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毛,新營銷雜志社合伙人,總經(jīng)理。常琢磨偏門問題,譬如香奈兒與波伏娃誰對人類貢獻更大。
在虹橋站等高鐵時,看到一則冬蟲夏草的廣告:“現(xiàn)在開始含著吃”,便思忖這種引導能否讓消費者埋單。確實,有許多比我更忙的生意人,在某種程度上講,腿腳是長在客戶的口頭允諾上的,不太有人會電告客戶說我正打算去吃飯,勞駕你等一會兒。中國人凡不傻不癡的,他人敲鑼時,自己一定得聽音,自然,你讓客戶等著吧(一頓飯的時間成本),那么隨后,你自己等著吧(一單初有眉目的生意從此山迷霧繞)。既如此,為了效率,為了在不受自己支配的時間里勉強支配、撫慰身體以圖將來,“含著吃”的保健品市場,不是一般的“闊綽”。借用我老婆的俏皮話:這真是個“香噴噴”的市場!
打這個市場主意的商人自然如蟻附膻。站著喝牛奶本就比坐著喝早茶省時多了,但有人仍嫌不夠,商人們動用海陸空三棲廣告誘導說,上班族或許連在冰箱邊站一會兒的時間都是奢侈的,在公交或地鐵上含(嚼)兩三板牛奶片,不僅符合統(tǒng)籌初步理論,而且據(jù)說一個上午的能量供應也有保障了。所以很多超市里,牛奶片總是放在收銀臺邊。從營銷觀念來說,中國企業(yè)的學習速度可真是龍精虎猛,可口可樂宣揚“買得到(Available)、買得起(Affordable)、樂得買(Acceptable)”,百來年,至少前兩個A,中國產(chǎn)的牛奶含片幾個晝夜就能做到。但想要持續(xù)經(jīng)營,“樂得買”才是關鍵??煽诳蓸泛髞韺⑦@個理念提升為兩個P:“心中首選(Preference)”和“物有所值(Price to value)”。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號稱要“強壯中國人”的牛奶不斷曝出令人寒心的消息,企業(yè)領導雖道歉卻分層次,所以他們雖有眼淚卻令人倍感惡心。一個“站起來”的民族,如果要以將人民的眼睛“蒙起來”的氛圍做墊腳石,縱使“富起來”,又能富多久?
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含著吃”的東西有兩樣,一個尋常,是媽媽的乳頭,餓了就拱;一個珍貴,是過年過節(jié)才能吃到的幾顆糖果。對應現(xiàn)代營銷理論,前者代表愛、溫暖和不假思索的安全感,后者代表美味、品質和稀缺年代的貴重感。湖南一帶,為了給幼兒斷奶,媽媽會在自己乳頭上抹一圈辣椒汁,小孩習慣性地一挺嘴,哇地一聲哭出來,嘴巴自然扔下乳頭。嘗試兩三次后,斷奶成功。辣椒汁挪動了媽媽乳頭的定位,所以“消費者”離開了“消費品”。而我們什么時候開始疏遠了糖果?“容易長蛀牙”和“小屁孩兒才愛吃糖”的雙重警示,讓我們不再以“有糖就有全世界”為榮耀目標。糖果告別了口袋,卻儲存在了心房—為自己的孩子選購適合他們年齡段的禮物時,含著吃的糖果及時浮現(xiàn)于腦海。
好的營銷案例都是故事講得好的,而故事當然以悠久、常講常新為佳。燉著吃、煲著喝的冬蟲夏草,要變?yōu)楹?,并非要將消費者的心智顛覆,堅持傳播,或許最終大家認定這高級玩意兒原本就適合“含著吃”。但是,品牌經(jīng)營者操弄廣告這個胡蘿卜武器時,最好?;仡^想想媽媽的乳頭和糖果,先是“物有所值”,然后加上“隨處可見”,才有成為消費者“心中首選”之最終可能。真、善、美,這個座次可不是哪個團體哪個先賢瞎排的。
曾經(jīng),牛奶片的成功鼓舞著一些策劃妄人,他們開發(fā)可以“嚼著吃”的咖啡并希望大賣,然而事與愿違。這又是為什么呢?他們滿以為消費者會因為時間得到搶救而對商家感恩戴德,但是他們恰恰聰明反被聰明誤,喝咖啡從來就是一件因為要浪費時間才美好的事,你拿掉人家的美好體驗,不成了搗蛋鬼了嗎?若一味愚且頑,必然只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