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冬 高文山 王建忠
(河北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常見病癥,患者骨質情況較差,保守治療很難取得有效成績,不同手術方法治療在臨床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效果差異〔1〕。
1.1 一般資料 整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8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資料,其中男92例,女88例,年齡59~84〔平均(73.2±10.1)〕歲;均為骨質疏松情況,按照臨床Evans分型,Ⅰ型28例,Ⅱ型46例,Ⅲ型68例,Ⅳ型26例,Ⅴ型12例。研究根據(jù)患者的治療方法差異,分為動力髖螺釘(DHS)組、股骨近端抗螺旋螺釘(PFNA)組,每組90例;DHS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齡73.2歲,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Ⅴ型6例;PFNA組中男46例,女44例,中位年齡73.2歲,Ⅰ型14例,Ⅱ型23例,Ⅲ型34例,Ⅳ型18例,Ⅴ型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患者入院均進行常規(guī)檢查,首先對其他合并癥狀進行對癥治療,調節(jié)身體狀況以適應手術,手術操作中DHS組患者使用DHS進行治療。行全麻或腰硬聯(lián)合麻醉,平臥位,牽引之后于患者股骨大轉子外側行10~15 cm長切口,大粗隆下2~3 cm骨鉆開孔放置導針角度定位器〔2〕。使用130~135位經(jīng)骨孔處放置導針,調整DHS三聯(lián)擴孔器的長度,套在導針上慢慢鉆入,采用絲錐攻絲,將拉力螺釘擰入約離股骨頭皮質下1~1.5 cm,最后套入DHS鋼板,使用加壓器加壓使鋼板與骨皮質相貼〔3〕。PFNA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內釘-螺旋刀片治療,患者麻醉、體位、牽引等與DHS組相同,切口為大粗隆頂端上5~10 cm行3~5 cm的切口,鈍性分離臀中肌止點部分,以開口器或17 mm鉆頭開髓,插入導針,透視導針完全位于髓腔內后旋入PFNA主釘,調整主釘?shù)牟迦肷疃?,使螺旋刀片位于股骨頸的中下部分,但不要緊壓股骨頸〔4〕。連接側方瞄準器,經(jīng)過瞄準器插入保護套筒,要求套筒直接頂?shù)焦晒峭鈧绕べ|,經(jīng)套筒插入股骨頸內導針至關節(jié)面下5~10 mm,將長度合適的螺旋刀片置于解鎖狀態(tài)后直接打入,順時針旋轉插入器使螺旋刀片壓縮骨折端并鎖定螺旋刀片,然后打入遠端鎖定螺釘〔4〕。完成手術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手術時間、出血量、優(yōu)良率和愈合時間進行統(tǒng)計。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0軟件,采用方差檢驗。
兩組患者的手術均較為順利,手術期間沒有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通過臨床治療,患者均在3個月內順利愈合。其中DHS組患者通過Harris評定,優(yōu)58例,良21例,優(yōu)良率為87.78%,PFNA組優(yōu)62例,良22例,優(yōu)良率為93.33%,兩組患者的優(yōu)良率差異較大(P<0.05),DHS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都較多,切口長度大于PFNA組(P<0.05),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手術治療結果比較〔n(%),n=90〕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多發(fā)病癥,骨折之后很難通過常規(guī)方法或是保守方法進行治療,療效較差,手術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效果較為明顯〔5〕。DHS和PFNA均是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但不同方法之間的臨床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差異。DHS屬于髓外固定,通過骨折沿滑動的股骨頸螺釘移動產(chǎn)生前壓,但是這種方法的固定屬于偏心固定,很難使患者通過股骨距傳遞壓縮應力,因此臨床可能會發(fā)生螺釘彎曲、折斷等狀況。PFNA是髓內固定,可能針對骨質疏松患者進行有效的內固定治療,達到提高固定效果的目的〔6〕。
在本次研究中,PFNA通過螺旋刀片進行擊入,固定時刀片可以自行鎖定,臨床很難出現(xiàn)股骨頭和股骨頸分離,固定的效果和安全性都非常高,針對骨質疏松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臨床療效。DHS和PFNA內固定都可以有效治療的患者的股骨粗隆間骨折,但后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出血較少,特別是對骨質疏松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臨床優(yōu)良率,效果顯著,可以作為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7〕。
1 張 權,黃煌淵,夏 軍,等.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骨質量X線評價與骨折愈合關系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5;7(4):322-4.
2 Gurtler RA,Jacobs RR,Lacobs CR.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nder's pins,the Harris nail and the dynamic hip screw for the unstable interochanteric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6;206:109-12.
3 邱貴興,魁克戎.骨科手術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317-20.
4 Strauss E,F(xiàn)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
5 Lenich A,Mayr E,Ruter A,et al.First results with the trochanter fixation nail(T FN):a report on 120 cas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6;126(10):706-12.
6 Devgan A,Sangwans S.External fixa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high risk geriatric patients a friend to the elderly〔J〕.Indian J Med Sci,2002;56(8):385-90.
7 邱貴興,吳志宏,沈建雄,等.阿侖磷酸鈉治療伴骨質疏松癥的髖部骨折〔J〕. 中華外科雜志,2004,42(6):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