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
1.案例
2012年12月某一天的早上,小王同學找到輔導員說,“昨天晚上下課后發(fā)現自己的電腦不翼而飛了,同宿舍另一位同學的電腦也有明顯被動過的痕跡”。小王聲音有些沙啞,情緒稍顯激動,顯然是一晚上都沒有休息好。他說,經過一晚的思考,他懷疑是本宿舍小張同學所為,因為當天晚上只有該同學沒去上課,而且,因為生活習慣的差異,他和小張發(fā)生過語言上的沖突,他認定是小張的報復行為。輔導員安撫好小王后,隨即叫來該宿舍的其他7名同學,采取追個談話的方式,很快便發(fā)現是由宿舍之間日常生活矛盾所致。小王和小張是同班同學,住在同一個宿舍。據同宿舍同學反映,小王平日素愛整潔、而小張同學性格孤僻,比較邋遢,在宿舍里襪子和衣服亂丟,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本宿舍同學極其反感,其中和小王同學的矛盾比較激烈。
輔導員、班主任以尊重和保護每一位學生為原則,通過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發(fā)現確實是小張“順手牽羊”。輔導員、班主任隨即對學生進行了德育與法制教育,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認識了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原因
2.1心理因素
輔導員通過走訪班級的同學,了解到該生尚有一年的學費未結清,通過和父母電話交談也了解到該生家庭經濟比較寬裕,父親是小學教師,哥哥已參加工作,小張的父母早已把學費打到了小張的銀行卡,對小張欠學費的情況完全不知悉,因此我們認為小張的行為并非家庭經濟困難所致。接近學期結束,各班班主任催促尚未交齊學費的同學完成學費上繳的任務,張同學說之前交學費的錢借給了在老鄉(xiāng)會中的認識的老鄉(xiāng),又不敢跟家長實話實說,導致他最終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
因此,由于大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局限和知識的欠缺,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定型。他們在認知上常常存在偏差,看問題常常片面、絕對,缺乏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自控力也差,遇到事情容易沖動,不能鎮(zhèn)定對待,容易感情用事,使他們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2社會因素
小張自幼出生在農村,法律意識淡薄,學法不守法,紀律松懈,認為拿了不算偷,只是很小的財物而已,不會構成犯罪,更不用承擔法律責任。而且,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他沒有建立起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3.措施
3.1與學生共情并安慰學生
在聽完小王同學的傾訴后,首先對他電腦丟失的事情表示理解和難過,同時安慰她老師會協同學院保衛(wèi)科進行調查,以緩解她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3.2與學生面談并摸清情況
輔導員召集同宿舍的同學在宿舍開一個簡短的會議,說明小王同學丟失電腦的情況,并道出此電腦是小王同學家庭經濟情況不是很好,而且此電腦還是他通過自己勤工儉學和在外邊做兼職才買的,對他來這臺電腦很重要,同時對大家進行普法教育和思想教育,給想自首的同學留出時間,作好保密工作。
3.3做好安撫及后期跟蹤教育
一旦真相暴露后,為防止學生有不正常的行為發(fā)生,輔導員、班主任應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和阻止信息的傳播,以免影響到其他同學。
4.啟示
4.1以教育學生為原則、積極對學生實施德育和法制教育
大學生作為我國青年群體中的一類典型代表,本應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然而,近年來,大學生校園盜竊的現象愈加嚴重,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法制問題、更是一個教育問題。
4.2正確面對失竊事件,提高防患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解決問題既是目的,又是教育的過程,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認為,各高校在加強學生德育與法制教育的同時,也要做好預防措施。
4.3深入普法宣傳,增強學生法律意識
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和個人才,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應當具備一定的素質,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教育資源,多開展一些講座,普及學生法律知識,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