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中心任務。本文通過將小學音樂課堂與德育滲透相結合,并通過相關的課堂案例來論述這一主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通過音樂課來進行德育滲透,不僅有助于學生放松身心,提高審美情操,更有助于學生形成和樹立主流價值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 滲透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理論性的知識接受的效果不好,如果進行正面直接的德育教育,或者在學生發(fā)生一些錯誤的時候,教師進行直截了當指出,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我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際,認為可以利用小學音樂課堂,于無形之中滲透德育教育。
1 學習積極向上的歌曲,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心理學指出,學生在心情較好的情況下比心情抑郁的情況下,對于知識的消化能力相差三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小學音樂課本上的很多內容,實質上都是一個很好的德育教學案例,但是如果教師生硬的將這些道理通過說教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可能不容易收到良好的成效。魯迅曾經說過:\"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可見,愛國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具備的品質,中國自古就有\(zhòng)"修身治國平天下一說,其蘊意也在于引導我們自小培養(yǎng)愛國情操。
小學音樂課正是提供了這樣一個愛國教育的契機。比如我在教學《黃河大合唱》時,通過教會學生唱歌,讓他們在意猶未盡的音樂氛圍中,感受和領悟一種對生活、對人生積極的、向上的認知。在欣賞《我家在中國》時,我還跟學生說:我們可以用心去體會祖國的大好河山的壯麗,感受到對祖國經濟日益繁榮、蒸蒸日上的一種欣喜、自豪和贊美之情。通過類似的引導加上學生在唱歌時所攜帶的那種豪邁的激情,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 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珍惜感情
聯系現實生活,教會學生細致觀察生活,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導學生珍惜自己擁有的美好感情。例如身邊的友情,家庭中的親情,進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如學會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體恤長輩對他們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學會關心長輩,尊敬他人,這些都是一個小學生所應該具備的德育品質。
比如一次音樂課上,我讓學生欣賞《友誼地久天長》時,我看到他們聽得入迷,他們首先是被歌曲中所具備的美感吸引了,優(yōu)美的音樂節(jié)奏,緩緩傾注到他們的內心世界,在這樣的氛圍中,我進行引導:\"友誼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種重要情感,一定要珍惜。\"
3 言傳身教,感染學生品格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最簡明、最容易又最有效果的辦法就是把他們應該做或者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的眼前。\"這也充分說明了\"身教重于言傳\"的作用。在小學音樂課的德育滲透中,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延伸和創(chuàng)新,更要注重教師自身德育素質的提升,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進而感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
一方面教師應以身作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要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在專業(yè)領域具備一定的知識,更要在道德領域樹立起典范,進而感染學生。比如一次在課堂上,后排有幾個學生竊竊私語,擾亂了課堂紀律,我本想責備他們幾句,但是轉念一想,正面責備可能不但收不到成效,還會讓他們更加無視課堂紀律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課堂上專注講課,并且以謙虛、和藹的態(tài)度跟后排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且跟學生們講了一些音樂學家的名人軼事,在講解中,我說道:\"老師經常反思自己每天上課的每一個細節(jié),回想自己的不足,希望同學們對于老師身上的錯誤嚴格指出來,當然,老師更希望和你們成為朋友,一起進步。\"說完這些,我看到后排學生瞬間羞愧的低下了頭,此后的課堂紀律也好了很多。
另一方面,要與學生之間營造起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和諧為基礎,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群體中,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活。平日課間,我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喜好,關注他們內心的感受,與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讓我收獲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