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女性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末,藝術領域出現(xiàn)的一個全新的藝術流派。中國女性藝術在西方女性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產(chǎn)生,在中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發(fā)展,至20世紀90年代真正崛起,已在中國藝術領域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但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有過于極端和出現(xiàn)偏差的地方。本文就此提出幾點看法,希望中國女性主義能在適合中國國情的女性主義理論指導下,調(diào)整方向走出誤區(qū),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關鍵詞:女性;女權主義;女性藝術
女性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末,在西方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的歷史背景下,藝術領域出現(xiàn)的一個全新的藝術流派。中國的女性主義直到20世紀80年代“feminism”一詞引入以后才出現(xiàn)。中國女性藝術的發(fā)展是在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產(chǎn)生并逐步成熟起來的。自90年代起,中國的女性藝術家們開始關注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并從女性的角度審視世界,在實踐與自我反省中逐漸使得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具有了獨特的人文價值。但是,中國女性藝術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時也存在著盲目追隨與忽略中西方差異的不足,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中國女性藝術的反思:
1 中國女性藝術對“女權”的極端表現(xiàn)和過度干涉
“女性主義”是西方女權運動下的社會產(chǎn)物,它旨在通過女權主義者的倡導和女權主義理論的影響,利用女權運動來消除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差異。中國的女權運動與歐美完全不同,“西方女權主義激昂亢奮,轟轟烈烈,富含對立仇視情緒;而中國婦女運動卻溫和舒緩,心平氣和,柔中帶剛,一派和諧互補氣氛?!盵1]中國女性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沒有“揚棄”的接受西方的女權主義理論,沒有弄清楚東西方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忽略了中西方女性的不同點。這種盲目的追隨與吸收,使得中國女性藝術在對待女性權利方面走向了極端。
“由于女權主義在界定并影響社會變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我們可以認為女權主義是徹底的政治運動?!盵2]中國女性藝術利用藝術作品反映女權問題,呼吁女性權力,是藝術與政治及社會的關系問題。中國女性主義藝術家的作品幾乎無一不是為女權主義服務的,藝術作品被富于極強的政治性,成了政治運動的工具,削弱了作為藝術作品本質(zhì)的審美性。大多數(shù)中國當代女性主義藝術家從行為及作品內(nèi)容等各方面都體現(xiàn)了藝術對政治的附庸,使藝術作品常常走向泛政治化的道路。
從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和而萬物生”、“男女陰陽調(diào)和”的觀念來看,中國人長期以來把男女之間的關系看成是一種協(xié)調(diào)互補的關系,而西方男女之間被視為是斗爭的關系。因此,中國女性藝術家不應站在西方男女斗爭關系的立場上試圖以藝術形式來捍衛(wèi)女性權利,要求“男女平等”,并倒向為女性爭取權利的極端。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diào)和諧,從儒家提倡的“中和”、“正和”、“沖和”的中庸之道到今天提出的建立和諧社會。女性藝術家所追求的“男女平等”很大程度上是女人以男人為楷模的男性價值觀的反映,是一種抹殺男女生理差異的錯誤認識。這個社會是女性和男性共存的社會,男女之間不應該是涇渭分明的關系,女性藝術家不應把自己從社會中孤立出來,而應該發(fā)展自身,在承認客觀差異的基礎上發(fā)展自我。不要只想著自己的權利,而應該在爭取自身權利的同時把握大局,與男性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協(xié)作共同創(chuàng)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2 中國女性藝術對“女性”的極端認識和過于強調(diào)
藝術本身是沒有性別的,藝術家作為一種職業(yè),也不應該有男女之別,但是不能否認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有男女性別的差異。女性主義對于性別的論證主要有男女性平等和男女性相異的兩個傾向。其實,從“女性主義藝術”一詞的出現(xiàn)到女性主義將自己的藝術與當下的公共藝術及“男性藝術”加以區(qū)別,這無疑已經(jīng)陷入了一個誤區(qū)。女性應該從生理上正視自己,承認生理上與男性的差異性。男子天生強悍、女子生而柔美,這并沒有本質(zhì)上的優(yōu)劣之分。亞當斯(J·Addams)甚至認為:“差異的存在對婦女不是不利條件,而是有利條件。”[3]女性的母性特征是女性主義爭論的另一個熱點,生育并不只是女性的事,更是整個民族的大事。認為女性是因為生育特性而受到歧視是不正確的,是一些眼光短淺者的認識。女人很少在社會上拋頭露面,是社會問題,并不是由于生殖上的問題,是其家庭、社會背景為其帶來的。[4]相反,女性應該為自己特有的生育特性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波伏瓦和費爾斯通都曾認為要想實現(xiàn)性別平等,女性必須克服生育這一特殊性。但是可以想象,如果女性不再具有繁衍和生育的能力,那么“女性”這一詞還有何意義,爭論男女相異還是相同又有何意義呢?對于女性藝術家來說,重要的不應該只是強調(diào)女性特征或者否認男女差異,女性主義藝術家應該去關注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及其內(nèi)涵。
在當前種種藝術現(xiàn)象下,女性藝術不應該以女性特征為存在的依據(jù),而應該參與到“公共藝術”之中,使之更快的成熟起來。在把握大局的情況下體現(xiàn)女性的共性,同時也要關注女性內(nèi)部種族、階級、能力等個性差異。目前很多女藝術家打著批判男性對女性身體“凝視”的旗號,在作品中特意去強調(diào)女性性別,刻意的標榜自己是女人,以性和身體為創(chuàng)作對象,使得描繪女性身體幾乎成為女性藝術品的界定標準。身體、生殖、性器官等女性特征成為濫用的女性藝術的符號。女性藝術家對性別角色的過分沉溺,有意無意的滿足了男性對女性的賞玩需求,自覺不自覺的迎合了男性的窺視心態(tài)。作為女人,以女性的視角觀察社會,不自覺的關注自己身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作為一個真正有學術見解的藝術家,更應該從一個社會人的角度去觀察社會、理解社會和反映社會,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表現(xiàn)自身——女人。
3 中國女性藝術對“女人”的狹隘理解和過分關注
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女性的從屬地位是因為女性在生理、心理和社會角色上更接近自然。[5]的確,“女性的生育功能很自然地使人們聯(lián)想到土地滋生萬物的情形,于是視女性與地、坤、陰同一屬性。”[6]女人更接近自然沒有什么不好,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由人類對大地的情感和大地與女人的聯(lián)系可以推斷,男人以女人身體為題材并不全是對性欲望的滿足。女人確實有比男人更柔美的身材,更接近于自然的曲線的美。無論是男性藝術家還是女性藝術家,選擇以女人身體為創(chuàng)造對象也是對美的追求的體現(xiàn)。女性主義如果把男藝術家對女人裸體或者半裸體的創(chuàng)作作品全部認為是其對女人窺視心態(tài)的滿足,難免有點過于片面。
中國女性主義對“女人”的過分關注主要體現(xiàn)在藝術作品的內(nèi)容上。一些女批評家認為只要是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女性主義的,這種對女權主義的錯誤引導使得現(xiàn)在有很多女藝術家對藝術題材的選擇只集中在裸體或半裸體、生殖、性器官等女性特征方面,范圍十分狹小。只要是女性的作品就一定是體現(xiàn)女性藝術的嗎?只要是女性就一定要創(chuàng)作體現(xiàn)女性主義的作品嗎?女性作品中的女人和男性作品中的女人到底有多大不同?女性藝術家對女性身體的過分關注使得女性人體的藝術形象已經(jīng)很難斷定是在為自己爭取權利還是對男性窺視心態(tài)的迎合或是女性自慰意識的流露。除了描繪身體之外,還有很多女藝術家把目光只集中在花卉等一些具體的事物上,試圖借用這些植物來描述以自己為中心的那種孤獨、自我陶醉、自我滿足的體驗。為了突現(xiàn)自我的存在,把自己與社會隔離,將藝術只鎖定在自我的生存范圍之內(nèi),這是對藝術的狹隘的理解。女性藝術家應該放眼世界、關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深層次問題,而不應該局限在女性生活的小圈子里,使得女性藝術幾乎變成自我封閉的自戀藝術。女性藝術應該關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才能使女性藝術及其作品具有真正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為中國的女性藝術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而做出應有的貢獻,使之成為中國藝術發(fā)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參考文獻]
[1]荒林,王紅旗.中國女性文化[M].三河:中國文聰出版社,2001年版.
[2]簡·弗里德曼,著,雷艷紅,譯.女權主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荒林,王紅旗.中國女性文化[M].三河:中國文聰出版社,2001年版.
[4]荒林,王紅旗.中國女性文化[M].三河:中國文聰出版社,2001年版.
[5]簡·弗里德曼,著,雷艷紅,譯.女權主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荒林,王紅旗.中國女性文化[M].三河:中國文聰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