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學英語教學中呈現出分化早和兩極分化擴大的現象,中小學銜接教學引起了廣泛重視。Starter 教材銜接特點明顯,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有很多矛盾需要解決,如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銜接內容的取舍等,本文基于Starter 教材教學過程,結合理論和實踐,以中學階段的宏觀教學和課程發(fā)展為主線,探究了起始階段亟待解決的情感態(tài)度、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策略三個方面的銜接問題的策略,實踐證明,該教學方案能有效減少英語教學中的分化現象。
【關鍵詞】Starter教材 英語教學 策略
自2002年小學普遍從3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程以來,學生進入初中時都有了3-4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但一方面由于小學學習階段師資情況、教學要求、考試評價、受重視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學生進入初中時在英語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目的、學習習慣、態(tài)度、方式和情感等方面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甚至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另一方面中小學牛津教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差異較大,小學教材圖文并茂,主要學習常見詞匯和簡單句型,學生活動以視、聽、說、玩、演為主,主要目的在于激發(fā)興趣的同時感知語言材料;而初中牛津教材的容量、深度、廣度、難度、密度有了很大提升,教學活動以話題為主線,任務為主導,輔以功能和結構項目,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更加重視可理解性語言材料的輸入和輸出,同時對自主英語學習有了一定要求,這時也會導致部分基礎尚可以的學生再度分化。再者小學英語評價主要考察聽說和交際用語的匹配,而中學英語對寫的要求明顯提高,重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學生英語學習的壓力會大大增加。由此可見,初中英語起始階段的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銜接好小學教學和中學階段的教學,本文主要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對初中英語起始階段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1 Starter教材的特點
Starter 教材又名《新課標初中英語預備課程》,全書由四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包含三個單元,共十二個單元,主要由導入-聽-說-讀-字母-語法-語音-任務\"幾部分組成,前三單元側重字母,后三單元側重語音。導入、聽、說三部分以對話形式呈現,閱讀多以短小篇章形式呈現,話題均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語言情景真實,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語法項目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語音部分系統(tǒng)地介紹了音標(該部分不再列入初中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拼讀單詞的能力。任務部分以易于學生口頭操練和表演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單元所學內容,寓教于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方便。內容上,整合復習小學知識的同時,又呈現了少量7A 牛津的內容;形式上,編排類似初中牛津教材;突出了牛津教材任務型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本教材主要用于銜接中小學英語教學,原則上教學時間為12周左右。
2 Starter教材的功能優(yōu)勢
2.1 有利于幫助英語學困生重新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從而有效降低低分率
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學習主體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其支持者認為,與語言學模型及心理學理論相比,情緒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的成功起著更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如果鼓勵學生,使其具有對目標語言和目標文化正確的態(tài)度和興趣,學習就會取得成功。事實上,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的記憶、想象、思維等心智功能的發(fā)揮尤其會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能夠促進大腦中信息的組織、加工和儲存,而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會對心智功能產生抑制作用,因此,中學起始階段的教師有必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摸清學習的問題和缺漏,面向每個學生,調整心態(tài),包容、鼓勵、欣賞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一般Starter 教材的授課時間控制在4周左右,較為合理,如生源質量很好,不妨作為補差教程處理。Starter教材的單元內容安排遵循先易后難、先慢后快、先少后多的原則,這樣的編排有助于所有學生(尤其學困群體)獲得英語學習的成功和自信心;Starter教材的版面設計插圖生動有趣、情境設置生動、語言簡潔、梯度明顯,有助于學生感知、理解和操練語言;Starter教材的各項課堂活動,有助于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學習使用英語,這時教師的肯定、鼓勵和表揚,會帶給每個學生愉悅的學習體驗。從而真正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效減小分化,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2.2 有利于重點突破語音、語法、句型和篇章,有效提高學生中學英語的學能
新入學的初中生英語單詞的發(fā)音都停留在模仿、死記硬背,甚至漢字的諧音上,朗讀詞、句、篇時缺少語塊意識和輕重,難以整體理解句意,只能逐字翻譯成漢語,語法規(guī)則懂得一些,但不會運用,句型會說一些,卻不善于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更不會相互轉換,篇章的背誦和記憶有一定困難,而這些都是初中英語學習的基礎學習能力要求,為此,有必要對Starter教材進行整合,刪減和補充,重點突破語音、詞匯、句型、篇章和語法。
2.3 有利于逐步訓練培養(yǎng)學生初中英語學習的正確習慣、方法及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其中學習策略(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初中起始階段的學生其智力發(fā)展階段處于由具體運算思維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逐漸擺脫具體事物運算,建立對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進行邏輯運算的能力,但每一個個體具體的發(fā)展階段的出現會有差異。(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鑒于這一理論在初中起始階段策略訓練應重點突破,有的放矢。認知策略主要發(fā)展記憶、發(fā)現、總結三方面。為了實現足夠的語言輸入,初中英語學習的記憶量逐漸加大,這時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學生反復多次進行記憶的必要性,當然利用圖片、進行想象、大量及大聲聽讀都有助于記憶的增強,同時聽音寫詞、見詞讀音的能力建立在語音學習和訓練的結果上。這一階段的句型學習除了大量操練外,幫助學生觀察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從而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很多學生初始階段的學習思維常常是見木不見林的情況,這時訓練學生建立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課堂和作業(yè)的聯(lián)系,生活經驗和語言背景的聯(lián)系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更加宏觀的調控自己的英語學習。調控策略就是建立在以上基礎之上的管理自己英語學習情況的能力。初始階段可以教會學生積極地心理暗示,增強信心,并鼓勵學生積極和老師交流學習體驗,爭取老師的幫助。交際策略主要體現在合作活動中,很多時候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機會,自己學會了,再去教別人。資源策略主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網絡及音像資料豐富自己的學習,并經常提供機會讓學生相互交流,從而建立更多的習得語言的機會。懂得和學會適時使用英英字典也是這一階段的策略目標之一。A good bilingual dictionary is very important for efficient language learning. A dictionary doesn't only tell you the meaning of a word. It also tells you the grammar, Pronunciation, stress, and speech. It usually gives you an example sentence too.在學習初期,好的雙語字典不僅幫助學生擴大詞匯信息,同時讓學生更大程度地獨立于教師,但是,教師要幫助他們懂得如何使用和何時使用好手中的字典。當然,任何時候泛聽和泛讀,都是英語學習提倡的。
3 基于Starter教材的教學策略
3.1 語音教學目標定位
在Starter教學階段從字母教學、音標教學開始,幫助學生利用音標拼讀單詞、掌握必要的語音知識、養(yǎng)成正確的朗讀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掃清語音障礙,力爭讓每一個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可是教材提供的有關素材很少,操作性不強,對于起始階段的學生訓練語音來說,顯然不充分。《朗文應用語言學詞典》強調\"聽者感知聲音的方式\"才是對發(fā)音的定義。《Pra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David Nunan)一書強調發(fā)音遠不是對單個元音和輔音的準確發(fā)音,而是包含了口語中更為廣泛的領域,比如,重音、語速、語氣、 語調、停頓,甚至體態(tài)語言。同時強調為學生提供在連貫的言語中學習發(fā)音的機會,即將語音放在完整的單詞、短語和句子中訓練,這樣做的原則就是把發(fā)音語境化。如[-s] [-z] [-I z ]這三個音的訓練,可以首先給出三組名詞 (1) books grapes socks skirts (2) eggs pears beans shoes (3) oranges peaches sandwiches glasses,然后呈現句型和圖片口頭操練What's Lily doing? She's eating peaches./buying shoes/wearing socks….. 。 經過比對幾套起始英語教材,發(fā)現語音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集欣賞、體驗、反復、螺旋上升的過程,chant、 poem 、Rhyme都是很好的入門素材。淺顯易懂、容易上口,深得學生喜愛。 如Rhyme Fish, Fish, All in a Dish
Fish, fish, all in a dish
Who will eat my beautiful fish?
Fish, fish, all in my dish
在這首韻律中主要操練了[i:] [i]并且訓練了學生語言的音律(節(jié)奏、重音、語調)。再如 \"Run up the stairs by reading the words then run down again\",
這一活動形式很好地把枯燥的語音學習趣味化,有效地幫助學生感知了聲音。應該說語音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發(fā)音辨析和一定的讀音規(guī)則也是日久積累的,然而起始階段的強化學習和熏陶必然會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3.2 詞匯、句型、語法、語篇教學目標定位
《英語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要想成為熟練的語言運用者, 就必須能夠熟練地使用語言單位,而語言單位并不是人們曾經普遍認為的單詞,而是語塊和句子。因為在起始階段單詞并不是同樣重要的。我們必須把結構詞和詞項加以區(qū)別。像I, you, he 等詞便是結構詞,它們的作用可以準確地加以界定,它們是語法體系的一部分;而像tree, flower, bird 等詞則是單純的詞項,與語法體系毫無關系。就學生而言,運用結構詞的技巧是掌握一門語言的關鍵,因為由句型表達的含義主要依靠把句子連接起來的結構詞所起的作用。(L.G..ALEANDER)短語(語塊)指共同具有表意功能的語言單位,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構成,不含主語,動詞無時態(tài)變化。
Starter中的短語包括介詞短語、動詞短語和名詞短語,\"我們是否能夠有效地使用語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具有這種語塊知識。\"(Jeremy Harmer) 翻開Starter課本,四個模塊:Moduel1 Getting to know me,Moduel2 Places around me, Moduel3 Colours and things , Moduel 4 My day, 每一頁都有很生動的插圖,它們絕對不僅僅是裝飾作用。然而,課文插圖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初始階段,當一句或幾句話的意思無法用插圖準確表達時,教師必須用手勢和模仿動作。甚至譯成母語,條件是教師翻譯的僅僅是詞組而不是整個句子。起始階段語言學習的首要目標是訓練學生使用新句型,其中的規(guī)則便是語法的體現。Starter句型教學一般為限定結構的情景教學,情景領先于結構,句型主要為Yes-no questions 和Wh-questions, 兩者又分別叫作靜態(tài)型句型和漸進型句型。靜態(tài)型句型必須在錄音練習中反復訓練,同時在一系列口頭練習中給學生某種提示詞訓練,直到學生可以準確地、下意識地作出反應,同時新舊句型加以聯(lián)系,如: There are some bats in his locker. 與He has some bats in his locker. 意思相同。漸進型句型主要在檢查學生理解能力的練習中訓練,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培養(yǎng)起來,結合每篇語篇學習,訓練學生使用,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總之,Starter教材明確了中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同時以易于學生口頭操練和表演的形式讓學生鞏固各單元所學知識,寓教于樂,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方便。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的不足,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應該了解我們的學情,明確長期教學目標的同時,分解銜接階段的教學目標,有步驟、有計劃地開發(fā)課程資源,訓練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起始階段,落實教學目標,切實消除后續(xù)英語學習發(fā)展的一些隱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4 結論與建議
初中起始階段我校學生總體水平在區(qū)排名位于末位,由于我校很好地發(fā)揮了Starter教材的功能作用,學生在語音、詞匯、句型、語法、語篇等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后續(xù)學習的基礎,同時在起始學習階段利用Starter教材有效訓練了學困生英語學習習慣和策略,經過三年的努力,學困生的狀況明顯改善,在2011年中考中成績顯著,低分率由百分之四五十有效降低到10%左右,并且學生表現出較強的英語學習運用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個別學生還面臨著認知障礙、心理障礙和自主學習能力差等問題,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作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新課標初中英語預備課程》 鳳凰出版社集團 譯林出版社
[2] 《英語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7
[3] L.G. ALEXANDER 何其莘《朗文外研社新概念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4
[4] 燕華興 榮新民 《綜合英語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5
[5] David Nunan 著 林立 汪曉陽譯 《英語語言教學理論與實踐》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 譯林出版社 2008.1
[6] 杰里米. 哈默 著 王薔 陳芳 等譯 《朗文英語教學實踐》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