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增強英語聽力教學效果,必須改變教育觀念和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即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思維方式,講究聽力技巧,精選訓練方法。本文從影響聽力的因素及其解決方法兩方面入手,對如何提高和培養(yǎng)英語聽力技能談幾點看法。
關(guān)鍵詞: 英語聽力 聽力技巧 影響因素 改進措施
在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中,聽是第一關(guān)。人們在這四個方面所耗費的精力,有人測算過,其比例約各占45%、30%、16%、9%。聽力是衡量英語語言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盡管我們已經(jīng)下了很大力氣,但毋庸諱言,在我國,聽力水平的提高仍然較為緩慢。
一、影響聽力理解的因素
1.詞匯量不足、語法不過關(guān)是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重要障礙。
一個學習外語的人,其語言基礎(chǔ)知識所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其聽力水平。雖然英語語言基礎(chǔ)知識包括語法、語音和詞匯幾方面的內(nèi)容,但其中詞匯是影響聽力的首要因素。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對其中的一些單詞,他們常常感到“似曾相識”,但怎么也想不起與之相應(yīng)的單詞。學習外語的人,對這一點都體會頗深。其次是語音問題,如有的學生不善于掌握連讀、弱讀、失去爆破、重音移動等,因此就不能準確辨識聽力材料中各種聲音的意義。至于語法知識,相對來說,對聽力的影響較小。聽力訓練中,如果遇到的生詞太多,就很難弄懂整篇文章的大意。同樣,沒有一定的語法分析能力,即使聽懂了單詞,也未必能快捷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l(fā)ie”一詞除表示“躺,平躺”,還可以表示“位于”、“撒謊”等意思。有時句子表面上有否定詞,卻表示肯定,例如:You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while driving at night.(夜晚開車要非常小心。)
2.不良的情感因素、聽的習慣及對英美文化的不了解是影響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zhì)包括諸多方面,其中動機、意志和焦慮是影響外語學習者的重要心理品質(zhì)。動機是一種內(nèi)部驅(qū)動力或發(fā)動力,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有密切聯(lián)系,它深刻影響學生英語聽力的學習。動機高尚者,能聞雞起舞;動機不端正者,易委靡不振。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意志是指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jù)目的支配、調(diào)節(jié)行動從而實現(xiàn)預(yù)定目標的心理過程。英語聽力學習,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聽力的提高絕非一蹴而就,只有那些意志堅定的人,才能在崎嶇小路上辛勤跋涉,排除一切險阻。焦慮,是指某種實際的類似擔憂的反應(yīng),諸如對當前或日后具有某種潛在威脅的任何情境的擔憂。人們在生活中大概都產(chǎn)生過這種情緒,其中包括學習方面。以聽和讀作比較,學生在聽英語時比讀英語時感受到的焦慮程度要高。在聽的過程中,心有時會像懸著一樣,因為害怕遺漏某種信息而恐懼,因而產(chǎn)生較高程度的焦慮。這樣聽來聽去,怎么也聽不懂,心緒變得愈來愈煩躁。長此以往,嚴重的焦慮會使學生學習的信心喪失殆盡。因為心理和情緒上的障礙,就會出現(xiàn)“情感過慮”,致使原本可以聽懂的內(nèi)容理解起來很困難。還有學生對英語國家的各方面文化了解不夠,有一些聽力材料中常會出現(xiàn)Thanks giving,April Fool等,學生若對感恩節(jié)、愚人節(jié)等不甚了解,就會對這些感到茫然。
3.文化背景知識的缺失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語言與文化二者的關(guān)系,是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所以文化背景一直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在聽英語的過程中,學習者如果對目的語文化了解甚少,就會造成理解的偏差和判斷的失誤,甚至南轅北轍。由于文化差異而引起的兩種語言上交流障礙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不了解特殊的文化背景,不知道American一詞還有“美洲的”含義,在聽英語的過程中,往往把“美洲的”誤解為“美國的”。學生對于外國文化方面的重視已經(jīng)大大超過以前,但還是有不少學生關(guān)于外國文化方面的知識相對貧乏。
4.發(fā)音不正確、辨音能力差是影響聽力理解的前提。
有些學生對于一些易混淆音素特別是音近的詞不能正確辨識,從而影響了對句子意義的理解。英文中有一些相同發(fā)音、不同含義的詞,即同音字,如:hear,here;還有一些相似的拼寫,易混淆的發(fā)音,即近音詞,如:soup(湯),soap(肥皂);如果學生聽音不準,就會接受錯誤信息,就會判斷錯誤。
5.漢語和英語在思維方法上的差異是影響聽力的一個原因。
中國人學英語,往往好用漢語套英語,由于漢語的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序與英語的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序存在很大差異,學生在聽的時候,往往一下子繞不過彎來,意思連不上。特別是有的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聽音方法,精力往往過分注意每個音或每個詞,而忽視了對整個句子或整個篇章的理解。最為根本的是,在聽的過程中,不能直接用英語思維,而是習慣把英語先譯成漢語。又不會根據(jù)所聽內(nèi)容的背景及觀察講話人的表情、語氣等進行猜測,這樣當然既耽誤了時間,又跟不上速度,結(jié)果只能顧此失彼,甚至把內(nèi)容搞得風馬牛不相及了。
二、改進措施
1.以學生為主體。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應(yīng)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墒俏覀儏s常常反客為主,一切由教師指揮操縱,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說,并非是要取消或是削弱教師的作用。那么,教師的責任是什么呢?教師應(yīng)科學地選擇教材,安排進度。他應(yīng)該對學生在學習和交際中所盡的努力表示興趣,給予必要的、適當?shù)闹笇Ш洼o導。同時,他應(yīng)該是一名良好的心理醫(yī)生。他善于了解學生的思想問題,培養(yǎng)他們端正的學習動機,使之胸懷高遠,并且意志堅韌,百折不撓地為一個崇高目標而奮斗。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善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2.改變思維方式。
歷史背景的不同、地域環(huán)境的差異等因素,造成我們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思維方式的區(qū)別。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熟悉目標語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等,學生必須學會用英語思考,即在用英語表達和理解時,排除漢語的介入,沒有“心譯”的過程。這樣堅持下去,漢語介入的機會勢必越來越少。反復訓練,“心譯”的程度逐漸降低,以至于最后感覺不到“心譯”,達到完全用英語思維的境地。
3.講究聽力技巧。
聽力教學,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必須擁有豐富的詞匯量,而且在記單詞時,必須邊寫邊讀出聲,口筆并用,磨煉耳朵。由于英語是以重音之間的距離決定一句話的時間的,說的時候詞與詞之間產(chǎn)生連續(xù)和失爆等變化,因此必須培養(yǎng)學生熟練掌握在語流中的連續(xù)、失去爆破等現(xiàn)象,這樣才能聽懂流利自然的英語。
4.選擇訓練方法。
解決問題必須抓住主要矛盾。聽力教學中的主要矛盾就是語速問題。要提高英語聽力水平,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訓練。有一種方法,叫循序漸進法,即先慢而后快,逐步提高。第二種方法,人們稱之為轟炸法,用于聽力訓練的語速是英語本族人的正常語速。我以為,第一種方法看似有理,實不足取,因為不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試問,哪一個幼兒學習說話,采用的是這種方式?運用第二種方法,一開始可能使人如墜五里霧中,但在這種正常語速的不斷轟炸下,耳朵會逐漸敏銳,直至習以為常。這是科學的方法,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客觀規(guī)律。
5.調(diào)整好心理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
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社會風俗。聽力理解是一系列復雜心理活動的綜合,為了使學生在聽力過程中不產(chǎn)生焦慮情緒,教師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可以插入輕松美妙的音樂作為調(diào)劑品。在聽力材料安排上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過渡;選材內(nèi)容應(yīng)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興趣為主,找一些反映學生實際生活的內(nèi)容,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讓學生漸漸擺脫對文字材料的依賴。與此同時,教師應(yīng)多給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和背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