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輝 鄧宇陽
【人物簡介】
馬志堅先生,北少林迷蹤派傳承人,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十段,世界功夫武術段位總會終身成就獎,世界功夫武術段位總會主席,世界功夫武術段位總會評審委員,加拿大中國國術總會名譽顧問,加拿大南拳學會名譽顧問,香港全真龍門太極國術社名譽會長。
舉世聞名的中國武術,跟中華民族其它各類藝術一樣蘊含豐富。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武術充滿著的時代感和傳奇故事,就近現(xiàn)代來說,涌現(xiàn)了許多愛國愛民的武術家,霍元甲、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發(fā)展至今,武術已漸漸發(fā)揚光大,傳播到了全世界。馬志堅先生,正是霍氏迷蹤拳的傳承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他用一生,講述著對武術的沉醉與追求,發(fā)揚北少林迷蹤派,也是其一直推崇的使命。
醉心武學
北少林迷蹤拳乃霍氏家傳秘技,故又稱“霍家拳”,至霍元甲時,已相傳七世。葉雨亭乃霍元甲弟子之一,自民初結束關東長勝鏢局業(yè)務,從河北省南下,曾任廣東省水師學堂武術教官??箲?zhàn)期間,歷任香港南華體育會國術部教練及香港皇家警察訓練學校武術教官。馬志堅師傅於1955年拜葉師尊門下,為入室弟子。
有了恩師的指導,再加上馬志堅先生的勤學苦練,武術已有所進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學有所成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勤奮。馬志堅先生多年的苦練與修行,慢慢精通了迷蹤派武術的奧妙:迷蹤拳術之為用,全在靈活驃悍,其進也急,其退也疾,飄忽不定,每能蹈瑕抵隙,令人不暇自顧,無從揣測。其拳步手法,神妙異常,進退急驟,縱躍靈巧。其身步手法施展時,忽而旁突,忽而騰身踢腳,又急而低馬撲腿,忽上忽下,玄妙莫測。要之,以拳法之精奧,手眼身步矯捷靈敏,可以遐舉遙擊,其取勢遠,架式大而勢宏敞,外觀則似柔非剛,暗蓄則勁疾無窮,殊不知勁之所由生,其力之所由來,誠北少林名派武術也。
馬志堅先生的梅花槍剛勁有力、節(jié)奏分明,槍法變化多端、連貫通達、技擊點神出鬼沒;三節(jié)棍相互轉換,方法多變,遠近兼顧、軟硬兼施,動作兇猛敏捷,氣勢逼人;北少林功力拳剛猛無比,直來直往;緹袍劍翻扯轆轆,似有若無的通備勁貫注於身械之中,按劍而行;鐵腳羅漢拳,乃恩師葉雨亭先生家傳之技,此拳套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恩師葉雨亭自幼愛好武術,迷蹤拳造詣高,以一身武術行俠仗義,崇尚武德,終其一生將迷蹤拳南傳香港,發(fā)揚光大。少林迷蹤派羅漢拳,正是恩師一手傳承,馬志堅先生不斷發(fā)揚。葉雨亭於1957和1958年間在香港南華體育會將其秘技自珍的“迷蹤拳和緹袍劍”單獨傳授予其親傳入室弟子馬志堅,再由馬志堅把這“迷蹤一拳一劍”中的迷蹤拳傳授給另一位葉雨亭的親傳弟子洪潤源(即是馬志堅的師弟)而得以保存南傳一脈。這里說的迷蹤“一拳”其實就是迷蹤拳門人數(shù)十年來口耳相傳而未嘗一見的迷蹤派“鐵腳羅漢拳”,而“一劍”就是聞名多時的“緹袍劍”。
崇尚武德 以“易”悟世
多年的研習和修煉,馬志堅先生武術造詣已很高,獲評“世界功夫武術段位制”十段,也就是最高榮譽,可想而知其北少林迷蹤羅漢門武學的修為。武德,也是其一直推崇。習武者,德為先,跟恩師一樣弘揚武學,行俠仗義,是馬志堅先生的堅定目標。只有一心向善的人,武學造詣才能更加超脫,中國武術才能更加發(fā)揚光大。
武德,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以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過去,大多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人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定有自己的“門規(guī)”、“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訣”等作為武德的標凖。現(xiàn)在,武德依然是一個習武者的最高標凖。
馬志堅先生自強勇敢博愛,一招一式,都顯露出對人對事的洞明。像王家衛(wèi)的電影《一代宗師》中說的: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這里說的“橫豎”無非是指功夫境界的成敗,成,就是對的,敗,就是錯的,武以成敗論成敗、論英雄。最有習武者之德行應該才是功夫的境界,馬志堅醉心武學,崇尚武德,恰恰也是這些,驅使他越來越接近功夫的最高境界。
為什麼武術叫功夫?功夫其實就是時間。沒有多年的積累和用心的體會,武術是不能達到一定境界的。馬志堅先生1955年拜入恩師葉雨亭師傅門下,至今將近六十年,不間斷的領悟和研習,多年的心理體會和招式練習幻化成了功夫,也不斷讓北少林迷蹤羅漢門發(fā)揚光大。
武術,也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華文化癡迷的馬志堅先生,對風水學問也有著熟悉的了解,現(xiàn)在,還有著自己的堪輿顧問。
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原意是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鳥、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就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微觀物質(空氣、水和土)和宏觀環(huán)境(天地)的學說。天師後裔、風水大師張金華說:易經(jīng)風水,空間於風水、時間於八字。
馬志堅先生精通風水、命理、掌相、改名、擇日,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huán)境景觀學、建筑學、生態(tài)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huán)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chuàng)造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馬志堅先生很好的領悟了風水的一套理念,幫助了很多慕名而來各取所需的人。
現(xiàn)在,馬志堅先生仍然不斷學習,不斷專研更加高深的武術,北少林迷蹤羅漢門,在馬志堅先生的帶領下,也正不斷發(fā)揚光大。其門派的精髓武學,迷蹤鐵腳羅漢拳和緹袍劍,正是因為馬志堅先生傳承的天下武術為一家的思想,世人才有幸可以欣賞到。兼具著以德為先的為武思想,在馬志堅先生的推崇下,中華武術會更加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