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的移動照相館”這事兒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挺復(fù)雜的。我們要去54個城市,歷經(jīng)28000多公里的行程,要應(yīng)對途中遇到的各種不可預(yù)料的事情。但我喜歡生活里天真的東西,我們就是想用這樣的行為去告訴大家:這世界上有可愛的、浪漫的、善意的事情存在。
移動照相館
在我以前的作品里,被拍攝者大都是我的“道具”,不重要。這次很不一樣,我只是作為一個服務(wù)者為他們拍照片,我會提供道具服裝,為他們提供場景,他們要拍什么由他們自己來決定。我們的車廂里有一臺愛普森打印機,拍完一張就可以直接打印出來贈送給被拍攝者。
今年我40歲了,這回我感覺是徹底跟青春告別了。我的那些兄弟們跟我差不多,大部分都在35歲到40歲之間。因此這又是一個特別浪漫的行為,像一個冒險,大家都很開心。
我們同行的六個兄弟,每個人都要干很多事兒,中間要拍一個紀(jì)錄片,最后還要跟“速寫”合作做一本書。
一件善意的事
對藝術(shù)家來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觀點闡述出來,去布道。有一種藝術(shù)家叫“排泄藝術(shù)家”,他只要把自己排泄干凈就好了,我其實一開始也是這種風(fēng)格。慢慢地我開始希望能給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或者這個時代帶去一點正面的東西—這種講法可能過于自負(fù)了。
一天,我坐地鐵,看到有位老先生坐在輪椅上,每次地鐵剎車,他的輪椅就在地鐵里滑動,他拼命去抓扶手好讓輪椅不要滑走。旁邊圍了很多人,都跟沒看到似的。我走過去,抓住他的車把手往前一頂。突然有四五組人就圍過來問:“你在哪一站下,待會兒下的時候我?guī)湍恪!庇腥碎_始研究輪椅:“哎,你這個車沒有剎車嗎?”然后還有年輕人說:“你在世紀(jì)公園下,我們一會兒把你推下去……”大家互相托付來托付去。我想,原本都是好人嘛,可是為什么剛開始就沒有人站出來呢?我只是開了一個頭嗎?后來我明白了,其實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每個人都覺得害羞。也許只要有一個人做了正確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什么是正確了。
我不是說“移動照相館”是個正確的事情,我只是覺得,它是一件善意的事。它并不會對我的事業(yè)有什么幫助,但我喜歡生活里有這樣一些天真的東西存在。
兄弟
我工作時大都是和一幫男人在一起。男人一起工作有一個好處,像軍隊一樣,有一種男人的友誼。我前段時間每天都跑6公里。我們這個團隊里有3個人曾經(jīng)跟我騎自行車到北京,1500公里;有一個人曾經(jīng)跟我走路到杭州,250公里,5天,睡在路邊的汽車旅館里。做這些事可以測試你對一件事情的忍耐力,這是對生活的挑戰(zhàn)。可能有些事情并不重要,但能做到就會讓你產(chǎn)生一種自信,覺得生活里面沒有什么能難倒你。其實“我的移動照相館”也是這樣一件事情。我想在完成它的時候,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是一件太值得驕傲的事了。這事特別難,但也特別美。
做布景板
其實也不是一定要復(fù)古,刻意去模仿那些老照相館,而是因為老照相館里那種天真的狀態(tài)很好。在那個時代,一個人是不可能有汽車的,就畫一輛汽車,窮得要死,卻坐在一輛吉普車上。這跟婚紗攝影是一個道理,一對新人開一輛紅色的跑車,那車又不是他們的,是婚紗攝影公司的,只是借給他們半小時;或者在一個書房里拍,那些書都是假的,好像他們真有一個帶書房的家。照片要比真實生活好玩一點。其實老照相館里這種感覺更好玩,我就是想把這個感覺抓住。布景板做好大家都來玩,我的爸爸媽媽也來試拍,他們玩得可高興了,他們都是好演員,演技一流。
我和老照片
我開始有意識地收藏老照片大概有兩年,無意識收藏超過十年。
你看著一張老肖像照,就知道這個人曾經(jīng)活過,雖然你不知道他現(xiàn)在在哪,但你會震驚于他曾經(jīng)存在于時間里。他衣服的每一個細(xì)節(jié)、他的笑容,拍他的那個攝影師是怎么生活的……有很多東西可以讓你去思考和聯(lián)想。那些時間的痕跡:照片上的指紋啊、裂紋啊、發(fā)霉的斑點啊,又有哪個藝術(shù)家的作品可以和時間匹敵呢?漸漸地,就覺得,在攝影里,我以前追求的那種美感意義不大,現(xiàn)在的我就想做一些有趣的事。做移動照相館我會想,當(dāng)我很老的時候,很多人提起這個移動照相館曾經(jīng)在某個時空里拍下這張照片,為某些人的生活留下過回憶,這多好啊。
反思
我覺得藝術(shù)家可以拋棄自己的作品,但他需要一個完整的人格,他需要提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就像真正的文學(xué)家,或者電影導(dǎo)演一樣。
搞創(chuàng)作,最美好的就是自己是個體驗者。二十多歲的時候沒有經(jīng)歷過親人的去世、同輩人的死亡,或者自己老了的那種痕跡,就不會覺得生命是一個會結(jié)束的事情。永遠(yuǎn)才是藝術(shù)的靈魂所在,我想要達(dá)到的極限就是那些根本性的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會消失,要往前走,就得不停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