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教材的應(yīng)用,新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無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主要從小組的組織形式、課堂應(yīng)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等方面對合作學習的相關(guān)研究進行闡述。小組合作學習有適用條件,需要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關(guān)鍵詞: 六步教學法 小組合作 教學模式
六步教學法這一教學模式是全國特級勞動模范、遼寧省盤山三中語文教師魏書生在多年教學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提出來的。魏書生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他常常引導學生認識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性,鼓勵學生樹立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信心,使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僅是教師的主觀愿望,而且成為學生的內(nèi)在要求。在此過程中運用好小組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教材的應(yīng)用,新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而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無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課堂的質(zhì)量、氛圍與學生的興趣、小組的參與系于一線,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一、小組合作學習有適用條件,問題需要教師精心安排。
問題對于學生來說,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靠單個學生的力量難以達到,教師直接講授,學生理解不深,問題需要依靠幾個學生或全班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認識后,學生才能弄明白教師的講解。小組中的分組很有講究。人太多不能深入交流,人太少不能達到多方合作以解決問題的目的。成績相差太大,成為一言堂,成績差的學生不敢發(fā)表意見,成績好的學生聽不進成績差的學生的意見,或不屑于聽,導致交流不暢,跟獨立思考沒什么區(qū)別。座位相差不能太遠,座位搭得太亂,容易造成聯(lián)誼會的效果。因而小組成員以四到六個人為最佳,座位順序基本不變,還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大體均衡,成績大體均衡。融入競爭機制,優(yōu)化合作學習。有競爭才有提高,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入競爭機制,對合作學習的效果能起到糾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更高效。
二、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的合作學習,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展開的。要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學會組織,學會評價。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程序。
創(chuàng)設(shè)學習情境,明確合作學習任務(wù),明確合作探究、評價與反思、合作學習時應(yīng)注意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充分的理由,小組合作學習應(yīng)讓更多的人表現(xiàn),體驗成功。小組合作學習并不僅僅只是座位方式的變革,小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合作的方式和習慣需要長期培養(yǎng),融入競爭機制,優(yōu)化合作學習,一定要由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上講臺交流學習成果。因為小組學習的目的就是解決某個問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wù),不交流就無法得知任務(wù)是否完成,完成得怎么樣。各個小組得出的結(jié)論可能有優(yōu)劣、正誤之分,相互交流,可以比出差異,相互啟發(fā),教師也可以借以得到反饋,加以點評、指正。不充分合作,不積極研討,上了講臺,就會張口結(jié)舌,因此,上臺交流也是提高小組學習效率的保障。我要求各小組成員輪流上臺交流,而不能由某個人獨占講臺,這樣,幾次下來,全班所有學生就都有機會走上講臺了,都得到了鍛煉,實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教學要求。
四、教師對小組討論要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師生關(guān)系和諧,學生愿意聽從教師的指揮,相信教師,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控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壞。確保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善于觀察,要及時了解學生討論的進度,每個學生在做什么,在談哪一方面。小組建立起來開展工作后,要使小組的效能發(fā)揮出來,還要建立適當?shù)募顧C制。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積極作用,定期對組長進行培訓和工作總結(jié),促使他們在積極完成自身學習任務(wù)的同時,幫助和帶動本組其他成員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wù),并營造出濃厚的你追我趕、互幫互助的學習氣氛。不僅要讓他們體驗到完成學習任務(wù)的成就感,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光榮感,還要不斷地增強他們的學習緊迫感和對集體的責任心,對他們的能力及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但如果有其他學生超過他們就考慮替換小組長。評選出優(yōu)勝組與優(yōu)勝組長后,可以對他們進行不同形式的獎勵與表揚。
對于課堂改革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意義重大??赡茉谶@個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這是正常的。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的研究工作,扎實地逐步解決這些問題,讓小組學習得到完善,使小組學習發(fā)揮重要作用,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小組合作學習煥發(fā)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徐承波,吳俊明.化學教學設(shè)計與實踐.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1998.
[2]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夏正盛.全日制義務(wù)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