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華
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孩子,他們喜歡說而不喜歡聽。有一部分孩子不知如何去傾聽,雖然坐得端端正正,看起來聽得很認真的樣子,可問他們剛剛老師或同伴講了些什么時,又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這都是由于學生不會傾聽造成的課堂教學低效現(xiàn)象。
由此可見,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只有會聽,他們才能積極地有意義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從而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
那么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要“傾聽”,即細心聽、用心聽的意思,同時也是一種禮貌,表示對說話者的的尊重;二是“會聽”,就是要邊聽邊思考,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聽”的興趣。
小學生最容易受到情感因素的感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傾聽”也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只有順應兒童的心理,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孩子傾聽的情境,才能讓學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狀態(tài)下自然地傾聽。
(一)通過語言描述激趣
教師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春天來了》一課時,教師先用優(yōu)美的言語描述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小朋友們聽,春風輕輕地在唱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墒谴禾煸谀睦锬??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春姑娘去找一找美麗的春天吧!”這詩一般的導入語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了春天萬物復蘇、柳綠花紅的情境中,學生又怎能不被吸引呢?又怎會不傾聽呢?
(二)利用故事貫穿激趣
低年級的孩子沒有不喜歡聽故事的,如果能讓一個有趣的故事貫穿課堂,讓孩子們在故事中輕松地學習,那么孩子們肯定會被故事情節(jié)所吸引,自然就會認真傾聽了。例如:在教學拼音《z c s》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編了“秋天到了,小刺猬(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ci和聲母‘c)家的果樹結滿了果子(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zi和聲母‘z),小刺猬在運果子,它的身上扎了四個(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si和聲母‘s),小刺猬說誰學得好,就請他吃果子?!痹酒匆舻慕虒W就比較難,也挺乏味的,可是教師創(chuàng)編了一個生動的小故事,讓可愛的小刺猬陪伴孩子們一起學習,孩子們覺得輕松快樂,更何況希望得到小刺猬的邀請,聽講起來自然就認真了。
(三)利用生活再現(xiàn)激趣
生活就是一個“活的課堂”,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中,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回憶,同時也為學生學會傾聽創(chuàng)設了情境。例如:在教學《指路》一文時,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場景:事先將一個孩子安排在教室外面,上課鈴響了,教師焦急地跑進教室:“某某小朋友沒來上課,誰能給老師指路?”頓時有不少孩子舉起手來,有的孩子說得不太清楚,其他的孩子可以及時補充或更正。這時,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聽得也特別仔細,事后他們自己總結出了指路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梢姡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就不知不覺去傾聽他人的話語。
二、合理指導,教給“聽”的方法。
要培養(yǎng)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除了讓學生想聽外,還要讓學生知道從何而聽,怎么去聽。這就需要老師了解學生,針對實際,教給學生方法,讓學生會聽。
(一)細節(jié)入手,作好鋪墊
首先,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有待培養(yǎng),所以老師不能時時要求孩子們認真聽講。孩子對于喜歡的老師上的課和自己感興趣的課聽得會更認真,思考也會更積極些,所以教師要用愛心去吸引孩子聽課。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愛每一個孩子,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激勵的語言,走近學生,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為學生良好的傾聽打下基礎。
(二)細化要求,經(jīng)常訓練
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學會聽。”可孩子們對于“認真聽”沒有具體的概念,所以老師應把聽的要求說得具體、細化。
1、聽老師講課
聽老師講課時,眼睛要注視著老師,聽清老師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的事;聽清老師的提問后,仔細思考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2、聽小伙伴發(fā)言
聽小伙伴發(fā)言時,要求做到神情專一,如果他人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樣時,可以微笑、點頭表示贊同,若不一樣,則可以繼續(xù)舉手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想法。要讓學生明白,聽別人講話,不只是聽“熱鬧”,而是要帶著問題去聽:聽明白了嗎?有沒有不贊同的意見?帶來什么啟發(fā)……在大腦中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讓一年級的孩子看圖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說清楚,說正確。
3、聽同學朗讀
這時,老師可以把要求規(guī)定得更細些。如在聽個別同學朗讀課文時,可以讓孩子們聽聽他的優(yōu)點或缺點。聽優(yōu)點有利于聽者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從而懂得去贊賞別人,也能讓說的人樹立自信心,可謂一舉兩得。而說缺點,有利于聽者發(fā)現(xiàn)他人的問題,避免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也能讓說者及時改正自己的不足,養(yǎng)成虛心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zhì)。
(三)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老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老師的一舉一動會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有效地傾聽,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得到了老師的器重、認可和尊重,能激起學生的發(fā)言欲望,提高學生發(fā)言的質(zhì)量。更為重要的是,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能夠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常抓不懈,鞏固“聽”的習慣。
(一)獎勵傾聽
上課時,對于能傾聽別人發(fā)言并積極舉手的孩子給予表揚,對于回答問題的學生,無論對錯,都進行鼓勵,沒有聽講的孩子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馬上停止其他動作認真聽講,這樣長期強化訓練,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就會穩(wěn)定形成。有一次,我給孩子們指導朗讀。先讓大家自由練習,然后叫了一個聲音比較小的女孩子起來朗讀,并要求其他孩子認真聽講,待會兒給她提點建議。可我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不少孩子偷偷地忙于各自練習,根本沒聽。當那個女孩讀完之后,有一個孩子立刻舉起了小手說:“老師,她把‘深念成了平舌音?!闭沁@句話給了我一個良好的機會。當我把一個“大拇指”遞給她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現(xiàn)出無比的驚訝和羨慕。于是,我告訴這群孩子:傾聽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我把一個大大的“聽”字寫在了黑板上,學生們驚嘆“好大的聽字!”是的,我要把這個大大的“聽”字寫進孩子們的心中。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從不停止對學生傾聽的獎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成學生傾聽習慣的養(yǎng)成,才能保證學生傾聽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游戲傾聽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傾聽雖然是枯燥的,但只要加入那么一點游戲的成分,學生的興趣就驟然而起了。例如“貓捉老鼠”——就是讓學生從老師所讀的一些詞語中找出一個不同類的。因為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學生們聽起來就特別來勁。
(三)鼓勵傾聽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過不了幾分鐘就會開始疲勞,所以我們要經(jīng)常提醒學生們注意聽別人講話。要善于抓典型,及時表揚注意聽別人講話的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在課堂中,教師要經(jīng)常以激勵性、鼓動性的語言,讓學生的心,跟著教師的話和同學的話而激蕩。
總之,我們要發(fā)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喚起學生傾聽的興致,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因為誰都不能否認,“聽”并非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它必須貫穿于說、讀、寫、思種種教學活動中。讓我們的學生邊聽邊想、邊聽邊記,在聽中生疑、聽中解惑,聽出聰明的頭腦,聽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