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了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該方法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筆紙測驗,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多元化;雙主體
1 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
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知識結構、授課內容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師和學生各自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和教師作為“教”的主體的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雙主體之間的互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1]。雙主體教學模式的實施主要分為分析、設計和評價三個階段。評價階段主要由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所組成,其中,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是對學生主動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等情況的評價,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發(fā)現(xiàn)新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新教學模式,使其更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可持續(xù)成長的條件。
2 多元化教學評價的設計
多元化教學評價,顧名思義就是在評價學生學習表現(xiàn)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而不局限于單一的紙筆測驗,它尚需包括實作評價、檔案評價、口頭評價等,而成為多種評價的方式,較能顧及認知、情意、技能之學習結果。這是李坤崇于1999年對多元化教學評價提出的論述[2]?,F(xiàn)今的教學評價大多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紙筆考試評價,這樣的評級方式雖然能量化的給出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然而確不利于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學生學習進步情況的評價,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為了獲得高分死記硬背知識,動手做實驗時應付了事,極大的傷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為了更好的完善促進雙主體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對基于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的高頻電子線路課程的教學評價方法進行了探索。
2.1 對實驗環(huán)節(jié)效果評價方法進行改革
傳統(tǒng)的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實驗都是驗證性實驗,學生主要按照實驗老師的講解進行實驗,實驗評價基本完全以學生完成實驗的完成度作為考核依據(jù),缺乏對學生能力的考核。為此,打破實驗老師傳統(tǒng)的“講”和“演示”實驗的授課方法,老師在上實驗課之前先布置實驗目的,并將實驗儀器的使用說明,模塊功能等電子版發(fā)到學生郵箱里,讓學生提前了解和掌握所用實驗器材,實驗課上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獨立分組完成實驗。實驗效果考核以問答的形式進行,按照學生完成實驗程度、回答問題準確性、對所學知識的運用程度以及對實驗掌握程度給分,分值權重依次是0.2、0.3、0.3、0.2,實驗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20%。
2.2 對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
傳統(tǒng)的課堂評價方式基本就是出勤和作業(yè)完成度,該課堂評價方式基本上無法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取消傳統(tǒng)課堂評價方式。由于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每節(jié)課基本都設有思考題,為此,以隨機點名的方式提問,針對學生思考的努力程度給分,分值占期末總成績的20%,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問題,同時兼顧學習困難同學。
2.3 對期末考試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革
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就是期末考試前等待老師劃范圍,劃重點考試內容,臨考試前突擊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僅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付考試的能力,無法學到受用終身的知識和學習方法。為此增設月考,在每月初的時候都進行一個考試,考試的主要內容就是本月所學的知識,以月考的平均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30%,促進學生平時認真學習。
3 結論
筆者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我校實際情況以及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的需要提出了多元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對課堂學生評價、實驗課程評價和試卷評價三方面進行整合和優(yōu)化,使得新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方法更貼近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更全面和客觀,同時也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得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能更好的服務學生,更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呂麗.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模式對普通高校健美操選項課教學效果的影響[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院,2011.
[2]王淑慧.多元教學評價的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