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在有效打擊犯罪和保障人權之間實現平衡,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建立了污點證人作證制度。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對于中國刑事司法改革具有借鑒意義,應當吸納其合理精神,并對構建我國的該制度提出相關借鑒。本文首先分析了污點證人的概念,以及污點證人制度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分析我國構建該制度的可行性,最后對我國構建證人豁免制度提出建議。
【關鍵詞】污點證人;作證豁免;污點證人作證制度;辯訴交易
一、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及相關概念
(1)污點證人的概念。污點證人的概念在國際上都沒有個具體的通說,但是就其普遍理解,形成了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污點證人是了解案件情況并能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人;二是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中掌握案件真實情況較多,并希望一出庭作證的方式減輕刑罰的人;三是污點證人是指自己已經涉嫌犯罪,但是希望減輕刑事責任而愿意與司法機關合作,提供可靠證據的人;四是經有關機關同意,而提供有力證據,以減輕其刑事責任為條件,幫助追訴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證人。其中第四種觀點比較接近我們所討論的污點證人概念。(2)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的概念。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有些類似于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的立功表現,即犯罪嫌疑人提供有關于其他犯罪事實的重大線索時,便可以對其進行相應的減輕處罰或免除處罰。污點證人是犯罪嫌疑人做證人的一種形象的說法和比喻。這是在司法實踐中逐漸應運而生的一種制度。其特點就是司法機關在權衡各方面利益后,所作的一種司法交易。其目的就是為了追訴犯罪行為更加惡劣的犯罪嫌疑人,而放棄對較小的犯罪行的追訴。這樣的做法可以以較好的方式而獲取重要的犯罪證據,做到較快破案的目的,不僅體現了我國對犯罪嫌疑人人權的保護,也是打擊犯罪,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在我國建立污點證人豁免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我國盡管沒有建立污點證人豁免制度,但在我國的刑事司法和刑事法律制定中有與其相類似的情況。如我國《刑法》第63條規(guī)定:“犯罪分子有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此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的刑法規(guī)定中還是有和污點證人豁免制度相似的地方的,只是沒有明確提出。此外,刑法第392條第二款規(guī)定:“行賄人在別追訴前,主動交代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梢钥闯?,這幾條的規(guī)定其所表達的核心思想與作證豁免是一致的。其精神內核和作證豁免是一致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依照刑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訴決定?!毙淌略V訟法中的規(guī)定可以作為檢察機關不起訴污點證人的法律依據,也為污點證人在我國的構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土壤。
三、在我國構建污點證人豁免制度的設想
(1)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的適用范圍。。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一般運用于刑事案件的司法過程中,其適用范圍也是就刑事訴訟而言的,民事和行政訴訟中一般不會涉及。在我國的刑事司法實踐中,污點證人作證豁免應用于比較重大的犯罪案件中,例如走私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貪污賄賂犯罪、、恐怖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這些犯罪往往都是較嚴重的犯罪案件,其對社會的危害性較大,造成的社會影響較廣,對受害人權益的損害程度也較大,如果有尚未被偵查機關發(fā)現追訴的待證事項或其他共犯的犯罪事實,可能涉及更重大的社會危害。(2)我國構建污點證人作證豁免制度的模式模式選擇。目前學界討論比較認同的幾種污點證人刑事責任豁免模式有:罪行豁免、證據使用豁免、非正式豁免和證言使用豁免。對于中國證人豁免制度的模式選擇,普遍認為采取第一種或第二種模式,切兩種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如果選擇罪行豁免可能更有利于司法機關掌握證據,但是對于打擊犯罪、懲罰犯罪方面的作用就小了。證據使用豁免也可能更合理一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模式的適用需要具體考慮中國的國情,兩種模式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其各自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避重就輕,更好的為我的刑事司法活動服務。(3)污點證人刑事責任豁免制度的程序設計。在程序上需要考慮的問題即如何做到權利分化,防止刑事權力的濫用,各機關之間應該相互配合,相互監(jiān)督,層層申報,做到考慮全面周到以后再做是否啟用污點證人豁免的決定。程序上可以大致分為:提出、申報、核查、決定、執(zhí)行等。
污點證人豁免制度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它的逐步發(fā)展和完善還需要一個漫長的思考過程,我國在借鑒和參考其他國家的該項制度時,一定要根據本土特點,不能完全照搬,且在建立過程中要搭配與其相關的制度建設。這樣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
參 考 文 獻
[1]李建明等.據理論與訴訟實踐[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2]汪海燕.刑事證據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王進喜.刑事證人證言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4]李學軍主編.美國刑事訴訟規(guī)則[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
[5]何家弘著.證人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