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成為了一年級的班主任,感觸頗多。讓我深思:教育的概念。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一年級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更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人生最重要的習慣都是從小養(yǎng)成的。所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對小學一年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做為班主任,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是首要任務。什么是習慣?——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他指出,習慣形成是指長期養(yǎng)成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
良好的習慣,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都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個人來講,一種好習慣能使你終身受益。
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是人生的第一次轉折。他們智力上存在的差異極小,競爭的是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要有一個養(yǎng)成、教育及訓練的過程,老師在這過程中起著引領的作用。那么,對于一年級新生需要培養(yǎng)哪些習慣呢?
(一) 文明禮貌的習慣。
我國歷來重視文明禮儀,對祖國的未來建設者也要從小開始滲透禮貌教育,養(yǎng)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尊敬老師,見面行禮,主動問好,接受老師的教導,與老師交流。同學之間不可互相辱罵,廝打等。
(二)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習慣。那么,一年級學生在哪些具體事情上就是對自己行為負責呢?——自己的垃圾自己丟到垃圾箱,自己保持桌椅整齊及周圍一塊的清潔衛(wèi)生,教室里自己旁邊的窗戶、窗簾、燈光、開關,要自己負責。學習上的錯誤要自己改正,行為上的錯誤更是要知錯能改。責任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講也許很難懂,但這些具體的事卻可以讓他們從小知道什么是責任。其次培養(yǎng)孩子專心致志的習慣。專心致志是形容一個人做事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告訴學生在學習時就應該專心學習,在玩耍時就應該盡情玩耍。
(三)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包括:專心聽講的習慣,主動提問的習慣,認真閱讀的習慣,嚴守紀律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正確運用課堂語言的習慣等。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會主動地去學,主動地思考,主動地去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其綜合素質也將得到全面提高。
一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年級班主任的我必須抓住時機,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yǎng)成,益終身\"。那怎樣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呢?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⑴ 采用兒歌 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年級學生要養(yǎng)成的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課前、上課、放學、作息等,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無一不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育。這么多的習慣讓剛入學的小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單憑老師的說教很難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兒歌來強化新生的行為規(guī)范,讓學生在說兒歌的過程中,記住要求,以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為讓學生記住聽到上課零聲響了,馬上坐好,等待上課的要求,養(yǎng)成習慣,可以用兒歌:一二三、快坐端。四五六,認真聽。七八九,勤動腦\"。對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要求編成兒歌,符合小學心理、生理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而適時的拍手歌使其明白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知不覺中習慣得到了規(guī)范和強化。
⑵ 用故事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
用故事培養(yǎng)孩子好習慣,我會精心選擇一些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流傳了很久,有些則是在海內外廣泛流傳,它們猶如一面的鏡子,讓孩子能很容易地看到自身的壞習慣,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當講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的時候,讓孩子明白講衛(wèi)生的孩子更健康,我會講個\"小豬變干凈了\"的故事:當讓孩子懂得\"惜時\"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明白珍惜時間才有收獲,我會從\"流浪漢和時光老人\"談起;當面對任性的孩子時,我會講個\"任性的瑪拉\"的故事,讓孩子知道沒有人愿意為\"任性\"買單等等。讓孩子在故事中更好地培養(yǎng)良好習慣,讓他們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⑶ 以身作則, 激勵進取
人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師要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課起立時,教師標準的站姿,就是無聲的命令;下課后,教師俯身撿紙,就是最好的榜樣。對學生好的行為,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語,一個親昵的動作,一個微笑,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作學生的表率。當?shù)孛嬗屑垥r,我會趕緊撿起;教室桌椅歪斜時,我會整理整齊;講桌不整潔時,我會清理干凈。我相信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的學生就會照著我去做。只有從最細微、最貼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才能對學生的良好習慣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⑷ 注重實踐 ,演練鞏固
養(yǎng)成習慣貴在實踐。葉圣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yǎng)成中的身體力行。他認為,要養(yǎng)成某種好習慣,要隨時隨地加以注意,躬行實踐,才能收到相當?shù)男Ч?,兒童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要有實際表演練習,只教給他們行為準則,而不讓他們去做,就難以形成言行一致的品質習慣。平時,可緊密結合教學過程隨時評價學生的常規(guī)遵守情況,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覺自愿地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
⑸ 激勵 進取 ,情感體驗
小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想讓別人感到自己能力超群。所以當他們取得成績時,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如果老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予以表揚鼓勵,學生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并產生完美感、榮譽感。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經常用\"肯定\"激勵學生的自尊、自信。用\"贊賞\"激發(fā)學生的自律、自強,從而培養(yǎng)學生成功的習慣。我要經常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機會。帶個\"小老師\",每天檢查同學讀書情況,讓每位學生輪流嘗試班長、小組長的角色體驗,既培養(yǎng)了責任心,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因而我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則》的條款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引導學生評價自我,評價他人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在不斷的強化中深化,內化為自己的本能行為。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發(fā)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
今天的兒童,明天國家的棟梁,只有把習慣這個基礎打扎實了,方才能談其他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好習慣,奠基好人生。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成就未來的重任就在我們的手上。讓我們攜起手來,為 希望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