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小兜
1934年,達拉什·曼奇出生于印度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和父輩一樣,他一直生活在小村莊中,和最近的小集市相隔一座大山。人們得步行幾十公里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接觸,最近的學校也在8公里之外。唯一一條出山的近路只有一英尺寬,稍有不慎就會跌落山崖。
人們對閉塞與孤立似乎已經(jīng)麻木。長久以來,他們多次要求當?shù)卣_鑿穿山公路,都沒有回音,建議變成了例行公事。
20世紀50年代的一天,在山另一邊的農(nóng)場工作的曼奇讓妻子送水過來,通過那條小路時,妻子不慎跌成重傷。也正是因為那條糟糕的路,妻子無法被及時送往大山外面的醫(yī)院,很快不治身亡。
曼奇決定開鑿一條更好的路,“幾個世紀以來,大山帶給過我們太多的痛苦與不幸”。他賣了山羊,將得來的錢換成了錘子和鑿子,然后發(fā)瘋一般夜以繼日地鑿山。
1960年~1982年,整整20多年,曼奇沒有停歇。為了方便作業(yè),他甚至將家搬到了工地邊上搭建起的簡易小屋里。就像《愚公移山》中智叟嘲笑愚公一樣,所有人都在奚落曼奇,“不可能”是他工作時響起的主要背景音。
經(jīng)過漫長的觀望后,人們發(fā)現(xiàn)那座巍峨的大山已經(jīng)被曼奇鑿了一個大洞。他們開始加入幫助他的行列,送食物、送工具、送水,有些人還會偶爾幫幫他的忙。1982年,這條長約110米、高7.6米、寬約9.1米的穿山公路終于竣工,曼奇也成了全村人心中的英雄。
他的壯舉,令村莊與城鎮(zhèn)的距離縮小到了1公里,孩子們只需步行3公里就可以到達學校,自行車、摩托車和小汽車也破天荒開進了村莊?,F(xiàn)在,每天都有超過60個村莊的村民在這條路上通行。
接受采訪時,曼奇說:“對妻子的愛是最初的星星之火,但能夠堅持20多年,是因為我希望所有的村民都能夠安全通過這座山?!?/p>
他的故事傳開之后,榮譽爭相涌來,他卻全部拒絕了:“我不怕政府的任何懲罰,也就不需要他們的任何榮譽?!?/p>
他一直住在村莊里,直到2007年因為癌癥去世。印度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如今一部講述他生平的電影即將在印度上映,他也成為印度國家精神的代表人物。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