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文化傳承場所,更是人的精神、道德與人性品格養(yǎng)成的場所。多渠道對話教學,是在建立師生雙方平等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是實現(xiàn)師生互換角色、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有效渠道,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有效手段。通過各個層面的對話,對學生人生品味、價值觀、社會觀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多渠道對話能夠使得師生思想碰撞,心靈溝通,彰顯出課堂的靈性,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渠道對話;語文教學;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標形勢下,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提出新的標準,小學語文閱讀是教師、學生、作者、文章之間多重對話的過程,是思維碰撞、心靈交融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對文章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文章內容,獨白式教學,而新課標下更注重學生的素質以及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新課標下彰顯學生個性,對學生進行平等民主自由的開放式多渠道對話教學,通過各個層面的交流使得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學習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好的彰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靈性。
多渠道對話,平等、互動的形式已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流。教師可以抓住對話的切入點,引導學生不斷地對文章進行深思、聯(lián)想,充分地體會文章、作者所表達的中心含義,在多渠道對話中不斷開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由外而內的深入理解,彰顯課堂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與文章對話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對話教學就是學生與文章之間的對話,而如何做到良好的學生與文章對話呢?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擺正心態(tài),不可心浮氣躁,充分運用內心感悟,達到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充分理解文章主旨,繼而對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
(一)與文章語言對話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在進行獨立地閱讀后能夠有效地對文章進行深思。在語文教學前學生可以預習文章,在課堂上讓學生初步談一下閱讀文章的感受,對文章主旨表達內容進行分析。學生的觀點不是全部正確的,但是這個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生能夠讓自己真正地走進文章內部,去感受文章所表達的內容。
(二)與作者對話
學生與作者對話,是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站在作者的角度,充分理解作者內心的感受,感受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所處的社會背景,自身所處的境地,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閱讀就是要與作者產生內心的共鳴,從文章中吸取精神,不斷升華自己的過程。學生處在現(xiàn)代的角度,體會作者寫作的內容、時間、背景,充分進行精神上的結合碰撞,對作者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看法,激活文章內容,使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心靈得到升華,感悟文章生命靈性。
(三)自我心靈對話
對話意味著學生對內心世界的關注。與心靈對話讓學生能夠用心體驗文章,進行解讀。閱讀文章進行理解,反應到學生的心靈深處。閱讀不僅僅是內化文本,不僅僅是揣度作家的語言,重要的是理解作者情感流露,文章主人公內心思想,充分做到與文章情感交流,體會閱讀的樂趣。對文章的充分感悟,逐步提升文章靈性。
二、教師與學生對話
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彼此互相傾聽、交流、反思、提出見解、進行反駁,更彰顯課堂靈性。個性化解讀文章,學生、教師之間進行充分交流,進行思想碰撞更有益于學生對文章的把握。
(一)話題辯論式對話
教師或學生針對文章內容引起的一個共同探討的話題的對話,這種對話不僅僅緊扣文章內容,更能激發(fā)課堂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晏子使楚》,閱讀完楚王如何羞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駁的內容后,教師可以提出話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大家對晏子有什么看法”?有的學生會認為晏子是個機智不畏強權的人。有的同學進行反駁,晏子沒有自知之明,當時的環(huán)境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危險。有的認為…….教師針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把文章與時代集合,引發(fā)學生對寫作的不同看法,引導學生運用文章的文字證實自己的觀點。
(二)聯(lián)想生活對話
聯(lián)想對話是教師找到文章中某個熱點話題,進行師生之間共同探討的方式。如講《少年閏土》課時內容,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學生,和閏土相比我們的優(yōu)勢是什么,我們差什么?有的學生會回答“我們現(xiàn)在衣食無憂”“我們的目光不如閏土的長遠”等等。教師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針對文章內容聯(lián)想生活,與生活對話,學生的好奇心決定其更想成為“研究者”,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文章與生活相結合的部分,同時反映感受文章的內容,不斷對自己進行升華,在文章與生活間不斷延伸,激發(fā)課堂熱點,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引向生活,使學生能夠感受文章的同時,更能感受生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充滿靈性使得學生與教師在學習中充滿快樂,同時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對渠道對話可以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活躍氣氛,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主動性提高,充分反映出語文教學中應有的靈性。
參考文獻
[1]米靖,馬丁·布伯.對話教學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3(2).
[2]陳雄飛.對話教學:意義與問題[J].教師之友,2005(3).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