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平 孟建勛 錢金根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科 桐鄉(xiāng) 314501
運用改良序貫療法根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Hp療效觀察
范國平 孟建勛 錢金根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消化科 桐鄉(xiāng) 314501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門螺桿菌 改良序貫療法 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
目前對幽門螺桿菌(Hp)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需要進行根除Hp治療已達成共識,傳統(tǒng)的幽門螺桿菌三聯(lián)(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天療法仍作為首選方案[1]。但在Hp根除治療過程中,耐藥菌不斷增多,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對Hp根除率已降到80%左右[2]。如何探尋更好的Hp根除方案已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國外研究表明序貫療法根除Hp超過了90%[3]。本院采用改良序貫療法根除Hp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0月—2012年4月在我院消化內(nèi)科診療的Hp陽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6例,采用完全隨機設(shè)計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齡28~64歲,平均47.62歲;病程8~39個月,平均17.86個月。對照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齡29~64歲,平均48.18歲;病程7~37個月,平均18.47個月。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按羅馬Ⅲ標準,符合下列1項或以上癥狀,餐后飽脹、早飽、上腹疼痛或上腹燒灼感,無器質(zhì)性疾病可以解釋這種癥狀發(fā)生,在診斷前至少存在6個月,診斷前3個月癥狀滿足診斷標準[4]。②Hp感染的診斷標準:14C呼氣試驗檢測陽性確定為Hp感染。③病例排除標準:有明顯的肝腎功能異常,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合并有糖尿病、甲亢、自身免疫結(jié)締組織疾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相關(guān)藥物過敏、精神病及伴有腸易激綜合癥等,近4周內(nèi)使用過抗生素、鉍劑、H2受體拮抗劑、質(zhì)子泵抑制劑或既往接受過Hp根除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改良序貫療法,即前5天給予蘭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g,第6、7天給予蘭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最后3天蘭索拉唑3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500mg,均每天2次口服,總療程10天;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給予蘭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均每天2次口服,療程7天。
1.4 Hp根除檢測 療程結(jié)束4周后進行14C呼氣試驗,檢測陰性為Hp根除。
1.5 臨床療效評估方法 自制表格采用癥狀積分法評估:以餐后飽脹、早飽、上腹疼痛、上腹燒灼感4項作為臨床癥狀評估,在根除治療前、根除治療結(jié)束4周后對比填寫癥狀調(diào)查問卷。按癥狀輕重分4級:0級:指沒有不適癥狀,0分;1級:指稍注意有癥狀,興奮及工作狀態(tài)無癥狀,1分;2級:常有自覺癥狀不能消除,對工作生活有輕度影響,2分;3級: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睡眠,須用藥控制,3分。
1.6 不良反應(yīng)評估 根除治療后填寫不良反應(yīng)問卷,包括頭痛、頭暈、困倦、惡心、嘔吐、腹瀉、舌炎、皮疹等8項。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Hp根除率、癥狀緩解有效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 χ2檢驗,癥狀積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最明顯的癥狀改善2個等級或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癥狀改善1個等級;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
2.2 Hp根除率 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組Hp根除率78.3%(36/46),改良序貫療法組為95.0%(57/6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臨床療效 兩組根除Hp治療前單項癥狀積分和總體積分均無明顯差別,根除Hp治療后臨床癥狀積分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上腹燒灼感、早飽、上腹疼痛及總體積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95%,對照組為8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不良反應(yīng) 對照組為10.9%(5/46),治療組為11.7%(7/60)。兩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癥狀比較輕微,均可耐受,無終止治療,停藥后癥狀消失。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n/例 上腹燒灼感 餐后飽脹 早飽 上腹疼痛 總體積分治療組對照組60 治療前治療后46 治療前治療后2.37±0.28 1.03±0.49*▲2.35±0.31 1.28±0.56* 2.24±0.36 1.02±0.58* 2.17±0.37 1.11±0.60* 2.16±0.42 0.95±0.54*▲2.26±0.34 1.19±0.52* 2.04±0.45 0.88±0.68*▲2.08±0.43 1.12±0.63* 8.82±1.01 3.88±1.94*▲8.86±1.12 4.73±2.19*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目前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為多因素疾病,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內(nèi)臟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幽門螺桿菌,精神心理因素等有關(guān)[5]。國內(nèi)外研究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Hp感染率為40%~80%,長期Hp感染可使胃和脊髓中P物質(zhì)、血管活性腸肽和降鈣素基因相關(guān)肽免疫反應(yīng)神經(jīng)元顯著增加,這些神經(jīng)肽的增加與疾病產(chǎn)生、胃排空延緩、近端胃受限擴張不良密切相關(guān)。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使胃黏膜炎癥消退,顯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癥狀[6]。
近幾年來幽門螺桿菌(Hp)對抗生素耐藥日益嚴重,而繼發(fā)性耐藥與抗生素不當使用密切相關(guān)。傳統(tǒng)三聯(lián)療法已難獲得滿意療效,并且首次根除治療后出現(xiàn)耐藥菌株感染患者明顯增多。近幾年國外學者創(chuàng)新提出一種新的Hp根除方案——10日序貫療法使Hp根除率顯著提高,已有多個臨床試驗證實優(yōu)于三聯(lián)療法[2-3]。10日序貫療法指:前5天PPI+阿莫西林,后5天PPI+克拉霉素+替硝唑。本研究采用改良序貫療法:10日序貫療法基礎(chǔ)不變,僅僅是阿莫西林使用由5天變?yōu)?天(第6、7二天與克拉霉素重疊),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具體設(shè)計考慮:①幽門螺桿菌對阿莫西林耐藥仍非常少見,大部分報道耐藥率低于1%,所以阿莫西林仍是根除Hp較好的藥物之一[7]。先使用阿莫西林抗菌可以減少胃內(nèi)Hp細菌的負荷量,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幽門螺桿菌對后續(xù)抗菌藥物的敏感性。②阿莫西林破壞了幽門螺桿菌的細胞壁,從而可以增加克拉霉素、替硝唑藥物的進入量,增強了藥物的療效。③減少了阿莫西林與克拉霉素交替使用時細菌逃脫藥物抑制的現(xiàn)象。故對提高Hp根除率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替硝唑與甲硝唑同屬硝基咪唑類,由于甲硝唑在其它感染中廣泛使用,致使甲硝唑的耐藥率是抗Hp藥物中最高的。替硝唑耐藥率較低,作用時間更長,也更進一步提高了Hp的根除效果[7]。本研究顯示,使用改良序貫療法Hp根除率可高達95%,顯著高于對照組。本次研究也顯示兩種方案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后均使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使用改良序貫療法組多項臨床癥狀積分及整體積分改善更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yīng)相似,均癥狀輕微可耐受。
[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幽門螺桿菌科研協(xié)作組.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J].胃腸病學,2008,13:42.
[2]童錦祿,冉志華,沈駿,等.10天序貫療法與標準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薈萃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8,17:106.
[3]Tong JL.Sequential therapyvs standard triple therapi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J Clin PharmTher,2009,34(1):41-53.
[4]孫菁,袁耀宗.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Ⅲ標準的淺談[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11):764-765.
[5]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國消化不良的診治指南(2007,大連)[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2):832-833.
[6]劉文忠.重視炎癥在功能性胃腸疾病中的作用[J].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641-642.
[7]厲有名,胡申江,陳亞崗.內(nèi)科學新進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14-123.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