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 張遠波
交通運輸業(yè)指國民經濟中專門從事運送貨物和旅客的社會生產部門,包括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部門,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交通運輸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到目前為止,鐵路運輸緊張狀況有所緩解,公路交通明顯改善,民航運輸能夠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保障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轉。但是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之間仍存在著不平衡的問題,比如公路建設量一枝獨秀,鐵路運輸每年仍面臨著巨大的春運壓力,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勢必會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本文即從因子分析和回歸分析角度分析各個運輸因子對GNP的影響程度,進而為行業(yè)和總體經濟的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
國內學者也對此話題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如鄧志高(2000)認為我國交通運輸業(yè)雖然種類繁多,但仍然存在著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吳文化(2001)研究得出在評價交通效率體系時,應該包括以下指標:與社會經濟相關的指標、與技術相關的指標,但各指標權重應該根據專家對當前反映運輸效率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來確定。
學者們甚少對我國GNP與運輸效率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本文基于此點,研究分析了我國交通運輸業(yè)對GNP的影響。
本文選取的變量包括每年GNP、鐵路長度、公路長度、內河長度、民航長度等變量,其中,每年GNP是因變量,其他的是自變量。運用的軟件包括Eviews6.0和Excel。數據選取的是2002年~2011年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
描述性分析主要是對數據進行基礎性的描述,用于描述變量的基本特征。由表1可知:從2002年~2011年,我國GNP的平均值為260574.6億元,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全距為352548.9億元,標準差為119270.7億元,可見我國GNP在樣本期間變化幅度較大。同理可以得出:由于鐵路和內河的標準差比較小,說明其在樣本期間的變動幅度較小,而公路長度和民航長度的變化幅度較大。
相關分析主要是研究多變量之間的內部依賴關系,在本文中,主要是研究國民生產總值和四個運輸因子之間是否存在依存關系,如表2所示。
從2002年到2011年,我國GNP與鐵路長度、公路長度、內河長度、民航長度的相關系數分別約為0.97、0.86、0.63、0.95,說明我國GNP在樣本期內與鐵路長度和民航長度有較強的相關關系,這說明這三者之間的依存度較高,彼此影響較大。
表1 描述性分析
表2 相關性描述
回歸分析是通過建立回歸模型,根據數據來估計模型的各個參數,然后評價模型的科學性。在本文中,要分析的是GNP和各個運輸因子之間的回歸情況,如表3所示,根據表中給出的R、R2可以看出,調整后的R2是0.973,說明擬合度很高。
根據表中第二部分的結果,看出回歸部分的F值為81.28,小于顯著水平,由此可知四個指標對GNP的解釋能力非常顯著。表3中的第三部分給出的是各個回歸系數,分別是89928、239、-104033、738,說明鐵路長度每增加一萬公里,我國GNP將提高89928,其他的幾個提高的水平就比較低。另外,回歸模型中的鐵路長度、公路長度和民航長度的T值比較大,說明系數非常顯著,即GNP受此三個因素的影響比較顯著,而內河航運的影響力比較小。
表3 回歸性分析
綜上所述,為使國民經濟與交通運輸業(yè)形成良性的互動發(fā)展,需要保證各個運輸行業(yè)的合理搭配,既要大力發(fā)展鐵路運輸、公路運輸和民航運輸,對于顯著性較差的內河航運,也要制定相應的發(fā)展策略,做到取長補短。要從整體上評價交通運輸業(yè)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程度,不能從單個指標出發(fā),要做到交通運輸業(yè)的科學發(fā)展,進而才能保障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鄧志高.我國交通運輸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00(4).
[2]吳文化.中國交通運輸效率評價體系研究分析[J].綜合運輸,2001(2).
[3]王明志.運輸供給與運輸需求[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3).
[4]汪毅.航運經濟定量分析[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