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獻梅
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在手足口病治療中的應用
甘獻梅
目的探討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材料,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26例,觀察組30例,分別采用常規(guī)治療和聯合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治療一周后,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采用常規(guī)方法聯合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有效促進患兒的恢復,提升痊愈率。
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手足口?。慌R床療效
手足口?。ㄓ址QHFMD、發(fā)疹性水皰性口腔炎)是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5歲以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病原體為腸道病毒[1]。感染后其顯著特征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明顯皰疹伴發(fā)燒。此病預后一般較好,輕者多在10天以內可痊愈,少數重癥患兒可出現并發(fā)癥,例如病毒性心肌炎、神經系統(tǒng)病變、無菌性腦膜炎、腦積水、肺水腫等,嚴重者最終死亡[2]。筆者通過研究我院30例經由人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的資料,臨床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兒。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齡6個月~4歲,平均(2.3±0.6)歲;病程1~5d,平均(1.6±0.4)d?;純壕邪l(fā)熱、嗜睡、頭痛、手足口腔皰疹潰瘍、精神差、飲食差、易受驚、全身抖動震顫、肢體抽搐等癥狀。隨機將56例患兒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26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情均經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符合流行病學標準:此病兒童多發(fā),發(fā)病時間于夏秋兩季,具有廣泛流行性,無地區(qū)差異,多集體處引發(fā)感染。臨床癥狀:發(fā)熱,斑丘疹樣病變出現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多為橢圓型皰疹,皰液清晰,皰疹大小不一,大者可有黃豆粒大小,并伴有精神差、嗜睡、驚厥、肢體抽動等癥狀。病原學確診:檢測出腸道病毒,如Cox A16[3]。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支持療法:隔離患兒,補充營養(yǎng),適當補液,復合維生素B口服以預防驚厥,多飲水,按時做口腔護理確??谇恍l(wèi)生??共《炯翱垢腥局委煟航o予阿昔洛韋等高效廣譜抗病毒藥物,以減輕疼痛。通過含漱相關漱口藥物以防止感染并用克林霉素等抗感染藥物以退熱。對癥治療:發(fā)熱者給予物理降溫或口服布洛芬、奈普生等退熱藥及清熱解毒藥;金霉素軟膏等外用藥物涂抹局部皮疹處;伴有嗜睡、精神不佳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者給予甘露醇或地塞米松治療;伴有肢體抽搐驚厥者,可用安定等鎮(zhèn)靜劑。
1.3.2 觀察組聯合常規(guī)治療與靜脈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每次用量200mg/(kg?d),滴注qd,靜注前給予適當地塞米松。一周后,觀察治療效果及癥狀消失時間。
1.4 療效評定治愈:體溫恢復正常,正常進食,皰疹皮疹已消退,并無殘存的結痂,其他臨床癥狀消失;顯效:體溫下降,皰疹潰瘍及局部皮疹減少,飲食量增加,睡眠好轉,恢復良好;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或癥狀及體征加重[4]??傆行?(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t檢測計量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一周后兩組治療均完成,比較臨床效果,觀察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96.7%)顯著高于對照組(7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癥狀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手足口?。℉FMD)最常見的腸道病毒類型為Cox A16和EV 71,而各種類型間可以發(fā)生無交叉性免疫,多通過密切接觸以及飛沫等方式傳播[5]?;純和ㄟ^接觸被病毒感染的毛巾、玩具,飲用被病毒感染的水或食入被病毒感染的食物均可引發(fā)手足口病的感染。應早期查出病原,切斷病毒傳播途徑。目前治療手足口病的臨床方法不一,但無特別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臨床上多采用一般常規(guī)對癥治療以控制病情,并爭取早期治療,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6]。
人免疫球蛋白作為一種生物制劑,是混合血漿分離純化的結果?;旌涎獫{來源于上千份篩選后的健康血液。經過分離、沉淀、超過濾、濃縮、除菌等一系列程序而制成的澄清液體。其主要含有IgG抗體的有效成分,純度一般在90%以上[7-8]。當人體受病毒等抗原刺激時,就會產生人免疫球蛋白,通過與抗原結合發(fā)生免疫反應,起到阻斷病毒等產生抗原對人體造成危害的作用。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藥理作用屬于被動免疫療法,被感染者通過輸入人免疫球蛋白而得到大量可以與抗原發(fā)生免疫反應的抗體,受者很快得到暫時性的免疫保護,抗原與抗體結合相互作用就會直接殺死細菌和病毒,中和體內毒素,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細菌和病毒感染的作用[9-10]。免疫過程中,患兒機體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以及抗感染能力則會因免疫網絡中患者IgG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得到增強,能有效提高患兒免疫力。臨床主要用于預防麻疹和傳染性肝炎。由于人免疫球蛋白半衰期較短(16~24天),為人的血漿制成,可能傳染某些致病因子,故有一定的風險性,自身抗體的形成會因長期反復使用而受到干擾,因此,不能作為營養(yǎng)品經常使用。靜脈滴注時也不得和其他藥物混合使用。發(fā)生過敏者應立即停止使用。
本研究中,靜脈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可有效縮短病程,改善全身癥狀,明顯縮短觀察組的退熱時間、潰瘍消退時間等,有效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臨床治愈率。與抗感染藥物聯合應用,效果更明顯。綜上所述,臨床應用靜脈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意義重大,有效促進患兒的恢復,在臨床上應廣泛應用。
[1] 陳謙明.口腔黏膜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
[2] 朱琦,郝元濤,于石成.廣東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及時空聚集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0): 1824-1826.
[3] 曹瑞源,韓劍峰,秦鄂德,等.重癥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機理探討[J].生物工程學報,2011,27(5):712-716.
[4] 曹躍增,冉鵬飛,高飛.大劑量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手足口病重癥并腦炎的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5):79-80.
[5] 周海云.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與應用[J].微生物免疫學進展雜志,2009,37(4):70-73.
[6] 李正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中應用的護理觀察[J].中外醫(yī)療,2009,28(1):128.
[7] 廖承琳,潘家華,呂勇,等.小兒手足口病289例臨床觀察及治療策略[J].安徽醫(yī)學,2008,29(4):348-349.
[8] Lesniak M, Bak T, Czepiel W, et al. Frequency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cognitive disorders in stroke patients[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8,26(4):356-363.
[9] Zhou YD, Fuster JM. Visuo-tactile cross-modal associations in cortial somatosensory cells[J]. PNAS, 2000,97(17):9777-9782.
[10] Smith T.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validity and utility in a memory setting[J]. Can J Psychoatry, 2007,52(5):329-332.
R725.1
A
1673-5846(2013)01-0219-02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人民醫(yī)院,廣西柳州 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