滲雨引起結露,還應在室外將外墻抹灰分格縫重新用防水砂漿抹壓光滑密實。
2.3施工階段防治
⑴提高建筑物的整體保溫性能。結合建筑物的立面設計,綜合考慮墻體"冷橋",外墻交角等傳熱異常部位的保溫設計。如將輕型墻體窗過梁和圈梁由240mm寬改為200mm,墻體中間加50mm厚巖棉、聚苯乙稀泡沫板等保溫材料;輕型墻體在構造柱處的間墻及外墻輕角處(向山墻延伸不小于2倍墻厚)墻厚增加60mm,在構造柱及外側砌體之間加設50mm厚聚苯乙稀泡沫板等憎水性保溫材料。為加強設置保溫夾層部位砌體的強度和整體性,每兩行砌塊即設一層焊接鋼筋網(wǎng)片拉結,通過增加傳熱異常部位的熱阻值,提高其內表面溫度,防止墻體結露。
⑵小型砌塊墻體必須嚴格按施工圖和標準圖施工,對操作工人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砌筑質量,保溫墻體必須采用保濕砂漿砌筑。推廣使用一些專用工具,保證砌筑砂漿的飽滿度。
⑶構造柱施工要留好清掃孔,澆筑混凝土前將內部落地灰等清理干凈,并將磚砌體及模板澆水濕潤,以免砼產(chǎn)生夾層及蜂窩麻面,為避免構造柱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外部墻體向外漲,沿豎向在砌體外側備兩道木方以增加其剛度。構選柱混凝土應分兩次澆筑以減少對外部墻體的側壓力。
⑷磚砌體工程必須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施工,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墻體平、立灰縫砂漿飽滿度,山墻盡量少留或不留腳手眼等洞口。
⑸嚴格控制屋面防水,廁浴間的施工質量,屋面細部要按圖紙及標準圖要求處理到位,水漏斗及水落管的材質及安裝質量符合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要求,以免滲漏影響墻體的保溫性能。
⑹科學、合理地安排施工工期,盡量避免深冬季節(jié)送暖進戶。若冬期進戶,應與供熱部門協(xié)商好,必須保證供熱溫度。
3.總結
嚴寒地區(qū)冬期室內墻體結露的防治應該從建筑設計、施工質量控制、供熱和使用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防治結合,從提高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入手,以改善供熱和使用條件,發(fā)現(xiàn)結露問題及時入手,認真對待每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