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杰
測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 h尿標本, 但是收集24 h尿往往因外界影響因素太多, 而直接影響結果測定, 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患者的病情, 延誤診斷。隨意尿測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 但易受尿流量波動影響, 穩(wěn)定性差, 因此需同時測定尿肌酐含量。由于每日肌酐排出量是相對恒定, 可避免尿量變化對結果的影響?,F(xiàn)就駐馬店市中醫(yī)院2010年7月~2012年9月收集的303例患者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與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進行對比, 為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代替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擇來本院就醫(yī)的303例不同病種的患者,經(jīng)尿檢查蛋白定性為陰性, 分為三組:對照組121例, 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及其它腎病有關病史, 其中男67例, 女54例,年齡20~55歲, 平均42.1歲。糖尿病組81例, 其中男51例,女30例, 年齡30~72歲, 平均年齡50.1歲, 病程2~24年。高血壓組101例, 其中男58例, 女43例, 年齡31~72歲, 平均年齡43.5歲, 病程2~25年。
1.2 試劑和儀器 尿微量白蛋白試劑由挪威NyCoCard提供, 儀器是挪威NyCoCard-Reader11。尿肌酐試劑由上海藍怡提供, 儀器是貝克曼DC-800。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滲濾法, 尿肌酐檢測采用苦味酸法。
1.3 方法 取干凈容器, 加入適量二甲苯, 留取24 h尿液記錄總尿量后, 混勻取2~5 ml, 并同時取隨意尿2~5 ml, 分別離心取上清液。然后進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檢測和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檢測, 然后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三組結果顯示各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并進一步作直線相關分析, 顯示各組有較好的相關性, r分別是0.969、0.964、0.959, 具體結果見表 1。
表1 各組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與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結果( )
表1 各組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與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結果( )
注:與同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mg/24 h) 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μg/mg) r對照組 121 6.6±4.9 6.3± 5.2a 0.969糖尿病組 81 31.3±11.3 30.2± 11.7a 0.964高血壓組 101 30.1±11.2 31.2± 10.2a 0.959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被公認為是早期腎臟損傷檢測的一個敏感指標[1]。因此它的檢測, 對發(fā)現(xiàn)糖尿病及高血壓病的早期腎損傷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作為一個敏感指標, 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早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心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2]。有研究顯示, 尿常規(guī)檢查中尿蛋白陰性的糖尿病患者,其中2/3已發(fā)生微量白蛋白尿, 雖然沒有任何腎臟病變體征,但已經(jīng)是糖尿病性腎病早期, 此時如積極治療, 就能緩解糖尿病性腎病的發(fā)展, 并能預防心腦血管病變[3]。因此, 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就顯得十分重要。尿微量白蛋白的檢出不僅是糖尿病性腎病的早期表現(xiàn), 也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原發(fā)性高血壓與腎臟損傷關系密切, 尿微量白蛋白作為高血壓相關腎損傷的早期檢測指標之一, 其水平與血壓水平及病程相關, 因此, 對其進行檢測對于高血壓病的進展預測、療效觀察等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實驗對303例不同患者尿液檢測結果根據(jù)不同人群分為三組, 三組P值均>0.05, 各組內24 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與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結果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通過分析, 三組相關系數(shù)分別是0.969、0.964、0.959, 表明各組內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與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均有很好的相關性。這充分證明了隨意尿微量白蛋白經(jīng)過尿肌酐校正后與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有很高的相關性。為了減少標本采集過程中各種干擾因素對結果的影響, 更為了方便患者, 建議臨床大夫用隨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測定比值來代替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這樣便于臨床對尿微量白蛋白的評估和監(jiān)測。
[1]陸永綏,張偉民.臨床檢驗管理與技術規(guī)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
[2]丁振若,于文彬,蘇明權.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7.
[3]府偉靈,徐克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