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蘭萍,許 暉,馬 龍,趙大慶
(1.蚌埠學院應用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00;2.蚌埠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系,安徽蚌埠233000)
杜仲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植物和經濟林樹種。杜仲籽是杜仲種植業(yè)的副產品,我國現有杜仲種植面積超過30余萬公頃,杜仲籽資源十分豐富。杜仲籽的含油量一般在27%~33%,杜仲籽油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其中α-亞麻酸更是達61%~63%[1],是迄今發(fā)現的一種與蘇籽油成分相仿的,高α-亞麻酸含量的天然植物油。在國外α-亞麻酸含量較多的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已進入保健食品市場。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將α-亞麻酸及其衍生物作為藥物或食品添加劑,用來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癌癥等多種疾病。綜上所述,從杜仲籽中提取杜仲籽油,再對其中的α-亞麻酸進行純化富集,對杜仲深加工及杜仲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具有重大意義。α-亞麻酸的富集純化方法主要有低溫結晶法、尿素包合法、分子蒸餾法、銀離子絡合法、柱色譜法、吸附分離法、超臨界流體精餾法等[2]。其中,尿素包合法工藝簡單,操作簡便,包合過程在低溫和惰性氣氛下進行,確保了α-亞麻酸的生理活性。本實驗以尿素包合法富集純化杜仲籽油α-亞麻酸,采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分析建立α-亞麻酸純度的二次多元回歸方程預測模型,以期為高含量α-亞麻酸的工業(yè)化生產提供理論依據。
表1 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中各變量的編碼及因素水平Table 1 Codes and actual levels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 quadratic rotation-orthogonal combination design
杜仲籽油(α-亞麻酸含量58.86%)五臺縣五臺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超臨界CO2萃取獲得);α-亞麻酸甲酯對照品 Sigma公司;NaOH、KOH、石油醚(30~60℃)、正己烷、尿素、無水乙醇、無水甲醇、95%乙醇、濃鹽酸、NaCl、無水硫酸鈉 均為分析純。
SP-6800A氣相色譜儀 山東魯南瑞虹化工儀器有限公司;UV110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RE52CS旋轉蒸發(fā)儀 蘇州江東精密儀器有限公司;SHB-ⅢA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 河南太康科教器材廠;FA2004電子天平 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ZF-6051型真空干燥箱 上海三發(fā)科學儀器有限公司;DK-98-1型恒溫水浴鍋 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冰箱。
1.2.1 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的制備[3-8]稱取一定量的杜仲籽油,按1∶6(V/V)比例加入1.0mol/L的NaOH-乙醇溶液,置于500mL三口燒瓶中,在60℃的水浴中加熱回流(N2保護),磁力攪拌1h,得皂化液,加入少量石油醚萃取除去不皂化物,冷卻至室溫后置于冰箱中,使皂析出,過濾得皂化物,加入適量水使生成的少量皂完全溶解,用6.0mol/L的HC1溶液酸化混合液至 pH2~3,加入石油醚,充分攪拌,靜置分層,分取上層石油醚相,水層加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有機相。有機相以5%NaCl水溶液水洗至中性,加入無水硫酸鈉脫水,抽濾,旋蒸,回收石油醚,得到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
1.2.2 α-亞麻酸含量的檢測方法——氣相色譜分析法[4,9-12]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樣品中的脂肪酸組成,以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α-亞麻酸的純度。
1.2.2.1 氣相色譜條件 HP-WAX柱(30m×0.25mm,0.5μm);載氣為高純氮氣,氮氣流速25mL/min;檢測器為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氫氣流速30mL/min,空氣流速 300mL/min;柱溫:起始溫度200℃,恒溫2min,以15℃/min程序升溫至260℃,保持5min;進樣器溫度為260℃;檢測器溫度為260℃;分流比為 50∶1;進樣量 1.0μL。
1.2.2.2 杜仲籽油甲酯化 稱取約0.2g杜仲籽油置于25mL具塞試管中,加入2mL石油醚-苯(V∶V=1∶1)溶解,再加入0.2 mol/L KOH-甲醇溶液 5mL,于50℃水浴中震蕩反應30min,冷卻,加入2mL飽和NaCl溶液,混勻后靜置10min分層,取上清液,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鈉,離心,取上清液。
1.2.2.3 混合脂肪酸甲酯化 取混合脂肪酸樣品0.2g,置于25mL具塞試管中,加入0.2mol/L KOH-甲醇溶液5mL,于50℃水浴中震蕩反應30min,冷卻,加入石油醚5mL、飽和 NaCl溶液2mL,震蕩10min,靜置分層,取上清液,加入無水硫酸鈉少許,離心,取上清液。
1.2.3 杜仲籽油 α- 亞麻酸尿素包合方法[4-6,8,13-15]按實驗方案預先設定的比例,將一定量的尿素和95%乙醇加入到500mL三口燒瓶中,于60℃水浴中磁力攪拌并加熱回流,至尿素溶解完全后,加入一定量的已在60℃水浴中預熱過的杜仲籽油混合脂肪酸(N2保護),反應混合物于60℃加熱回流并磁力攪拌至變成澄清透明溶液后,于室溫下冷卻30 min,后在預先設定的溫度下進行包合反應。包合一定的時間后取出迅速減壓抽濾,用95%的乙醇清洗結晶體,濾液移入分液漏斗,加入適量石油醚,用10%的HC1溶液酸化濾液至pH2~3,再加入適量水,充分萃取,分取有機相,用石油醚多次萃取水相,棄去水層,合并有機相,有機相以5%NaCl水溶液水洗至中性,加入少量無水硫酸鈉脫水,抽濾,旋轉蒸發(fā)回收溶劑,得到富集的不飽和脂肪酸。
1.2.4 杜仲籽油α-亞麻酸尿素包合工藝的優(yōu)化根據前期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分別選取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95%乙醇與脂肪酸質量比、包合溫度以及包合時間為4個實驗因素,以α-亞麻酸純度為考察指標,采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設計4因素4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轉組合實驗,以優(yōu)化確定最佳尿素包合工藝參數。確定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X1)、95%乙醇與脂肪酸質量比(X2)、包合溫度(X3)以及包合時間(X4)的零水平分別為 3∶1、8∶1、0℃ 和 16h。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中各變量的編碼和相應的因素水平值見表1。采用DPS 7.05數據處理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進行工藝參數優(yōu)化。
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實驗方案及結果如表2所示。
采用DPS 7.05數據處理軟件對表2中的實驗結果進行二次多項式逐步回歸分析,計算出回歸模型方程的各項系數,從而得到α-亞麻酸純度(Y)的回歸模型方程如下:
表2 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實驗方案及結果Table 2 Quadratic rotation-orthogonal combination experimental design scheme and results
為檢驗回歸模型方程(1)的有效性,按F1=失擬均方/誤差均方,F2=回歸均方/剩余均方,進行二次F檢驗。實驗結果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回歸模型方程的失擬性檢驗F1=2.57135 <F0.05(10,11)=2.85 及 F0.01(10,11)=4.54,失擬不顯著,說明所建立的二次回歸模型是適當的,模型方程與實際情況擬合較好;回歸方程顯著性檢驗F2=25.02630>F0.01(14,21)=3.07及 F0.05(14,21)=2.20,檢驗極顯著,說明該模型方程與實際情況吻合很好,模型成立。對回歸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在α=0.05顯著水平剔除不顯著項后,得到簡化后的回歸模型方程為:
2.3.1 單因素效應分析 采用降維分析法,將回歸得到的簡化模型方程(2)的四個因素中任意三個固定在零水平,對單因素進行效應分析,結果見表4及圖1。
表4 單因素效應分析Table 4 Effective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圖1 各單因素與α-亞麻酸純度(%)關系曲線Fig.1 The relationship curves of single factors to the purity of α-linolenic acid(%)
由表4及圖1可知,尿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1)、95%乙醇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2)以及包合時間(X4)3個影響因素在-2到2水平上變化時,α-亞麻酸純度首先隨著因素水平值的增加而增加,至最大值后,又隨著因素水平值的進一步增加而有所減小;而包合溫度(X3)影響因素在-2到-1水平上時,隨著因素水平值的增加,α-亞麻酸純度呈小幅度緩慢上升,包合溫度變化對α-亞麻酸純度的影響不太明顯,在-1到2水平上時,隨著包合溫度因素水平值的增加,α-亞麻酸純度則明顯下降。上述各單因素變化趨勢與前期單因素實驗的結果基本吻合。
此外,由圖1可知,在處于-2~2水平區(qū)間時,各影響因素 X1、X2、X3、X4與 α-亞麻酸純度關系曲線中,包合溫度(X3)與α-亞麻酸純度的關系曲線最接近線性關系,表明包合溫度(X3)對α-亞麻酸純度的影響最為顯著,與由表3中F值導出的結論一致。由表3中F值大小可知,各影響因素 X1、X2、X3、X4對α-亞麻酸純度影響的主次順序依次為:包合溫度(X3)>95%乙醇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2)>尿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1)>包合時間(X4)。
表3 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實驗結果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f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quadratic rotation-orthogonal combination design
表5 各變量Xi取值頻率分布Table 5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each variable Xi
2.3.2 各因素之間的兩兩交互作用效應分析 將回歸得到的簡化模型方程(2)的四個因素中任意兩個固定在零水平,考察四個因素中兩兩間的交互作用,可分別做出其相應的響應面圖。
觀察各相應面圖并結合表 3中 X1X2,X1X3,X1X4,X2X3,X2X4,X3X4各項 p 值的大小可知,回歸得到的模型方程(1)中,具有顯著性(p<0.05)的交互作用項僅有X1X3,見圖2。由圖2可知,在尿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1)一定時,隨著包合溫度(X3)的逐漸升高,α-亞麻酸純度先短暫小幅度緩慢上升后即大幅度明顯下降,表明包合溫度的改變對α-亞麻酸純度的影響顯著,隨著包合溫度的升高,α-亞麻酸純度整體上呈下降趨勢。而在一定包合溫度下,隨著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的增加,α-亞麻酸的純度也相應增加,但α-亞麻酸的純度增至最大值后,隨著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的進一步增大,α-亞麻酸的純度則反而有所下降。當尿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1)位于-1.5~1.5 水平,包合溫度(X3)位于-2~-0.5 水平時,α-亞麻酸的純度相對較高。
為了獲得最佳包合工藝參數,對實驗數據進行頻數分析。選取α-亞麻酸純度大于78.01%的139個方案進行頻數分析,得到95%的置信區(qū)間如表5所示。
圖2 尿素與脂肪酸的質量比(X1)與包合溫度(X3)的交互作用Fig.2 The interaction of urea-fatty acid ratio(X1)and inclusion temperature(X3)
由表5可知,尿素包合法富集純化α-亞麻酸的最佳包合工藝參數范圍分別為: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為2.936∶1~3.143∶1,95% 乙醇與脂肪酸質量比為9.118∶1~9.76∶1,包合溫度為-10.75~-7.81℃,包合時間為16.656~17.816h。在此包合參數范圍內,富集純化獲得的α-亞麻酸的純度均大于78.01%??紤]到生產實際的可操作性,可將最佳包合工藝條件定為: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為3∶1,95%乙醇與脂肪酸質量比為9∶1,包合溫度為-9.0℃,包合時間為17.0h。
為檢驗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分析得到的回歸模型方程的可靠性,選取優(yōu)化獲得的最佳包合工藝參數進行3組平行驗證實驗,并在對應條件下用回歸方程(2)求出α-亞麻酸純度的理論預測值,與實驗實測值比較。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實驗實測值與理論預測值相比,其平均絕對誤差僅為-0.98%。驗證實驗結果表明,利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設計回歸得到的模型方程是可靠的,其擬合結果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
表6 驗證實驗結果Table 6 Results of validation expertments
3.1 杜仲籽油富含α-亞麻酸,是α-亞麻酸的理想來源。本研究首次嘗試利用杜仲籽油生產高α-亞麻酸含量的產品,為α-亞麻酸保健品的生產及杜仲籽的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徑。
3.2 實驗結果表明,尿素包合法富集純化杜仲籽油α-亞麻酸的最佳工藝條件是:尿素與脂肪酸質量比為3∶1,95%乙醇與脂肪酸質量比為9∶1,包合溫度為-9.0℃,包合時間為17.0h。最佳包合工藝條件下,α-亞麻酸的純度可達 82.63%,與理論預測值83.61%相比僅相差-0.98%。
3.3 本純化富集工藝簡單,條件溫和,且所用試劑價廉易得,均可回收再利用,較適合于工業(yè)化大規(guī)模生產,但若要進一步提高α-亞麻酸純度,獲得高純度的α-亞麻酸,生產中還需將不同純化方法進行組合優(yōu)化。
[1]麻成金.杜仲籽油的提取及微膠囊化技術研究[M].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7.
[2]孫蘭萍,張少君,馬龍,等.α-亞麻酸的分離與純化技術研究進展[J].包裝與食品機械,2010,29(2):51-55.
[3]吳彩娥,許克勇,李元瑞,等.尿素包合法富集獼猴桃籽油中 α-亞麻酸[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5,36(5):57-60,64.
[4]趙虹橋.枳椇籽油α-亞麻酸的提取、富集及微膠囊化技術研究[M].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
[5]呂秋楠.蠶蛹中高純度α-亞麻酸及氨基酸提取工藝的研究[M].蘭州:蘭州理工大學,2009.
[6]楊秀芳,伍發(fā)云,杜小暉.尿素包合法富集花椒籽油中α-亞麻酸工藝的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9,27(5):65-67.
[7]吳明一.尿素包合法純化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2007.
[8]張氽,闞建全,陳宗道.尿素包合法分離花椒籽油中的α-亞麻酸的正交實驗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4,2:28-31.
[9]蘆雅麗,趙建邦,宋平順.氣相色譜法測定白蘇子與紫蘇子中亞油酸和-亞麻酸的含量[J].中國藥師,2010,13(8):1087-1089.
[10]彭密軍,彭勝,伍鋼,等.杜仲籽油中α-亞麻酸的甲酯化方法優(yōu)化[J].中國油脂,2009,34(1):76-79.
[11]岳巧云,張靜,劉恭源,等.氣相色譜法測定干果中的α-亞麻酸[J].食品科學,2009,30(24):359-361.
[12]李大婧,宋江峰,鄭安儉,等.氣相色譜法測定軟膠囊中α-亞麻酸的含量[J].江蘇農業(yè)大學,2007,23(5):497-498.
[13]趙人俊,鄭幼霞.月見草中 r-亞麻酸富集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1995,10(2):44-47.
[14]張海祥,方婷婷,潘文娟,等.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尿素包合富集蠶蛹油 α-亞麻酸的工藝[J].食品科學,2011,32(4):74-77.
[15]胡小泓,潘成杰,王超,等.葵花油不飽和脂肪酸的富集工藝研究[J].西部糧油科技,2001,26(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